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课标》指导三年级习作

2018-01-25 11:33蒋艳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

蒋艳红

摘 要 鉴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习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论文主要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阐述小学写作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论述如何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指导学生习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习作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要求中就写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句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首先,新课标对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通过写作教学让学生学会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信心。因此,写作应该是学生有感而发,情不自禁去抒发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快乐表达。其次,通过写作,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能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从见闻中着重去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由此,在写作中如何引领学生去不断碰撞心灵深处敏感而记忆恒久的内容才真正能激发学生自然而然去真情流露,从而实现真正的写作。另外,新科标中规定,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学声学会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語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适时适地去合理运用。这样的话,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积累语言材料,并能在合理时机去运用,实现生动化写作目标。这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课改项目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学生作文这个令广大教师倍头疼的难题也随之破解。“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这个要求来指导学生习作,这也就增加了学生根据自己切身感受写真实作文的随意性。

毋庸置疑,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中提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理念。对于这些理念与要求,我在三年级习作指导中就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现将我的具体做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1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领会《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

三年级学生习作处在承上启下的交替段,好在经过几年的课题改革与研讨的实践,学生还是适应这个转折期的基本要求的。《新课标》中对中年级习作的阶段目标作了这样的描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这个要求非常符合这个学段学生的习作心理。习作就是倾吐,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就想说、想写,不吐不快,学生自然喜欢并愿意写作。这是因为学生在“不拘形式”的条件下可以放开手脚“说话”了,他们就像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可以自由地展翅飞到他们所要到达的地方。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会把见闻或亲身感受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这就是作文。

2放手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

国庆长假,学生们很兴奋,都想着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也交给学生一项任务:把你的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写下来,为下一篇作文做好准备。节后的习作指导课上,我请学生汇报一下他们在七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事情或经历!话音一落,近四十几只小手都举起来了,学生们争着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时,我又注意到还有两位面露难色而又举起半拉手的农村孩子。诚然,农民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他们总会腼腆,但是他们所见所闻以及生活经历却是很丰富的。我走过去问:“你们两个打算写什么?”面前的孩子低头想说又止,另一位孩子说:“老师,他放假捉鱼回去被他妈打了一顿。”我问:“那打算写吗?”这个孩子点点头。因为这篇作文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学生自然是有感而发,叙述流畅。应当说,习作达到了目标要求的效果,是成功的。我当然重点看了那位因捉鱼而挨打的学生的习作,他写道:国庆节放假的最后一天,吃过早饭,我和我们班的赵东,四年级的刘瑞一起到地里看大人用收割机收稻子。我们走到一条小沟边看到这沟里又好长一截水,而且还有不少在游来游去。见到鱼我们很高兴,就卷起裤腿下水捉鱼。开始怎么也捉不到,刘瑞就说:“我们三人一起在水里来回用脚浪(搅动)。”不一会儿,水也变成泥糊了,鱼也呛得飘上水面,这才好捉呢。我们不停地浪呀捉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每人都捉了一大串。看到这么多鱼,我想:这要回去爸爸妈妈肯定高兴。再看远处的稻田,收割机也停在那里。人们几乎没有了,太阳也照在头顶,我们三个也饿了,就一起提上鱼回家了。

当我提着一大串鱼高兴地走到院子里时正巧又碰上爸爸妈妈下地干活。妈妈看到我回来了,抓住我就打,边打边骂:“明天又上学了,不在家写作业,中午吃饭也不见你,衣服脏成这样,人也糊得像个泥鬼,人忙成这样,谁顾上给你洗衣服?”我拼死挣脱,哭着向奶奶家跑去。在奶奶家,我吃了饭,奶奶又给我把衣服洗了。第二天,我让同学帮忙拿来书包就来学校了。

多么真实呀!虽然习作反映不了什么鲜明的主题,但喜欢捉鱼是农村孩子的天性,挨打也是常有的事,可是孩子们却忘不了这些事。习作没有分析他挨打的原因和想法,这符合孩子们的特点。另外,这篇习作叙事顺畅,做到了“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项基本要求。我认为:这就是一篇好作文!学生用真诚的心,写真实的事,而且是放开手脚来写感受最深的事。这正是《新课标》要求的“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成功实践。

3反思

“作文难写”、“学生爱作文”等这些话语流传了多年。今天,《新课标》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学生的习作之路,那就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具体明确,文从句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些要求是教育科研的丰硕成果和理论与实践的精辟总结,完全符合儿童学习语言并利用语言进行习作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