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人”理论在新媒体情境下的演变和发展

2018-01-25 12:12陆趣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把关人媒介理论

陆趣

摘 要 主要综述把关人理论,以及该理论在当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演变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成熟,信息呈几何级增加,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突破了原有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媒介形态的变化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使得原有的媒介壁垒完全消失,而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则导致了传者和受者关系的复杂化和模糊化,这使得原有的把关人理论不再完全适应当下的新媒体传播环境。尝试基于把关人理论的历史和演变,探索其在当前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可能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 把关人;新媒体;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0-0015-02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介原有单一、线性的传播形态被彻底颠覆,这一方面使得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这对于中国的媒介集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戰,在原有的传统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手段的限制和稀缺性,国内的大型媒体集团几乎垄断了信源,因此对于信息的“把关”相对比较严谨和制度化,信息的流动机制也基本符合把关人理论的描述。但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成熟,信息呈几何级增加,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突破了原有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媒体形态的变化以及传播聚道的多样性使得原有的壁垒消失;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导致了传者和受者关系的复杂化和模糊化,这使得原有的把关人理论不再完全适应当下的新媒体传播环境。本文尝试基于把关人理论的历史和演变,探索其在当前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的可能存在的

变化。

1 “把关人”理论综述

1)把关人理论的提出。“把关人”理论最早是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由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信息是在一些渠道里流通的,而这些渠道中存在着“门区”,只有符合把关人(守门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够通过“门区”进入下一个渠道,并最终到达受众。他的研究侧重于研究个人的心理因素在把关中的作用。

2)把关人理论的确立。学者怀特受卢因把关人理论的影响,在1949年做了一项个案调查,对象是一个40多岁的日报编辑,有着25年的新闻工作经验,研究方法是观察日报编辑在7天里对收到的信息内容稿件的处理行为,并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他在1950年发表了著名的《“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就是通过观察这个日报编辑的“把关”行为,来发现影响把关人的决策的因素,并得出结论:个人的价值判断在把关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3)向社会控制模式转化。学者巴斯在1969年提出质疑,认为怀特的研究范围过于狭窄。他认为整个新闻流动过程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同时期,学者沃特·吉伯也提出“把关人”并不是似怀特所说的那样,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个人意志来行事,这个角色往往要收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方面是来自信源的压力,因为信源的目的就是要传播自己并劝说公众与自己一致。第二个方面是来自媒体机构的压力,即参与把关的并非孤立的个人而实际上是一个组织,个人会收到组织规则的约束和影响。

麦奎尔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这个观点。麦奎尔设计的研究大众媒介基本框式的上半部分,展示了媒介体制和社会各体制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媒介实际上是更加靠近社会的权利中心而不是其受众。

2 把关人理论在新媒体情境下的演变和发展

1)新媒体和新的传播模式。(1)强互动性和个性化。新媒体在传播中具备强反馈和强交互的属性,尤其是一些近年流行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动态图文等形式,用户的参与往往最终会成为传播内容的一部分。并且由于是以用户视角生产的内容,因此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2)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模糊。任何一个拥有新媒体工具的个人,都能够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的行列中来。尤其是微博中的大V、直播平台中的主播等这类角色,他们往往即是受者也是传者。(3)具有多样性。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可以是非常多种多样的,除了常规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外,H5动态页面、VR虚拟、LBS定位、AI人工智能都是未来的传播载体和形式。

2)把关人理论在新媒体情境下面临的挑战。(1)把关人的角色被弱化。传统媒体的是通过控制信源的各个层级来完成把关的,把关人基本可以决定媒介内容的去和留。而网络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媒介,在网络环境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传播者,一个人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者,其身份是可以随时变化的。网络这一特殊的传播特点,使得把关人失去了信息传播中在渠道内“守门”的特权,把关人这一角色因而在被逐渐弱化。(2)把关行为可行性降低。网络信息传播的迅捷性、无地域性、无障碍性的特点,大大降低了把关这一行为的可行性。在互联网中每个个体都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导致无数个传播主体的出现,即在世界范围内同时存在无数个信息发布点,使得网络信息非常分散和海量。对于把关机构,一个把关人每天面对千条信息可能就已经是其把关处理能力的极限,面对网络上成千上万的UGC原创内容,把关难度巨大。(3)把关重要性的提升。网络的普及导致信息快速的传播,而把关人角色的弱化和可行性的降低,直接导致了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不合规”信息,虚假新闻、谣言比比皆是。因此当下的环境迫切的需要重新建立起,能够符合当下情境的“把关人”角色。据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数据公布的数据显示,各种违规信息中,淫秽色情类有害信息占据了67.2%、政治类有害信息9.4%、侵犯网民权益类有害信息占比8%。具有自发性和不可控特点的UGC类产品是违法和不良信息的重灾区。

3)把关人理论可能的演变。综上,互联网在内容安全方面的隐忧已经成了重大难题。仅依靠人工进行“把关”,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巨大。因此,AI人工智能在“那关人”角色上的尝试和应用是必然选择。

AI内容监管技术的应用,首先需要有专业的算法团队产出算法模型;其次,为了保证算法模型的高准确率、高召回率需要海量的样本及机器资源去学习和训练;再次,需要获得丰富的样本数据,结合人工进行样本校验,以供算法不断校准。在内容的安全过滤方面,主要有:关键词、黑白名单、过滤器的反垃圾技术,内容特征识别、贝叶斯过滤、相似度匹配规则系统等;除了文字和图片外,在内容载体上也支持对语音、视频等内容的识别。

3 结论

当下,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信息传播载体之一,它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和高效的信息资源。但是,也因为特殊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了目前缺乏有效的把关手段,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垃圾信息的泛滥导致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健康性、安全性问题变得尤为棘手,对其进行必要监管已经迫在眉睫。而原有的基于线性传播模式的“把关”方式已不适应当下的新媒体快速的、大量的、去中心化的传播特点。“把关人”角色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而使用AI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内容的把关和监控,正是当下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AI能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快速、高效、批量的处理各类形式和载体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图片、音频,并且可以应用到互联网的各个平台中,无论是新媒体产品、社交媒体产品或者是门户网站、App等,都可以通过这一技术来进行内容监控,它将对“把关人”理论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其能够适应当下新媒体传播情境成为可能。在未来“把关人”将是“机器人”。

参考文献

[1]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褚亚玲.新媒体舆论引导力研究[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

[3]黄旦.把关人研究及其演变[J].国际新闻界,1996(4):27-31.

[4]王乐萍.国内关于把关人理论的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4(4):204-205.

[5]黄楠.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变异与危机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8.

作者简介:陆 趣,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互联网技术。

猜你喜欢
把关人媒介理论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