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传统庭园景观设计特点对比分析研究

2018-01-26 07:13陈雅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重庆400013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庭园造园山水

文/ 陈雅馨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重庆 400013

传统庭园这个文化艺术形式的存在,与其民族文化、历时渊源息息相关。中国与日本一水相隔,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中日两国的庭园文化也是一脉相承,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各自不同的人文环境,生活习惯,审美标准等共同影响下,中日两国分别形成了各自的造园风格和庭园特色,日本传统庭园以枯山水、净土、茶庭等造园样式为代表。本文从中日两国传统庭园的景观设计特点入手,进行分析比较,目的在于探明两国传统庭园的异同点总结各自造园特色及艺术价值。

1、中日传统庭园形成的背景条件

中日传统庭园作为东方传统庭园体系的主要构成,都有着鲜明的造园风格和特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中日庭园形成各自特点的重要原因。从地理环境上日本属于岛国,面积不大而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貌环境丰富。气候方面,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多发地震,台风,海啸等灾害。而中国大部分领土属于大陆性气候,多发洪水、干旱等灾害。这种不同的气候特点也使两国在庭园设计时产生了不同的风格。文化方面,也是中日庭园风格特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所在,宗教一直在日本处于重要地位,而寺院、神社则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物。日本传统庭园的造园思想受到极其浓厚的宗教思想的影响,如枯山水式追求一种“禅”的意境。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中国传统庭园中体现出的“礼制”“纲常”以及士大夫的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中日传统庭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对比

2.1 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庭园崇尚“还原本真,回归自然”,模拟真实自然中的情景,把山水、植物、建筑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让自然与人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庭园景观。园内广泛的借山借水借景,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虚实对比达到感观对比度的增强,空间感的增大。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庭园营造上具有很强的文人意蕴。

日本传统庭园风格中更多的体现的是“禅”的意境,相对于中国传统庭园更显精致典雅,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它的造园手法更多的偏向于对大自然中的元素进行提炼,由繁到简,庭园凭着对水、石、少的绝妙布局,抽象的表达了自然和人们追求者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2.2 空间布局

中国传统庭园的空间布局以对称为主,表现为中轴式和中心式并存,同时也是一池三山的创造者,但后期慢慢淡化,在空间分割上偏于实隔和园中园形式,园中内容对比日本偏于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山水更加负责,中式庭园偏于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真水。

日本庭园在空间布局上表现的更加自由,为中轴式向中心式发展。对于一池三山的设立日本传统庭园则是经久不衰,乐此不疲。空间分割上日本传统庭园偏于虚隔和无园中园形式。在借山借水借景方面由于日本古代资源缺乏,难以在外借景,只能在小小的寺院中借景。

2.3 造园要素

2.3.1 植物的运用

中国传统庭园除了堆山理水之外,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植物的运用。植物的运用主要是体现在植物的种类、形状、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协调搭配。在同一个庭园中不同的景点,植物的种类不同,主要是考虑去塑造不同季节的景色,不致使某一季节比较单调;形状的选择使庭园比较活泼,富于变化;高度是对视线的影响,或可以使人们看到丰富的景观,或可以实现“障景”手法的运用;色彩则是从人的心理舒适度方面,力求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既有对比又可以突出视觉重点。植物还有其他方面的效果:观赏性,烘托主题建筑,柔化建筑轮廓等。中国人主要喜欢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植物,第一,这与中国造园者的坚持达到“步移景异”效果有关,这是历代造园者传承与发扬的金科玉律。第二,中华文化自古对花情有独钟,花象征着欣欣向荣,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象征着孕育生命。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我们总是用花代表。

日本传统庭园植物运用例如枯山水庭园运用植物较少,具有抽象意义,用苔藓比作森林,其他仅有的树种也是如常绿树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日本枯山水对苔藓类植物植物情有独钟,在乔木灌木方面也只是欣赏植物的外在美,日本喜欢象征长寿的植物和能体现生命意义的植物。与中国不同的日本则是对生命的执着,这与他们生活环境有关,生活环境的险恶使他们对生命的无比热爱。色彩的单一在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佛家朴素的人生观。

2.3.2 水的运用

中国传统庭园注重“堆山理水”“无水不成园”,水在中国传统庭园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水的营造上多采用动静结合,动态的水有小溪流水,山涧跌水,瀑布等形式。小溪流水使庭园充满活动力,营造了热闹的气氛;山涧跌水使庭园具有声乐感,使游人心旷神怡,活跃游人心灵;瀑布则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强大力量,看到尺度巨大的瀑布,对大自然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静态的水具有幽深凝重,平远开阔的感觉。一片静水犹如一位智者启迪人的思想,引发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思考;静态的水还可以造成美丽的倒影,丰富了空间视觉感受。辽阔的天空、美丽的植被在水中另有一番韵味。

日本的枯山水庭园中的水则是抽象的,正如其名“枯山水”。造园者采用细碎的沙粒为元素,塑造了一片白沙的世界,中间用大的石块点缀,象征着在一片大海和其中的小岛。而用细沙塑造的直线和曲线象征着海中的一层层波浪。虽没有水的元素,却出现了一片大海的广阔景观。例如龙源院庭园较好的阐释了枯山水庭园的理水布局白沙表现了空灵的意境。其中大的石块为散点的运用,可以增加环境的自由活泼感。

2.3.3 置石的选择

中日庭园种的山石作为庭园中的“骨架”有着很大差异,中国传统庭园中的置石多以叠石假山为主,主张对自然山体的还原,营造自然山林意境。在石材的选择上大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景石,并总结出了“皱”“瘦”“漏”“透”的审美标准,它们形态玲珑多姿,在狭小的空间内营造出了无限的观感和意境。

日本传统庭园中的置石的形态与中国庭园对形状的苛刻要求截然不同,日本庭园追求石的原生状态,因形就势,凸显大自然中朴实和野放的感觉。石材的选择上多采用火山石为主,营造海岛叠岩的海景感觉。

2.3.4 铺装的形式

中日传统庭园在铺装材料的选择上蕴含着各自的本土文化内涵,铺地材料多采用天然石材、卵石、瓷片拼合而成。中国传统庭园铺装的设计上更多的注重内容,样式和图案都是精心考究,内含乾坤,拼合出的图案也各有寓意,如仙鹤、凤凰、牡丹、青竹、葫芦都寓意着园主对富贵、长寿等吉祥美好意愿的一种向往以及园主质朴、风骨、气节的一种彰显。

日本传统庭园的铺装相比之下更偏于功能性,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喜好来规划铺装的位置及形状。在铺地材料的选择上通常选用不规则的鹅卵石和河石,还有丹波石和大理石。

结论:

综上所述,中日传统庭园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的不同造就了院落形态的不同,但两者在造园要素的运用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同属表达人们精神寄托和文化追求的自然山水园。中国传统庭园利用造园元素达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无限的追求自然,还原本真,寄情山水。日本传统庭园在很多时候被简单地看作中国庭园的缩略版,但事实上细节才是日本庭园的灵魂,它更注重的是对自然地提炼和浓缩。

[1]曹瑞忻,汤重熹.景观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

[2]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庭园造园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壹 造园·纳瑞集祥
里巷庭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山水》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