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出说明性课文的独特滋味
——浅谈说明性课文的有效策略

2018-01-26 17:45江苏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说明性航天飞机松鼠

江苏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陈 雯

现行各种版本小学语文教材都有不少富有时代气息的说明性文章,笔者翻阅了苏教版三至六年级的教材,每册都设有一个单元专门收录说明性课文。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但是说明性课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据有关调查统计,只有11%的教师喜欢教,18.2%的学生喜欢学。为什么师生都不喜欢说明性课文呢?笔者进行了简单研究,翻阅教师们对说明性课文的教学设计,并走进一些教师的课堂,发现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说明性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烦琐分析——味同嚼蜡

许多教师对说明性课文教学目标的理解是:习得说明的方法,学习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不遗余力地讲清相关知识点、说明方法。于是文本叙述简洁的语言,就被肢解得只剩下“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和知识点了。这样的课堂,没有丝毫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2.盲目拓展——舍本求末

一些教师执教说明性课文时,总是想方设法地拓展该领域的知识。如教授《秦兵马俑》,让学生搜集、展示了大量的介绍研究兵马俑的资料、图片。在海量的课外信息刺激下,学生眼花缭乱,难得有时间接触文本。这种典型的舍本求末的做法,把语文课变成了常识课。在这样的课堂上,知识成了教学最核心的东西,而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则完全成了附属品。

3.相同模式——学之无味

说明性课文的教学,通常会通过“学习知识——了解方法”两个教学板块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可厚非,但一旦无论什么课文全都采用这样的方法,不分文体地教学,必会导致教者无情,学者无味。

教学说明性课文,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如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容背后的言语形式,关注作者的表达意图以及文章内部的条理……

那么,该如何借助说明性课文教材本身所包含的各种语文教学元素,品出说明性课文的独特滋味。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执教过的几篇说明性课文课例以及其他教师的成功案例,简单谈一谈相关教学策略。

二、说明性课文的教学策略

1.感受语言,多一些“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性课文因为阅读对象的特殊性,语言呈现和表达方式都颇具特色,状物绘景、记事论理都能给学生有益启示:怎样合乎逻辑地编排,怎样把枯燥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说明文教学不仅仅要学生理解、掌握文中所阐述的有关知识,更要训练学生品味其中的语言。

例如,人教版五上《松鼠》一课,语言活泼,情趣盎然。作者对松鼠的样子是这样描写的:“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作者把松鼠当成人来写,四字词语的连续运用,读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如这样写“他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非常矫健,四肢也很轻快,非常敏捷机警”,学生一比较就会感觉到课文语言的简洁有力。

文中对松鼠活动的描写,也颇具特色。“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这一段对松鼠的描写着实可爱,松鼠有自己的情绪,和人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他们就会发现语言干净、节奏轻快。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体悟,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理解作者的表现力。“小松鼠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蹦跳着。”然后教师抓住这些句子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说明性课文的教学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说明性课文也“可亲”。教师要让语言首先在学生的嘴中活起来,继而在脑中活起来,然后在心中活起来,让学生成为有言语智慧的人。

2.品读文字,多一些“情味”

说明性课文的语言准确、严谨,但行文中也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教师应当着力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品味、揣摩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把课上得既有情又有趣。

例如,蒋军晶老师在《麋鹿》一课的教学最后,以这样一段话,促进学生更多的思考:

师:当我们了解麋鹿之后,再读课文的相关段落,相信大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多媒体出示一串词语:惊讶、悲伤、高兴……)

生:我觉得很愤恨。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圈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其他发言略)

蒋教师设计的这个情感问题,发掘了文本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悠悠的爱鹿情在叩问的过程中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说明性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子,推动学生穿透内容,触及精神。通过不断地阅读,读出言表之意,更要深究出言里之意。这样的阅读才能不断使学生充实体验,积累言语材料。说明性课文同样可以上得情意深深。

3.体验过程,多一些“趣味”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小学生,教师更要充分挖掘说明性课文所含的趣味因子。

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夜晚的实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带着科学研究任务学习课文,在共同探究中了解试验的内容,完成表格,再以科学研究成果报告会的形式展示研究的结果。这一设计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充分感受到文章语言组织的严密,对科学实验的严谨规范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航天飞机》一文时,笔者采用“航天飞机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师:我们学完了《航天飞机》。这篇课文所介绍的航天飞机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已知的普通飞机有什么不同?待会我们要举行航天飞机新闻发布会,小组合作扮演新闻发言人、航天飞机、普通飞机、智慧老人。在介绍时,要抓住航天飞机特点与作用。

生1: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是此次“航天飞机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产品推介”新闻发布会。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研制并生产出了航天飞机,它具有很多的新用途。下面我们有请“航天飞机”登场。

生2:我是航天飞机。我的样子很特别吧。我有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

生3:我是普通飞机。我可以载人、运货。你和我普通飞机比有什么不同呢?

生2:我比你速度更快、飞得更高。你飞4个小时的路程我只需要7分钟。你飞两万米高,我可以飞几十万米高。我还可以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呢。

(生3表情很不自在)

生4:(摸摸生3的头)其实航天飞机有航天飞机的用途,你普通飞机的作用也是不能取代的呀。

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兴趣高涨,创新性思维活跃,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仔细品析说明性课文,你能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内容、表达形式的高度和谐、完美统一,还能洞见说明性课文内部条理的井然有序、语言的准确简练和结果的清晰缜密。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说明性课文的特点,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说明性课文的语文魅力,品咂出说明性课文的独特滋味来。

猜你喜欢
说明性航天飞机松鼠
航天飞机和马屁股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说明性讲述在大班建构游戏分享环节的运用
以“三个维度”说明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小松鼠
穿行宇宙的“太空梭”——航天飞机
松鼠
松鼠
松鼠
别了,航天飞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