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缸炉烧饼

2018-01-27 01:50祁建
益寿宝典 2018年1期
关键词:阜平小饼家乡人

文/祁建

被誉为深山里的香格里拉的阜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西部,太行山和五台山的交汇处。阜平历史悠久,据《河北现名考源》记载,“阜平”二字取意“昌盛平安”。阜平特产很多,如大枣、枣酒、蜂蜜等,但是最好吃的,要数酥脆可口、油而不腻的缸炉烧饼。古人有诗赞云:“城府千层四方方,芝麻万点心计长。奈何八挂炉中烧,纵到唇边更放香。”

关于缸炉烧饼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南京城,封他的儿子朱棣为燕王,率兵扫北,攻打元军。经过战争,许多村镇变成了废墟,只剩下女人们啼哭,孩子们哀嚎。有个小炉匠看着这些孩子实在可怜,想把仅有的一点玉米面分给大家吃。可是,整个村镇连个完整的锅碗也没有,怎么把玉米面做熟呢?他想了一个办法:从瓦砾堆里挖出两块破缸片,用水洗净,在一片上和好面、做成小饼;把另一片用火烧热,然后把小饼贴在热缸片上,用火烤。烤熟一尝,这种饼外焦内嫩,香酥可口。后来,战争结束,社会稳定,小炉匠就买了一口新缸,把缸底凿掉,反扣过来,在中间烧上炭火,专用缸壁烘烤烧饼出售,这才有了后来的“缸炉烧饼”。

据考证,烧饼原是波斯特产,唐代时传入我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当时叫“胡饼”,意为胡人的食品。如今,吃个烧饼已很平常,但在儿时,缸炉烧饼却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很多阜平人有这样的记忆: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家里才会买些缸炉烧饼,但主要用于招待来串门的亲朋好友。

现在的生活与儿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鲍鱼、海参,人们也不觉得稀罕,更何况是普通米面所做的吃食。但是,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小吃——缸炉烧饼并没有被遗忘,相反,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缸炉烧饼呈圆鼓形,上有花檐,色焦黄、味鲜美,香酥可口,别有风味,是老少咸宜的食品。

如今,聪明的家乡人还开发出了烧饼的新吃法:烩烧饼、焖烧饼、韭菜炒烧饼等等,做法不同,风味也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可口的美味。

到阜平旅游、办事的外地人,喝酒不喝别的,就爱喝“枣杠子”,主食则必会点一盘缸炉烧饼。光吃不够,走时往往还会带上几袋,说是好东西不能只顾自己享受,也得带回去让亲朋好友尝一尝。就是地地道道的家乡人,在饭店聚餐,无论菜品多丰盛,也都会让服务员端上一盘缸炉烧饼,说这东西既解馋又解饿。

面食里叫烧饼的并不少,无非是放了油、盐,和好面后在上面沾上芝麻,用锅烙得金黄即成。但缸炉烧饼却有它的独特之处:一是方形,据我了解,各地的烧饼样式不少,但大部分是圆的,仅有这缸炉烧饼,偏偏做成了方形;二是制作方式不同,大部分烧饼都是用锅烙,而缸炉烧饼却是像烤红薯一样,放入烤器内烘烤而成。制作缸炉烧饼要利用“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烧出的饼不煳、面光,吃起来香、酥、脆。这种烧饼的制法在火候上极讲究,因缸里呈凹形,温度不够或过热,面饼都会从缸壁上滑下来。

刚出炉的缸炉烧饼,表面焦黄,中间有一个大鼓包,满是芝麻,咬一口酥中带脆,满口清香。单有—种叫“牛肉罩”的,是在烧饼的表面放了一层细如肉松的牛肉粒,一口下去,不仅香气四溢,而且烤牛肉的香味在口中久久不散,令食客晚上连牙都舍不得刷了。

在一口口硕大的缸前,烧饼师傅麻利地和面、擀皮、贴炉、取饼,堪称阜平街头一道美丽的风景。不过,现在卖缸炉烧饼的摊贩越来越少了。这活儿很累,冬天冷、夏天热,为了让烧饼筋道有咬劲,擀面很费力气,售价又很便宜。

真的希望这样带着家乡风味和儿时记忆的食物能多存留些时日,让孩子们也能尝到这地道的乡土滋味。

猜你喜欢
阜平小饼家乡人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饼干”竟是个地名
访河北阜平农家
祥符调
关于推进保定市旅游扶贫的调研与建议
家乡记
阜平东下关方言音系研究
一保险就闪了腰
池塘
又听到了熟人的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