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命名之我见

2018-01-27 11:36臧国旺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262400
大众文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后母古文字学界

臧国旺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262400)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自出土到现在,名称几经变化,从民国时期的“安阳炉”,到建国后的“司母戊”,再到现在的“后母戊”。随着名称的改变,围绕着命名引起的争议也不断。建国后,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他根据鼎上的铭文称其为“司母戊”鼎,认为“司母戊”鼎是祭祀器,即为“祭祀母亲戊”。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有祭祀之意。于是,这一命名便沿用下来了。但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司”字应作“后”字解,理由是在古文字中,是同一个字。把“司”改为“后”更能体现对母亲的尊重。改称“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这个改动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时下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正式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移至该馆,亮相时鼎前的标牌已赫然显示“后母戊鼎”。央视播出后,随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司”“后”之争也由学界扩展到社会,且持续不断。作为一名古文字爱好者,我也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司母戊鼎的命名,依据是鼎内的铭文。其铭文是看作三个字还是两个字,每个字作何解?若作三字解,是“司母戊”,还是“司女戊”?是“后母戊”,还是“后女戊”?若作两字解,是“司(女戊)”,还是“司(母戊)”?是“后(女戊)”,还是“后(母戊)”?围绕这些组合变化,结合当前的考古研究,看当下对“司”“后”之争;“母”“女”之争的合理性。

通过上述解读,把铭文作三字解时,我认为“司女戊”要比“司母戊”更为合理。

综上所述,无论是“司母戊”还是“后母戊”都难以令人信服,但两相比较,我认为“司母戊”优于“后母戊”。不过在我看来,两字命名优于原来的三字命名,更接近原来的本意。若是要一定给(女戊)这个字找个说法,这个字极近“威”字。我们不妨暂且称之为“司威”。

本人才疏学浅,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斧正。

猜你喜欢
后母古文字学界
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张素凤教授《古文字与语文教育》出版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①
捅破那层窗户纸
捅破那层窗户纸
捅破那层窗户纸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论近年来英语学界的中国电影研究
津逮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