从制度变迁认识新制度经济学

2018-01-24 10:35赵佳宁
商情 2017年33期
关键词:制度变迁认识制度

赵佳宁

【摘要】无规矩不成方圆,外部框架之下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制度之下的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在约束条件下所追求的最大化,制度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指导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构成了这门学科的方法论。

本文主要结合课程知识、相关的文章,浅谈自身对制度与经济学关系的认识,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去理解现实生活中制度变迁的案例,以不同的专业角度去认识问题的本质。

【关键词】制度 制度变迁 认识

一、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中国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个外部框架的限制,在这个框架范围之内寻求最优选择,方为上策。凡事企图突破事物框架之外寻求答案,犹如空中建楼阁,遥不可及。经济学中,所谓制度,并非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体现于方方面面。外化于形,制度表现为组织、法律法规等正式形式;内化于心,制度体现为风俗习惯、惯例、规则、价值观念等非正式形式。它的存在并非是将经济发展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而是通过制度的设立来节约交易成本,减少摩擦,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故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制度决定经济绩效。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经济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制度在经济的发展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十分重视制度的作用。在其著作《国富论》中,他将人类经济制度划分为渔猎时期、游牧时期、农耕时期和工商业时期四个阶段_由此可见,经济学发展的研究中,制度分析亦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众多经济学理论之中,新制度经济学占有一席之地。笛卡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新制度经济学能延续发展至今,可见其重要性。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中,对于理论成立的条件要求苛刻抽象,不能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而新制度经济学对其进行批判继承,修改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并将制度纳入分析框架之中,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博弈论与演化经济学来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进而研究出人在约束条件下所追求的最大化。不过,尽管新制度经济学以其学派命名,但它依旧是古典经济学中的一部分,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与完善,总的说来,它并不违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

新制度经济学以博弈论、演化论、历史分析三大视角,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微观层面,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分析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提出交易费用、契约理论、以及产权理论三大理论;中观层面,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集体行动与制度选择问题;宏观层面,新制度经济学则研究制度与国家职能的關系。新制度经济学这一理论有其创新所在:第一,它运用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在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边际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制度元素的分析。第二,它以资源配置为主。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对资源配置具有决定性影响。第三,它创立了“交易费用”范畴,在生产成本这一约束条件下又引入新的约束条件。第四,它强调资源配置的最优问题与既定经济社会激励结构问题不能分离。

(三)代表人物及最新成果

新制度经济学有其他学派理论以及自身所研究理论的支撑,也有一众经济学家所做的不可估量的贡献。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科斯、诺思、威廉姆森、张五常等人,其中,科斯的理论最为人所知。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学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特定交易环境下不同合同人之间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在交易主体平等、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契约保障了交易的进行。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佛·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二位学者,皆因契约理论的研究成果而获奖。奥利佛?哈特的研究聚焦于合约理论,尤其是在不完全契约理论;而霍姆斯特罗姆则以委托代理人理论而闻名于经济学界,主要研究完全契约理论和激励理论。

(四)制度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人在约束条件下所追求的最大化,那么,关于人的行为,有以下三个假定,同时也是威廉姆森所提出的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之一。

第一,个人主义的效用最大化假设。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个人是在约束条件下寻求最大化,而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最大化的结果。

第二,人是有限理性经济人。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理性,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诺思认为,环境是复杂的,而人对环境的认识也是有限的。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都影响着理性经济人对问题的决断。

第三,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在经济学上来说,非均衡市场上,人都有投机取巧、追求利益最大、成本最小的行为倾向。威廉姆森指出,“虽然有限理性阻止完全契约的订立,但如果经济主体完全值得信赖,那么还有不完全契约可以依赖。但是,由于人们“欺诈性地追求自我利益的倾向”的存在,契约结构就变得十分重要。”

在对人的行为做了假定的前提下,再看制度的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制度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经济绩效。第二,制度为合作的实现创造条件。经济系统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伦纳德?里德的寓言《我,铅笔》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经济系统的复杂h生和相关性。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有效预测他人行为成为个人选择的必要前提,为实现合作打好了基础。第三,制度为人们提供行动的信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框架下,人们可以明确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清晰地指导者人的行为,进而提高经济绩效。

二、制度变迁

(一)制度变迁的内涵理解

制度外化于形,内化于心,通过减小交易费用来提高经济绩效。但是,制度是有时效的,没有哪一种经济制度可以一直指导经济有效发展。那么,制度变迁、以新换旧便是必然趋势。作为替代过程,制度变迁是以更高效的制度去代替原先的制度;作为交易过程来讲,制度变迁也是制度交易的过程。通过制度变迁,制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endprint

然而,制度变迁并非是主体主观意愿就能施行的。古语言,时势造英雄。形势比人强,要根据形势的变动来做出相应的最优选择,实现最大化。凡事不应想当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随时间的推移,某种制度的推行会渐渐暴露出它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那么,此时的制度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同样,随着经济发展,某种制度可能无法适应当前局势,需要更加有效率的制度来指导人们的行动,此时的制度变迁亦是合情合理。

(二)制度变迁的方式

史上典型的制度变迁有中国、越南实施的渐进式变迁,也有俄罗斯的激进式变迁,亦称休克疗法。中国与越南的制度变迁,遵循了时间原则,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春风化雨之势平稳推行,一步一步以新的制度去改变旧的制度。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改革的成果能很好地被社会吸收利用,即便出错也能及时去纠正而不至于引起较大的社会动荡。相反的,俄罗斯的改革似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变迁过于迅速,甚至压根没有足够的过渡时间,强制性地以新换旧,这样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也会很多。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很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定,不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三)制度变迁案例分析

1.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社會全体的迫切需求。

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2007年我国针对农村人口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保险、职工医疗保险一起组成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长期以来,这种“三足鼎立”的结构在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新农合的建立,为农民看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制度的变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层保障,减少了社会运行的摩擦力,从而节约运行成本,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

但是,长期以来,这三种保险制度都处于分而治之、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中,管理分散使得管理成本高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保险制度体系也逐渐出现问题,重复参保、重复投入、待遇不够公平等。针对这些问题,2016年1月,国务院提出了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城乡医疗保险并轨。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解决了管理分散的问题。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的结算标准和报销标准,同时也解决了人口重复参保、人们异地就医报销的问题。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医疗保险制度的以新换旧,减少了这一制度运行中的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故而,适应了形势变革的制度变迁是提高绩效的关键。

2.中国的二胎政策

从毛主席提出,我们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起,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制度,来控制我国迅速增长的人口。这是由当时的国情所决定的。对于当时迫切需要发展的中国而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大批的劳动力,更是高质量人才。所以,实行计划生育,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培养高质量人才上,是适应形势要求的。这项制度的产生,旨在将以量取胜变为以质取胜,满足发展所需。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红利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曾一直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所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政策渐渐显露出它的弊端。在经历了迅速从高到低的生育率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资源不再是我们发展的优势所在。人口老龄化逐年加剧,生育率临近超低水平,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未富先老”成为中国的又一代名词。此时若是仍坚持独生子女政策,可能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劳动力优势将完全消失,老龄化成为主流。针对这样的国情,我国开始实行二胎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此来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如今逐渐放开二胎政策,这是与国家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的,这样的制度变迁有效调解了社会发展之中的矛盾,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比起旧的制度,新的制度可以带给社会更大的利益。

三、总结

在制度之下的经济学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绩效?不同角度下分析相同的问题,最终的答案也是不同的。制度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另一种思维和角度。

以制度的角度再次解读经济学理论,在制度的框架之下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这是一种新奇又全新的体验。框架之下的约束有时候并不一定是约束,在有限的范围内可能更易寻求最优解。制度的存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势是推动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适应了形势所需,一项制度的改革才能大放异彩,发挥出它本该有的作用,甚至带来额外收益。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更多地是生活在众多的约束之下,也许有人在抱怨,但换另一种角度去看,我们所看到的也许不只是约束,而是一种规范之下的相对自由。所谓法不禁止即可行,在框架之下寻求最优选择,方为上策。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度变迁认识制度
某些单位的制度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农业生产组织创新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