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研究

2018-01-25 10:02高德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高德发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素质的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如今,我国正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就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对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渗透

小学生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他们正在逐渐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他们人生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担负着更加沉重的责任。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上还稍显不足,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尽快改善这一现状。

一、在课文讲解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这一时期他们所应接受的文化、德育教育程度精挑细选出的优秀篇幅,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深入挖掘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发掘出来,适时渗透,让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齐飞,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笔者除了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生词之外,还特意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行为才算得上是尊敬妈妈、爱妈妈的行为呢?是面对妈妈提着沉重的水桶无动于衷只知道自己翻跟头和唱歌,还是主动帮助妈妈一块儿分担呢?”“帮妈妈提水桶”“因为水桶太沉了,这时候妈妈正需要别人帮他提”……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顺势讲道:“对了,知道及时给予爸爸妈妈帮助的孩子才是懂事、孝顺的好孩子。父母从你们那么小开始就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们,日后,你们一定要好好地对待父母,要主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要积极帮他们承担困难,要做爸爸妈妈的贴心好孩子,大家能做到吗?”回应笔者的自然是统一的“能”字,这表明,笔者很好地将该篇课文的文章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儿女应当以实际行动帮助父母分担肩上的重担,认真做一个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好孩子”落到了实处,真正完成了教学课文、渗透德育的双重任务。

二、在课文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介绍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反应历史的真实篇章,但由于小学生的阅历和知识积累量不足,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自然也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就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腐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进入被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占领的时期。在统治台湾的五十年中,日本强制台湾学校教日本的语言,想把台湾变成日本的。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光复,台湾人民重新开始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与文化。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亲眼看到的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感人情景。在此基础上,我又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台湾师生在学习祖国文字时面临着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他们学习祖国文字的举动证明了什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文章,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确保他们能在接受具体的知识点之前,率先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初步认识。如此,通过文章创作背景的大致介绍既巧妙利用了素材,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更好了解,同时又使学生在聆听文章创作背景以及自主思考的学习活动之中切实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从而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民族自豪感德育落到了实处。

三、在教材插图的欣赏中融入德育

考虑到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喜爱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图画等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入了许多图片,这些图片与课文内容相呼应,很好的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而这些图片也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入手点,可以被教师充分利用。

鉴于插图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以插图为突破口,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品析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德育。例如,在教学《清明上河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插图,随后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反映北宋经济繁荣景象以及优美自然风光的幻灯片,并配之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经典作品特点、风格、价值等的详细讲解。以此,在使学生感叹于画家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画卷中的高超绘画技巧之外,能从中更加鲜明、生动地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聪明才智,从而激发起他们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在课文的详细解析中引入德育

每一篇文章都有主题和中心思想,带领学生发掘思想的过程就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课文的详细讲解中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感情,能切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通过向学生认真阐述文字“碰壁”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四周围黑洞洞的”反映的是当时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碰壁”则是指鲁迅先生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他的种种迫害。鲁迅先生在回答时运用了反問与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以及勇于同社会黑暗势力进行顽强斗争,不屈服于困难与挑战的乐观革命主义精神。如此这般,通过对课文具体内容的详细分析就使得学生清晰、深刻地感悟到鲁迅先生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高尚情操与伟大情怀,有利于学生们受到革命精神及革命理念的熏陶及教育。

五、结语

德育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构成部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语文整体教学效果的切实获得。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实现语文教学同德育渗透的有效结合,如此才能在完成既定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获取良好的德育效果,从而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自身道德综合素质实现协调式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天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2(8).

[2]廖慎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例谈[J].课外语文,20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