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财不苟

2018-01-27 22:28叶春雷
做人与处世 2017年23期
关键词:华歆管宁小利

叶春雷

中国人有“临难不苟”的传统,儒家所谓“舍生取义”是也。生命诚可贵,但是有时道义比生命更重要。当侵略者打到家門口的时候,还想着明哲保身,就显得小家子气。中国人其实还有“临财不苟”的传统,在今天,这个传统比起“临难不苟”来,似乎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暑期补课,因为生病住院,耽误了五天课。但是发放津贴的时候,班主任却没有扣除那五天的津贴,而是照常全额发放给了我。我自然不好意思要,但班主任却说,那几天都是学生在自习,这钱应该归你。

我把钱收下了,但心头还是不安,不踏实。细细一打听,我缺的那些语文课,其实班主任是在班上的。虽然人的本性中都有贪婪的成分,我也不能免俗,但不是自己的钱,总觉得就像烫手的山药一样,拿在手中不安稳。于是趁着早自习和班主任有见面的机会,我把自己多得的520元钱还给了班主任。

不能因为他人的善良,就可以肆无忌惮,占人便宜。班主任虽然是诚心要把钱给我,但我不能因为占一点小利,就损坏了做人的良知。君子临财不苟,可是古人非常看重的一条原则。况且人性是复杂的,有的时候,他让你占便宜,其实是嘴上说说的,你若顺驴下坡把那便宜给占了,反而落得个坏名声。揆诸情理,这种现象是存在的。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贪点小利,而被人看扁了。

所以说,君子临财不苟,是多么重要。一人要在社会中站得稳,靠的是德,而你却因为贪点蝇头小利,败了德,那你在社会中还怎么站得稳?管宁之所以与好朋友分座,是因为华歆没有做到临财不苟。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锄菜,看见地上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你想想,要是没有管宁在旁,华歆肯定要把这片金据为己有。所以说,他的捉,然后掷,其实是在人前做做样子,内心的贪浊,已经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暴露无遗。华歆后来依附曹操,应该说是干了很多坏事的。读《三国》的人,一定不陌生。管宁有识人之明,他之割席,正在情理之中。

《世说新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范宣这个人非常廉洁,韩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去五十匹,还是不接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范宣的清廉,至于固执的程度,真是让人觉得他不通人情。但是这个人“临财不苟”的美德,实在是令人赞佩。一百匹绢,可是不小的一笔财产,况且是太守赏识自己的赠物,没有理由不受的。从一百匹减到一匹还不受,那就表明,我是真的不受。临财不苟,这是铁的事实,不是假客套,其实心里还是痒痒的。可以得而不受,这个范宣的廉,是廉到了骨髓里。但故事还没有完。之后的一天,韩伯与范宣坐在同一辆车上,韩伯在车里撕开两丈绢给范宣,说:“人宁可使妇无裈邪?”意思是,你如此清廉,难道要让你的妻子穷得没有裤子穿吗?范宣这才“笑而受之”。这个故事真的挺温暖人心的。范宣虽然最终接受了两丈绢,但一点不影响他“临财不苟”的光辉形象,不仅不影响,还让这个清廉到固执的人,有了温暖的人情味,毕竟,除了廉名,他还是在意自己的妻子的。

像范宣这样的人,该得而不受,那做人真的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中国是个道德社会,有一套“君子小人”的道德标准。道德的力量,一点不顾忌,其实并不容易。不能做到“临财不苟”,就很可能坠入“小人”的泥潭。人一旦被贴上“小人”的标签,要撕掉,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说,面对不义之财,的确要三思。

(编辑/张金余)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歆管宁小利
Elastic electron scattering with CH2Br2 and CCl2Br2:The role of the polarization effects
急不相弃
急不相弃
进城记
为友放贷收回扣为了小利丢前程
《谈骨气》:一篇地道的证明文——与毋小利老师商榷
华歆的两副面孔
管宁割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