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25 22:06徐元浩黄国庆吴飞陈红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徐元浩+黄国庆+吴飞+陈红兵

摘 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高度融合的趋势,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取得很多来源于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针对目前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扩大研究生学术视野,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能够解决复杂的社会和科技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已成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渠道,高校自然就是开展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主战场。针对高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受传统管理模式制约、受传统学科结构制约、受教师学术水平及传统学科课程设置制约等问题,提出了“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全局规划交叉学科专业、设立跨学科、跨院系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和项目、建立交叉学科导师遴选和合作机制、规划交叉学科课程体系。以期为高校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1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

校、院、系层级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运行模式,相对比较封闭。而交叉学科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打破固有的行政管理方式和传统学科组织的格局,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交叉学科相关的凝聚机制和调控手段的缺失,导致高校研究机构、院系、交叉学科研究人员之间难以共享科技成果和资源,开展交叉学科合作研究难度大。

1.2受传统学科结构的制约

高校的学院及专业多数以传统的学科划分边界,设置的传统学科基础领域偏窄、学科综合性水平不高及包容量偏小,这对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现行的高校学科体系中无专门的交叉学科专业设置,没有为交叉学科留出发展空间。而且,学科在行政划分上都归属于各院系,使得交叉领域内的研究生拿到的学位证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其研究领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影响学生参与交叉学科项目的积极性。各学院、系在进行学科交叉成果统计和研究经费分配时,多数以传统学科专业划分进行分配,导致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还会降低该教师在原学科领域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因素会使交叉学科难有立足之地。

1.3受教师学术水平制约

交叉学科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和合作,传统学科研究中固有的“学术圈”思想、团队精神缺失,这与交叉学科研究是背道而驰的,成为了跨学科开展合作研究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他们能把握交叉学科发展趋势,并能促进交叉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但很多高校的现有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意识薄弱,因此导致交叉学科师资方面缺少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难以引领交叉学科的长远发展。

1.4传统学科课程设置存在局限性

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以传统核心学科为主,并开设了一些相关选修课程。特别涉及到有关交叉学科的知识只能通过自学或旁听其它学院的课程获得。课程设置局限于专业范围内,比较重视基础内容的学习,对交叉学科内容及前沿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涉及较少。研究生课程对外开放程度普遍较低,导致研究生学术研究视野狭窄,创新能力薄弱,不利于交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及跨学科人才培养。

2交叉学科与跨界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

2.1全局规划交叉学科专业

以西南大学为例,西南大学现有53个一级学科,专业数量102个。各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跨学科事务,如任命专门负责跨学科事务的研究室主任、设立办公室,负责制定跨学科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和监督跨学科机构,以满足交叉学科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需要。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应设立跨学科研究基金、并给予专项启动经费专门用于统筹规划和资助全校的跨学科项目、制定基金分配方法及对交叉学科项目建设的定期评估等,以保证全校的交叉学科科研资源和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与管理。

2.2设立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及项目

高校首先应整合不同院系的学术资源,围绕重大科学问题,设立交叉学科公共科研平台和研究中心,共享交叉学科学术资源,实现研究平台及项目的跨越式发展。然后,通过交叉学科项目实施带动交叉学术研究平台建设。如开展以交叉学科为基础的合作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甚至可以和校外的公司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高校内外的研究生学分认可文件及辅助机制,让不同的单位和机构都参与到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中来,促进交叉学科和不同机构间的有效合作和交流,保证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后,制定科学的交叉学科发展保障体系,科研资源和科研经费分配办法、激励措施,促进人才合理流動、助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发展。

2.3加强交叉学科导师遴选与合作

优秀的导师团队是高水平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保证,高校应建立严格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聘任标准、加强交叉学科导师间的合作。首先,要制定跨学科导师团队聘任标准。对导师的道德水准、科研能力等应有严格的规定。受聘任后,对交叉学科导师在两个机构中的任务和职责应在聘任合同中清晰界定,包括教学和科研考核办法、资助及评估办法、激励机制等。然后,加强交叉学科导师间的合作及导师培训。 可实行多导师制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根据学生特长,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提高交叉人才的创新能力。通过不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出国进修、学术研讨会等,提升导师学术视野和能力,保证学术研究的创新和活力。通过层层把关,用优质的导师团队及资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能力强的研究生。

2.4规划交叉学科课程体系

科学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体系不仅能为研究生打下扎实的交叉学科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加强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跨专业选修课程已成为研究生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保证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endprint

(1)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应明确课程学习最低要求。交叉学位课程设置,一般应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等形式,培养方案中应明确规定课程学习的最低要求,保障研究生掌握必要的交叉学科学术研究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应鼓励研究生通过参加学术论坛、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专业技能、促进知识更新。

(2)允許研究生根据研究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能让研究生洞察本学科之外的知识、研究方法或实验手段,能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为进一步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在制度上和实际操作上,应能够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需求。

(3)鼓励教师多开设跨学科课程。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的核心,在于突破学科发展自身边界,实质性整合多学科课程资源。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可以作为研究生学习跨学科知识、掌握交叉学科研究方法最直接的途径,应积极鼓励教师根据交叉学科特点多开设研究生选修课程,学校在经费和政策上也应给予必要的倾斜。

(4)课程教学中应加强交叉学科科研方法和思维训练。不同的学科领域,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差异较大,高校应通过交叉学科课程学习、学术论坛、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训练,并通过实践和实习环节强化训练效果,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论

目前,虽然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在体制、管理、平台共享和资源分配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但在管理模式、学科结构、教师学术水平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和阻碍,只有通过全局规划交叉学科专业、设立跨学科、跨院系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和项目、完善交叉学科导师遴选标准和合作机制、构建合理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才能培养研究生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基本综合性技能,实现交叉学科间的取长补短,强化交叉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深化科研层次,繁荣交叉学科学术研究。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局规划、逐步实施,未来还需要不断优化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jg20163065):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研究生立体培养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高磊.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张治湘.我国研究型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