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工程质量管理

2018-01-27 10:08罗勇军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4期
关键词:国际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管理

罗勇军

摘 要: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来自全球六大洲的代表共聚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共绘蓝图。"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下面就国际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对策谈下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国际工程;质量管理;中国标准;施工质量;质量理念

1 前言

随着“一带一路”的全面扩展,越来越多企业造船出海,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并站稳脚跟,各个企业在扬帆起航之前得有全面的认识和准备。国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国际工程项目在施工准备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所进行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它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国际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

2.1 质量管理理念的差异

国外对中国产品的认识由原来的“质量差,价格低”慢慢转变“物美价廉”,但是对于高端产品,中国的产品质量还是没有得到全面的认可。思考其中的原因,过于追求发展速度,喜欢走捷径,缺乏创新的动力。最近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和“质量时代”,也是为了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国际化,中國的质量管理理念也更趋向国际化。

国内工程质量管理更加注重具体的实物质量的控制,国际工程更加注重质量程序管理。从原材料到成品,从设计图纸到工程施工,从设备安装到运行等各个程序必须按流程执行,每道工序都需要有书面的真实记录,并需要有相关人员检查签字确认。

2.2 标准的差异

中国的标准与其他国家的标准相比,中国标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比较全面和详细。与国际通用的ASME标准 和IEC标准相比,从标准内容上比较,也不好评价哪个标准更高,只是有些地方略有异同,不同标准关注点有差异。

2.3 对标准、合同质量条款执行情况不同

从宏观上讲,中国人和外国人对法律的敬畏性差异较大,法律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中国人讲究圆滑,喜欢打擦边球。微观上讲,外国人对标准、合同、图纸的要求会认真执行, 中国人更喜欢变通,“这是小事,影响不大”,“差不多”,“没关系”甚至还有“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等心态,严重制约标准的执行。擅于变通,国人觉得是为人处世技巧,对外国人来说,就是做事不严谨。差不多这种思想态度应该慢慢改变,质量就是合格与不合格。标准不仅仅是书面上要求,更重要的是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既然是标准,就具有法律约束力,人人必须遵守的。

2.4 国外工人技能低,施工经验不足

国外项目由于成本、当地法律、劳动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当地工人。工程所在国一般工业欠发达,熟练的施工工人比较少,再加上语言方面的障碍,技术质量交底可能进行了多次还不能理解,如果监督不到位,可能会造成返工甚至质量事故。不同的国家,施工工人的习惯有些不同,一些施工做法或者方式彼此很难接收。

3 国际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3.1 质量管理的程序化

从设计到按图施工,从设备的生产到设备的安装以及运行,从材料的验收到过程验收以及整体验收等所有的质量控制过程,每个步骤、每个阶段都需要有记录,并有相关方签字。上道工序没有签字确认,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每道施工严遵守按施工流程,每道施工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求提前做好策划。一般情况下,材料设备的采购提前三个月,文件资料、资质报审提前一个月,验收申请提前两天。

3.2 了解不同标准的差异性

在项目前期的谈判时,最好明确项目执行的标准,并在标准清单列入合同附件。在施工之前项目部要组织标准的学习和宣贯,对不同标准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针对不同点,调整作业流程和施工方法。对合同中不明确的地方,在施工之前做好与业主方的沟通工作,了解业主的要求和期望。

3.3 加强培训和学习

国际项目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增高,沟通是比较大的障碍。通过人才引进或者社会培训,能起到一定效果。语言的学习毕竟是一个长期过程,项目部持续开展语言培训班,有针对性常态化培训和学习,由专人负责培训,效果更好。

项目部根据项目实际,提出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充分利用阴雨天灯施工间隙时间,组织员工集中学习或自学。依据项目施工特点和现状,大力开展师傅带徒弟,岗位练兵、现场讲评等简便易行的教育培训活动。把各类施工流程制作成视频课件供培训学习,经常开展各类施工竞赛,组织施工技能交流活动。对员工进行系统地培训,将项目部打造成培养人才的学校。培训要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换水,就是更新观念,保持思想理念的新鲜,二是拆墙,就是打破心灵的壁垒,促进合作,三是加油,就是消除工作的倦怠,激发新的斗争。

3.4 国际分包单位质量的管理

国际项目用工属地化是必然趋势,当地分包单位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施工人员普通技能较低也是面临的困难。开办国际课堂,通过岗前、过程培训、师傅带徒弟、现场观摩活动、技能比武竞赛可以逐步提高分包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

3.5 体系管理和品牌国际化

企业要想在今天的一带一路取得丰硕的成果,企业的战略、组织、人才、治理、物资采购、经营、资金、质量品牌、研发、文化等体系都要实现国际化。在市场竞争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化的品牌就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4 结束语

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竞争的核心,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质量就是效益,企业作为质量的主体,应在“一带一路”的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扛起国际质量的大旗,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 杨树萍,候超君,万翔等.国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J].工程与建设,2010,24(6):725-727,730.

[2] 田晓,戴晓云,黄云奇等.中国工程企业承包国际工程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28(8):45-49.

[3] 杨杰.国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之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10,23(5):35-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管理
国际EPC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国际工程项目人事调配管理的重要作用
国际工程与法律风险关系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做好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的关键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