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2018-01-25 17:10杨云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建议

摘 要 本文对榕江县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态势分析,提出了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背景下,榕江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要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提升、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拓展的发展战略,走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品牌带动、市场主导的发展路径,研究建议榕江县“两山”地区未来发展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加强跨区域产业对接、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健全农业投融资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 山地特色农业 态势分析 路徑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1榕江县“两山”地区发展现状

榕江县位于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属于滇桂黔石漠化贫困地区,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榕江“两山”地区的山地农业依然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生产的手段仍然很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实质的改善,“两山”地区的绝大多数农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在榕江县的广大山区,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手段随处可见,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资料与山地农业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性。

“十二五”期末,榕江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人为646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榕江县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如何促进数量庞大的农村贫困人口收人快速、可持续增长上。

2榕江县山地特色农业的态势分析

2.1优势

2.1.1自然条件优越

榕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山地特色明显,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山地广阔,锑、铁、金、汞、锰、铅、铜、钒等金属资源和林果资源丰富。榕江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以珠江水系为主,流域面积占91%,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占9%。区内河流分属都柳江和清水江,主要河流有十二条,总长500公里,以都柳江为主,由三都自西向东流入境内与寨蒿河、平永河在榕江县城汇合向东南流入从江。森林覆盖率高,种类丰富。

2.1.2生态环境良好

榕江是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是贵州十个重点林业县和国家林业九万大山扶贫攻坚点。长期以来,林业即是榕江主导产业,林业费金(包括带动各行业)占全县财政收入一定比重。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天保、退耕还林、防护林“三大”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全县林业得到整体修复和全面发展,建设天蓝、水清、山绿、地净的美丽榕江。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实现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2015年,全县林业用地389.8万亩(林地372万亩占95.4%,疏林地1.17万亩占0.3%,灌木林地1.73万亩占0.4%,未成林造林地8.97万亩占2.3%,其他5.93万亩占1.6%),活立木总蓄积2128万立方米(国有71.6万立方米占3.3%,集体386万立方米占18.1%,个人1668万立方米占78.4%,其它2.4万立方米占0.1%)。森林覆盖率达到72.38%,成为“两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支撑区”。

2.1.3人文底蕴深厚

榕江为江南八百州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原始古朴、原汁原味,群众基础深,文物古迹保存完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享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同时,榕江共有15个少数民族,其中以侗、苗、水、瑶四大主体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4.4%,构筑了榕江县独具地域文化色彩的民族文化。学者、专家通过认真考察印证了城内的苗王庙为苗族独一无二的祭祖庙,并认为榕江月亮山苗族的历史文化是世界苗族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侗族于苗族之后进入榕江,现有八个支系,是黔南州侗族支系最多的县,从而得出“榕江是苗侗文化祖源地”的结论。另外,榕江县是革命老区,红七军、中央红军曾生活和战斗在这里。

2.1.4特色产业良好

充分利用该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优势,积极发展山区精品林果产业和特色养殖业。目前,主要以蔬菜、葛根、小香鸡、香猪(黑毛猪)、脐橙、锡利贡米、特色辣椒、稻鱼生态种养、柑桔、杨梅等品种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不断扩大,该地区以合作社为主体,以精品水果和特色养殖为主导产业,形成了股份合作、电商扶贫、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等多种模式,带动“两山”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2.1.5政策环境有利

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中央召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强调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台了力争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扶贫措施。强有力的政策资源为榕江县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两高”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等提供了坚实支撑。

2.2劣势

2.2.1生态资源亟待开发

绿水青山是榕江县赖以发展的核心资源,但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产业仍然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提供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附加值较低,生态资源尚未转变成生态经济。

2.2.2沟域经济缺乏特色

沟域经济是推进微观流域发展的重要理念。目前,榕江县农村地区尤其是“两山”地区的乡镇发展尚处在自发状态,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和产业资源基础还没有得到深人开发,尚未形成以沟域经济理念统领区域开发的格局,对沟域内外资源、产业、景观等要素缺乏科学规划和整体打造,沟域尚未形成鲜明统一的主题,缺乏具有吸引力的节点,沟域经济特色产业尚未形成。

2.2.3特色产业链条较短

榕江县“两山”地区第一产业以传统山地种养业为主,产业形态相对传统,发展效益相对低下。产业链和价值链相对较短,二三产业发育不足,对农民致富与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endprint

2.2.4休闲农业供给不足

“两高”建成开通之后,榕江县成为了广州以及整个珠三角的后花园,是满足首都市民高端休闲需求的绿色空间。目前,榕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整体上看,其发展仍以农家乐为主,产业类型单一,发展层次较低,服务接待能力不足、产品项目开发不够,高端农庄缺乏、文化配套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当地休闲农业综合效益和带动能力的提升。

3榕江县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

榕江县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县域山水生态资源,落实沿海城市、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坚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突显产业规模品牌效益,彰显人居环境建设品位,融入贵阳、都匀、桂林、广州等都市休闲格局,带动榕江县“两山”地区全面发展。

3.1生态优先

榕江县的发展必须贯彻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以绿色化为方向,加强山地、森林、山中平坦地带、农田、河流等生态环境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格局;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强化资源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2产业升级

要围绕沿海城市、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立足生态基础,加大生态资源开发力度,加强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创生高端产业形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加工业、绿色低碳休闲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3.3品牌带动

依托榕江特有资源,重点打造“五榕脐橙”、“ 萨玛蔬菜”、“ 锡利贡米”、“ 榕江小香鸡”等高端品牌。积极培育有机农业品牌,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发展,加快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加强沟域经济品牌经营和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鼓励各乡镇村发挥优势,围绕特色农耕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特色农业,推出1至2个具有影响力的农事节庆活动,搭建交流交易平台,打造沟域经济产业品牌。

3.4市场主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只能通过市场才能卖得出去,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要的钱只能从市场中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靠市场进行合理配置来实现有序转移。结合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大市场,吸引外来客户,撬动市场资金,鼓励创办企业,从而带动“两山”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4榕江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城乡统筹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榕江县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推进“两山”地区脱贫攻坚奔小康工作力度,缩小城乡发展与地区发展差距。要加大整合力度,在宏观层面上,统筹推动“两山”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两山”地区旅游综合开发等各项事业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形成“两山”地区核心发展节点与发展轴,带动“两山”地区经济振兴与腾飞。

4.2加强跨区域产业对接

榕江县现代农业发展要主动融人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尤其是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大局之中。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围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特色种养等领域,实施农业标准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绿色化,推进产业对接与协同发展;围绕生态林果、生态养殖、有机食品开发、科技休闲旅游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区域性资源整合和跨区协作,实现在区域协同创新中异军突起。

4.3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两山”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队伍。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就要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培训;二是开展市场化、流通和营销等培训,保障农业规范发展;三是开展现代农业企业和园区经营管理、农民创新创业等培训,帮助他们增强经营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4.4健全农业投融资机制

要进一步健全“两山”地区开发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要利用杠杆,撬动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整合支农惠农等政策资金,集中力量扶持推动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引领乡村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政策聚焦优势,吸引具有较强实力的社会资本,采用人股、合资等多种形式,投资“两山”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4.5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农业功能,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和区域市场开拓,这需要营造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与人居环境。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加大“两山”地区荒地、坡地、滩地的生态建设,利用乡土适生的植物品种和部分常绿树种,开展山地绿化,提高“两山”地区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风险,保障生态安全;要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和改造,实施村庄、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完善村庄上下水网络、垃圾清运处置等设施设备,改善和提升乡村生态与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作者简介:姓名:杨云婷(1984.3-),女,侗族,贵州榕江,中共榕江县委党校,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农业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忠伟,李均,王有年.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09):105-109.

[2] 张攀春.贵州山地农业的环境特征及其产业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0):77-80.

[3] 李小红,孔令孜,覃泽林.广西贫困縣农民收入现状及可持续增长路径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3(07):1225-1232.

[4] 孟俊杰,贾小虎,乔璐等.豫南丘陵山区生态农业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新县为例[J].农学学报,2015(12):121-126.

[5] 张霞,翟建廷,张曰林.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J].山东农业,2002(02):6-9.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开好首次家长会的几点建议
“有联大家改”第十九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四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二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