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任危机

2018-01-25 17:42蔡升桂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信任危机类型后果

蔡升桂

摘 要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信任问题是一个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学科对信任危机形成的理论分析,如“道德规范沦丧论”、“法律制度缺位论”、“模式结构真空论”、“维持机制失效论”、“自发社交力衰退论”、“工具理性膨胀论”以及“信息不对称论”等。然后分析了信任危机的类型与表现形式,再从个体和环境两个视角分析了信任危机的成因,最后介绍了信任危机的后果。

关键词 信任危机 成因 类型 后果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制度转型,这种制度转型使社会信任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原有制度系统的社会信任模式与结构已不能适应新的制度系统,而新社会信任模式与结构尚未由新的制度系统形塑而成,因而造成了社会信任模式与结构的“真空”状态。

1信任危机的一般分析

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如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研究社会信任危机,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信任危机理论。

“道德规范沦丧论”认为由于人们的道德品质与水准的下降,尤其是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沦丧,使得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缺乏起码的社会信任。因此,要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任,应在道德教化上下工夫,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法律制度缺位论”认为法律制度不健全以及执法力度不够是社会信任度下降,社会信任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建立健全法律,加大法制的执行力度是恢复与重建社会信任的一条基本途径。

“模式结构真空论”认为社会信任危机是由社会信任模式与结构出现“真空”狀态所导致的。因此,为了使社会信任得以恢复,必须加快建构新的社会信任模式与结构。

“维持机制失效论”认为社会信任与它的维持机制的效力有关,维持机制是社会信任的“保障体系”。社会信任的维持机制有人际约束、组织约束、道德规范约束与法律制度约束等。

福山等提出的“自发社交力衰退论”从文化角度分析了美国产生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由于个人主义再次抬头,使得人们的“自发社交力”退化,从而导致当代美国发生社会信任危机。

信息经济学提出了“信息不对称论”。该理论认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如果交易双方彼此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那么他们有可能利用各自的信息优势而欺骗对方,致使交易双方互相猜忌、互不信任。

2信任危机类型与表现

从社会信任危机的方向性这一角度可将信任危机分成双向和单向危机。双向不信任指社会交往主体彼此之间相互不信任。可能的原因是社会交往主体处于不同的制度环境中,或社会交往主体虽然处于相同的制度环境中,但他们对于制度的直觉或理解的程度不同。前一个原因是直接原因,是制度原因,后一个原因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原因。单向不信任主要由个人因素导致。

信任危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衡量:一是社会信任程度的普遍降低;第二个是社会信任范围或半径的普遍缩小。

3信任危机的成因

导致信任感缺乏或信任度不足的因素,其一是行为主体自身因素,其次是个体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

3.1信任者本身的局限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不断揭示个体认知能力的局限和缺陷,显示其脆弱性和易受攻击性,并揭示出周围每一个人随时利用这一弱点来攻击自己的可能性。个体在意识到自身的脆弱和无力的同时,也意识到被利用、被伤害的危险无时无处不在,从而内心的安全感和宁静被打破,对一切都持不信任态度,即表现出对外部的普遍不信任。

3.2信任对象的可信任性缺乏或不足

潜在的被信任者需要从能力和意愿两个方面来展示自己的可信任性。但是,被信任者往往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来增加信任者对自己的信任度,更无法证明自己在主观意图方面的可信任性。对于信任者来说,被信任方故意为之的不透明性就意味着利用自身弱点,意味着被欺骗和伤害。

3.3交往环境增加了不信任因素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共同体内成员间的长期相处、深入了解的情形,日益被非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临时、偶然、片面的表层交往所取代。交往双方并不了解,甚至完全无知,也没有多少“共同点”和情感联系。换言之,交往双方互为陌生人,陌生意味着可能性、不确定性,因而导致信任感下降。

4信任危机的后果

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信任危机,将造成个人的孤立倾向,并演化成的“怨恨”情绪。个体之间相互封闭、互相猜忌,交往中充满虚伪、欺骗和背叛,最终造成整个社会充满不信任感。

当信任感缺乏或信任度不足时,社会成员将要求更多的相关信息、更高的控制能力和更加完备的安全保障措施。这一方面会限制经济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规模,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增加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将加剧各种资源的排他性占有,削弱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效率和作用,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弱化人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信心与热情,削弱经济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02).

[2] 王飞雪,山岸俊男.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02).

[3] (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4] 郑也夫.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M].杨玉明,皮子林等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任危机类型后果
“耍帅”的后果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脱媒”时代下媒体信任危机探究
网络募捐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
天津爆炸事件后中国爆发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