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8-01-27 22:45黄小燕周彦君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高职院校

黄小燕+周彦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认知的提高以及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套更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满足现实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课程评价体系当中,加大对指标体系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课程评价制度,优化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资源,引导教育教学改革,为提升高职外语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外语课程 评价指标

一、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课程改革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实施课程改革,对学校而言,意味着重建规则,重建组织,重组教育资源等。而在所有教育配套改革中,最重要的、亟待摆上议事日程的并先行一步的就是评价机制,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建。加大对高职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力度,有利于完善课程评价制度,优化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资源,引导教育教学改革,为提升高职外语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评价机制对教师行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尽快创设与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尽快确立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建构与课程相一致的评价机制,尤其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现实而迫切的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把课程建设、评价工作和人才培养及就业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社会适应力,为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为学生成功迈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二、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现状

课程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评价问题。由于过去课程教学评价较多地倾向知识、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动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习得的过程及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而忽视了评价多源、多向的价值等等。建国以来的历次基础教育改革,皆因为没有把握住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致使其效果打了折扣。

关于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30年代他们已经在这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现代西方的评价思想、观念、方法或模式。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几十年来,在教育评价理论工作者和实践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一些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研究中,国内外教育界较多定位在泰勒的行为目标导向评价模式上,而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 D.L.)1967年在对泰勒行为目标评价模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CIPP评估模型,即包含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评估(Product evaluation)四项评估活动的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因其决策性、发展性、整合性、灵活性、高认同性等五个主要特点而受到大家的认可。

国内现行研究中,根据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提出的“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两个目标,开始走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联手的道路,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多元化的以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标准为核心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甚至“工学结合”、“立体多元”等高职英语考核评价方式,一改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方式所带来的评价标准含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手段单调、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弊端。但隨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些评价标准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急需按新课程理念,创设与新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尽快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扎实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考虑的因素

构建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要突破的主要难题是如何构建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教师素质。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评价,同样也包含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语言应做到正确、规范,要符合英语语言习惯;教师的仪表仪态要亲切自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法要多样,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要结合现实社会需求,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3.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处理教材要具有整体性,情境创设要真实,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过程设计要具有坡度、严谨有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内容要有层次性;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注重整体参与,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相应发展的机会;要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要实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所得;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endprint

6.评价要求。在进行评价时要体现教师把握教材的独创性;要体现外语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要体现高职外语教学的趣味性;要体现外语教学形式的灵活性;要体现师生语言交际的多向互动性;要体现作为第二语言的跨文化意识;要关注到学生外语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

四、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创新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当今,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即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无论是哪一种考核方式,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评价。此外,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性考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往往把终结性考核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手段。评价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除了教师的参与外,还应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纳入评价体系中。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是这群孩子有一个共性就是思维活跃、乐于实践,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比如借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加强互动,参与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体。

2.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在多数高职院校中,英语课程最终成绩的构成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比例各占50%,很多学生往往会为了“考试”而学英语,而失去了学英语的真正价值。因此,为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期末考试所占比例应有所调整,比如,最终成绩由60%的平时成绩加40%的期末成绩,这样一来,在对学生的平时考核中,就可以充分进行多元化考核。平时考核除了对个人表现情况考核之外,团队考核也可以纳入当中,前者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个人作业、值日报告、口语演讲等;后者则可以包括小组作业、团队表现、团队合作能力等,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小组协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五、结语

目前中国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仍主要沿用终结性评价机制,这种评价体系具有很明显的局限性、片面性等。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评价体系的创新,是全国所有高职院校进行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全国的高职院校都迫切需要一种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的外语课程评价体系。而进行外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能充分运用到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体系中,全方位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外语学习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优化课程,改进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后学习的兴趣。

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将探索最合理的评价机制,能给外语教学带来活力,实行先进的评价体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以及职场上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能够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评价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多角度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外语课程评价体系,走出评价体系创新之路,进而使高职英语教学过程和评价机制多样化,最终全面提升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语言可持续发展力。

参考文献:

[1]Brooks,J.G.& M.G.Brooks.In Search of Understanding: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M].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Curriculum Deve,1999.

[2]Kiely,R.Small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Learning from Language Programme Evaluation[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9,13(1):99-116.

[3]付啟军,陈慧.高职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111-113.

[4]赵应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探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6):169-173.

[5]金艳.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外语教学,2013 (5):56-62.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SKG307。

作者简介:

黄小燕(1983-),女,重庆人,硕士,讲师,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高职院校英语类课程的教学与教学方法改革。

周彦君(1991-),女,重庆人,学士,助教,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基础部英语教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英语类课程的教学与教学方法改革。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高职院校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