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2018-01-27 17:18顾佳佳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4期
关键词:管理措施关键技术

顾佳佳

摘 要: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生态环境所面临的负向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对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与影响。因此我国政府以及人民逐渐提高对营造林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对营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但还是有诸多问题与阻碍存在其中,故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改善。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以及管理措施进行探究,这可为提升造林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管理措施

现阶段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其目光也重新聚集到了营造林建设上。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为实现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人们常对林业资源进行大面积采伐与破坏,这是导致林业资源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导致营造林无法对预期目标进行实现。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营造林质量的重视程度,实现对技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一、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

通过对上述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实现对营造林质量进行提升的目标,因此我们可将提升造林质量作为关键技术实现对造林质量的大幅度体提升,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1.适地适树

造林成败会受到适地适树的直接影响,同时也作为提高造林质量的基础与前提而存在。在实际进行造林工作之前需要对气候、气温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对降水信息、温度信息以及土壤信息进行熟悉与掌握。上述自然特点是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渐演变而成,因此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因此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树种的合理选择,必须实现对上述稳定因素的掌握。现行的造林技术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植树造林、分殖造林以及播种造林。实际造林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造林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相对于其他造林方式来说,现阶段林区使用最为广泛的造林方式是植树造林,也就是说在苗圃中对林木种进行培养,树苗长成后再对其进行移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要求较低是上述造林方法的显著特征,尤其适用于水土流失以及干旱地区。

通過对树木可再生部位进行种植就是指分殖造林。经济性较高、生长稳定以及成活率较高是上述造林方式的显著优势与特征。但在实际运行中上述技术则存在技术操作较难的现象,同时对土地条件有较高要求。

播种造林是一种特别简单的造林方法,就是直接把种子播种在营林地上让它自由生长,它简单省力,比较适合大面积种植,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地的条件和幼林抚育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整个林地的林木损毁。除此之外,造林时间的选择也很有讲究,通常要选择晴朗的早晨或者傍晚,这样可以避免阳光曝晒对树木的损害。栽种时还要避开雨季,特别是下雨后的连阴天,这种天气会降低树木的成活率,不宜种植。

2.造林整地

细致整地对提高造林质量也十分重要,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地条件,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让它更加有利于栽植苗木,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整地方式包括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2种。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的全部土壤,常用于土地较为平坦的地区,需要对造林地的土壤进行耕翻,彻底消灭灌木和杂草,以便于后面的机械化作业和实行林农间作。局部整地则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在造林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整地可以与栽植同时进行。但多数造林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所以在栽植前1~2个月就要把地整理好,这样可以保证造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更好地得到改善,植物残体更充分地分解,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

3.强化育苗

育苗是营林工程的物质基础。良种壮苗是提高营造林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优良树木品种和树种资源,扩大良种基地建设,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见种就采、有种就育”的老习惯,林木种苗管理部门应当对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进行统一回收,然后按低于市场同种种子5%~10%的价格供给苗木生产基地进行种植,这样才能降低苗木生产成本,避免伪劣种子和苗木进入营造林工程,以种苗的质量保证营造林的整体质量。

二、提高营造林质量的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营造林的管理机构

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营造林质量管理处和营造林质量稽查办公室等机构,但是具体分工还不够明确,政策落实起来还十分困难,所以建立健全营造林的管理机构是当务之急。通过管理机构的建立可以明确各方责任和权责关系,要切实实行领导负责责任制,提高各级负责人对营造林工作的重视程度。

2.加强对造林工人的技术培训

提高造林工人的专业技能对营造林建设大有帮助。当前,部分员工对植树造林的技术水平仅仅停留在经验上,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作为支撑,导致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进而造成造林质量的下降。因此,要加强对造林工人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营造林的质量。

3.建立检查、监理和督查机制

毋庸置疑,要想加强造林质量管理,就离不开定期检查、科学监理和严格督查,它们是落实各项造林政策和造林措施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加强这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要求造林单位主要领导在造林期间亲自到造林现场进行检查并指导工作,一旦发现造林质量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其次是要加强造林工程的监理工作,确保造林进度和科学造林技术的实施;最后要求相关部门对造林的每个工序进行监督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这样来确保造林工程的质量。

4.增加资金投入以及科技投入

林业部门要抓营造林质量管理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弥补当前十分严重的经费缺口,要把资金用在质量管理这个刀刃上。另外,要提高营造林的质量就必须坚持走科技兴林之路,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对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力度和优良树木新品种的开发力度,积极推广植物蒸腾抑制剂、生根粉和营养袋育苗等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营造林的科技含量。

三、结语

营造林工程建设是我国的百年基业,是改善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掌握更多的营林造林技术,提高营造林质量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进入正轨。

参考文献:

[1]陈立君.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7):97-97.

[2]蒙仕春,王碧艳.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6(8):212-2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措施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跨座式单轨与中低速磁浮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