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8-01-27 10:20吴哲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4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关系人力资源

吴哲

摘 要: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就是经济力量。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好的优化人才配置,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经济的发展的实现表明,人力资源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开发人力资源深度和广度的大小,最终影响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途。如何正确对待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有较大的变动和分布配置。在分析人力资源现状问题上,坚持管理改革与制度创新的结合,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推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经济增长的联系

我国加入WTO后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认识人力资源和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顺应管理改革思路,提高政府对人力资源决策的科学性问题。理顺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全社会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的经济效益。

2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分布适当、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才能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的帮助。为此,我们需要认真的了解人力资源的态势,找出利弊,提出有效的措施。人力资源数量是两种生产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适度的人口规模,相当的人力资源存量。下岗人员与再就业人员的保障安置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继续抓紧人口数量控制,改善人力资源配置,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可协调发展机制。从而使国民经济在建设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形成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集聚与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响应党的号召而实现的两种手段。

改革开放的30年间,人力、人才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扩大的十分重要的助力。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投资体制的改革、调整产业体制,都是加强城乡融通的关键措施。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给城镇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经济、文化和科技还是明显落后,现行社会的保障制度是提供他们生产、生活、教育服务的重要依据。经济发展受阻,准确来说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新的政策制度。

3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管理成正比,但人们追求的经济效益短期行为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成反比,价值观念的冲突是经济增长难以继续,人类矛盾不断加剧。

为了改变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规律,认真研究和探索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大力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加大生产要素,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型,淘汰掉体力繁重的农耕活动,给劳动力创造了求知、求新的社会环境。

从目前情况看,人力资源的社会定位有一定的变化:在流向上,实现了村到乡、乡到乡,进而转为乡镇到城市和农村到城镇的多元化迁移;在职业选择上,由从事农副业为主走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务工经商乃至投资兴办企业;在供职方式上,由单一的劳务型转向技能型或经营管理型。但我们必须看到,农村流出的劳动力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行业,而这些行业类型复杂、投资来源多样,内部管理制度、措施不尽配套,不规范。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缺乏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在这样背景下,一些低效益的服务业在短期内难以有新的转机。只有具备较高素质和技能的人才会捕捉机遇,寻求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更多的劳动力所具备的生产、服务技能与日益增长的生产经营、社会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有机化不相适应,他们不得不重新择业或回归农村。提高他们的素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社会工作。

4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为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实现富民强省,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有机结合。应当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做好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工作,从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出发,加快促使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形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配置新格局。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逐步实现,农村人口应占全国总人口的60%,到真正成为现代化经济强国时,农村人口比例会降至25%以下。

5提高人力资源水平的途径

不同的行业对其所任用的人力要求不同,反过来人力资源素质的不同也可影响到该企业的发展。现如今,虽然不同行业对其人力知识水平要求的侧重点不同,但是较高的知识水平素质及精神素质已是任用人才的基本原则。而在职人力水平的提高,与企业则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内容详细介绍人力资源水平提高的途径:

5.1根据企业规划与决策严格、公平筛选人才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有计划的储备人才、招聘人才。人才的招聘要以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当企业面对来自不同渠道的竞聘者时,应采取一视同仁、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态度,使应聘人员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对老员工的辞退或者自然退休离岗,也应把公平公正放到第一位,按着企业发展的计划,合理选择员工,组建科学优秀的人力资源队伍。

5.2人员培训为企业员工组织并安排知识技能培训,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内容。高速发展的知識时代,要求员工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时刻学习、接受新知识,接受新思想,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来适应激烈市场的要求。

5.3人员激励是企业对员工工作满意的一种途径,可以更好地促使员工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人力资源激励制度至关重要,它是企业的战略性策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激励的手段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途径,二者可交叉使用,互推互进。

5.4人员绩效考评绩效考评是通过考查员工对岗位所规定职责的执行程度,从而评价其工作成绩和效果。绩效考评是员工激励制度实现的客观基础,在考评过程中应根据明确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减少主观性和感情色彩。绩效考评应坚持差别原则,考评标准和考评程序应科学化、明确化和公开化,其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不得经由他人转达。

5.5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前景

人力资源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以肯定的,因为,人力资源一旦管理科学和规范就会使企业日渐变得强大,而且使公司企业内部的能级对应原则变得有效和及时。能给人力的后天发展创造有力的定位,从而使人力资源的管理被更多的认可和实施。尤其是一个企业的内部要建立高效的运行发展模式,必须由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来确定和改良,从而减少企业的浪费和损失,给于企业的人事调整以准确的调节,从而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人力资源的体系下,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的推进剂,遵循着经济的发展规律,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途径。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观,创新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从战略的角度衡量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何菊莲.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程月明.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3]李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高原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赵爽.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关系人力资源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