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喻理论的英语惯用语块的认知研究

2018-01-27 21:18陆黎梅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6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摘要】作为语言和文化的高度结合体,英语惯用语一直以来都是二语习得的一大难点。文章以英语惯用语块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分析了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意象图式在惯用语块的意义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认知和习得惯用语。

【关键词】惯用语块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意象图式

一、引言

语块(chunks),是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固定化的,可整体储存,不受语法约束的,并可作为预制组块使用的一系列词语。作为语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惯用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高度结合体。Pawley&syder(1983:191-225) 认为,惯用语块主要是指可以用来整体储存的语言构块,包括谚语、警句、交际套语等形式。Dobrovols skij &Piirainen(2005:39-44) 认为,惯用语块是“以最高等级的语义和结构不规则为特征的多词单位”。由此可知,惯用语块具有结构凝固性和语义晦涩性的特征。语义的晦涩性,即不透明性,是指惯用语块的意思不能单从其组成部分的单词推导而来,如 “kick the bucket”(死亡)。某些惯用语块的意义也可直接从其单个词汇中推导而来,但透明度较低,如“pop the question”(求婚)。因此,要正确理解惯用语块的意思,除了了解其字面意义,还要结合其他的认知方法。语义结构的凝固性是指语块的结构相对固定,不可随意更改、同义替换,词序也不能变动。当然,惯用语块结构的固定性只是相对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由于交际的需要,惯用语块的结构是可以发生临时变异的。本文中的惯用语块主要是指一种习俗化了的多词单位,如习语、惯用语、成语和俗语等,也包括一些语义晦涩的短语。

二、惯用语块的认知理据

1.惯用语块与概念隐喻。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利用一个概念表达另一个概念。从认知范畴发展而来的概念结构就形成了概念隐喻。Lakoff &Johnson认为,在认知过程中,概念隐喻作为连接具体域和抽象域之间的桥梁,把源域的具体特征映射到目标域的抽象概念上,形成新的意义。惯用语块的语义由字面义和喻义组成。根据隐喻理论,喻义和字面义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喻义是源域事物的具体特征向目标域映射的结果。

大多数惯用语块的语义透明度低,难以从其组成词汇中推导得出语义。但这并不是说,惯用语块的组成词汇对于理解其意义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只有了解惯用语块的字面意义,学习者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喻义,才可以顺利将该惯用语块的具体概念域的关系映射到抽象域上。比如在惯用语块“burn ones boat”中,burn指的是燃烧,boat指的是船,burn 和boat 都是具體概念,通过隐喻投射,我们知道该惯用语块意思不是指把船烧掉,而是“破釜沉舟”的意思。在惯用语块“stick and carrot”中,具体概念域就是“大棒和胡萝卜”。要阻止某人做某事就用大棒,而要鼓励某人做某事就给胡萝卜,两个都用上,就是软硬兼施。在此体验基础上,我们的认知系统会在具体概念域和抽象概念域之间形成映射,形成了概念隐喻:discouragement is stick 和 encouragement is carrot。可见,这些通过隐喻投射而得出的意义都是要先从该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出发,了解其具体特征开始的。

因此,分析惯用语块的字面义得出其具体特征,再通过概念隐喻把该惯用语块的具体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上,从而得出该惯用语块的意义。当然,概念隐喻对于理解惯用语只是一个方面,还要结合其他的隐喻理论,从而更好提高学习者对惯用语的认知和习得。

2.惯用语块与概念转喻。转喻和隐喻一样,是语言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所涉及的是一种“接近”和“突显”关系。概念转喻发生在单一认知域中,不涉及跨域映射。Radden&Kovecse认为,概念转喻是相同认知域中的概念映射,即一个概念源域为另一个概念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过程。或者说,转喻是在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范畴激活另一个范畴,从而使后者得到突显。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激活和替换关系就是通过转喻实现的。转喻是惯用语块的认知理据之一。在对惯用语的认知过程中,人们把一些规约知识或常规知识作为认知和推理的基础,将认知对象范畴化、抽象化,并形成各种图式或框架知识。这些规约知识,在不同文化群体中是相同的,人们利用它们来认知和推理更复杂、抽象的概念。如船上的船员,英语是hand,中文叫“水手”,这不是偶尔巧合,而是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相同。下列例句中的惯用语块的意义的认知就是建立在概念转喻的基础上的。

He is a green hand. 他是一个新手。

这里运用的概念转喻有“the part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whole”和“the hand refers to the person”。在认知过程中,源域 hand得到突显,从而代替了整体,把认知对象范畴化,意义更丰富;同样,源域“green” “绿色”与目标域相关联,映现的是“缺乏经验”。通过概念转喻,源域的具体特征被投射到目标域,得出新的意义:“他是一个新手”。从而使目标域在概念上更丰富,更容易理解。

3.惯用语块与意象图示隐喻。意象图式是在人们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其他概念的认知基础。意象图式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是“基于身体体验的思维,是从具体域到抽象域的隐喻投射”。莱考夫(1987)概括了7类意象图式:容器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前——后图式、起点——路径——目标图式、部分——整体图式、上——下图式、连接图式等。基于这几类图式,人们在认知系统中形成更多的空间域和抽象域概念,为隐喻概念提供了经验基础。例如,通过隐喻映射得出的具体概念“happy is up/sad is down”,扩展到抽象域,就有了概念隐喻“high spirit is up/ low spirit is down”。这种以意象图式为基础,从一个具体域映射到另一个抽象域的心理意象过程就称为意象图式隐喻。惯用语的概念意义就是基于意象图式隐喻,并结合概念所表示的事物或观念的具体特征而形成的。本文以容器图式为理据,分析惯用语块的认知结构。endprint

作为概念隐喻的原型,容器图式在惯用语块的认知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情绪类惯用语块的认知,容器图式可帮助人们理解这些晦涩而复杂的情绪类语块。人的身体可视为一个三维容器,人的日常生活和情绪的产生、发展、消失都可在容器中进行。人与外部世界构成的这种空间关系通过抽象化就形成了容器图式。人们利用容器图式构建其他的概念和经验体系,即把其他非容器的事物、状态等也看作是容器来认知和理解。情绪类惯用语块的意象图式就是一种容器图式,它是所有情绪类语块的抽象图式。

任何情绪类语块的认知结构都可表示为:语块概念意义= 容器+一般特征+具体特征。一般特征为事物或现象的起因、存在、控制、动作等比較抽象的特征。具体特征为现实生活中可感知,可见的事物或现象,如冷热,光与火,身体动作或体验等。如果源域的意象图示与目标域的内在结构一致,源域的结构便投射到目标域的相应结构上,从而使目标域的意象图示有了源域的具体属性,产生新的概念意义。

三、结语

了解英语惯用语的意义关键在于理解其喻义。通过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动态分析,人们得以理解惯用语块的深层喻义。研究表明,大多数惯用语产生于概念体系,其意义的生成是有理据的,是可以通过隐喻来理解的。运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意象图式来分析惯用语块的生成和意义,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和习得惯用语,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松云.从隐喻视角看语块的认知理据[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都平,吴晓春.惯用语块概念化的认知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Lakoff G.Woma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Worl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5]Pawley,A.&F.H.Syder.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A].In Richards,J.C.&R.W.Schmidt(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London/New York:Longman,1983:191-225.

作者简介:陆黎梅,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中红色隐喻英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