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炉后汽包上水方式优化

2018-01-27 17:20尹士超张萍妹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4期
关键词:汽泵电泵节能

尹士超+张萍妹

摘 要:通过对停炉后汽包上水时间间隔及上水次数的统计,分析计算采用电泵上水、汽泵上水和前置泵上水的哪一种方式更节能。

关键词:电泵;汽泵;前置泵;节能

Optimization of water supply mode of boiler drum after shutdown

By analyzing the time interval of water supply and the times of water supply in the drum after stopping the boiler, the method of using electric pump, water supply, steam pump and water supply of the front pump is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and the energy saving is most effective.

0前言

正常停爐时,锅炉熄火后,汽包上水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1,汽泵上水。由于无电泵模式下,锅炉MFT小机不跳闸,因此锅炉MFT后汽包补水方式可采用汽泵。

2,电泵上水。汽包压力较高时,如不采用汽泵上水,可采用电泵上水。

3,前置泵上水。采用前置泵上水方式适合于汽包压力较低时,一般低于0.7MPa,即可采用前置泵上水。

锅炉熄火后,汽包压力,炉水温度与高低旁关闭时间,疏水阀开度情况,风机停运时间以及锅炉补水次数等有关.按技术要求操作,锅炉冷却程度相差不大。通过对以上几种锅炉上水方式耗能计算,分析比较哪一种上水方式更节能。

以下是某电厂330MW机组2016年6月24日#2机停运后查询的数据:

锅炉熄火后,随着压力的降低,锅炉补水间隔逐渐增加,刚停炉时补水时间间隔约1小时,到汽包压力降到0.7MPa时,补水时间间隔大于3小时。

1,汽泵上水和电泵上水方式比较。

停炉后,由于锅炉逐渐冷却,汽包水位逐渐下降。因此需要向锅炉补水,维持汽包水位,防止炉水泵跳闸。当汽包压力较高时,只能采用汽泵或者电泵向汽包补水,当汽包压力较低时采用前置泵补水。

锅炉熄火后,如果采用汽泵上水,当汽包水位低时,开启省煤器进口调节阀补水。由于汽泵汽源由辅汽供,由于暖管冲转需要一定量的操作,汽泵在汽包上水结束后并不停运,继续保持低转速运行,一般在2200r/min。如果采用电泵补水,在补水结束后,汽包补至高水位后停止电泵运行。

汽包压力大于0.7MPa时,汽泵补水和电泵补水从安全性考虑相差不大,由于机组已经停运,设备运行安全性也相差不大,因此采用那一种补水主要考虑经济性,哪一种补水方式更节能。

1.1 电泵运行时2.33小时耗能

先计算采用电泵补水时耗电量

以补水次数为7次,平均上水时间为20分钟计算,共计补水时间为140分钟,2.33小时。

W1=1.732*电压*电流*功率因数*2.33=1.732*6.1*233*0.9*2.33=5162.2kwh

其中,功率因数取0.9,高厂变效率取0.98

供电煤耗取299.5g,则电泵运行2.33小时所需煤量

M1=5162.2*0.2995/0.98=1577.6kg (高厂变效率0.98)

1.2 前置泵B运行耗煤量

如果采用汽泵补水,小机在补水后并不停运,前置泵B运行时间为13小时。

W2= 1.732*电压*电流*功率因数*13=1.732*6.1*17*0.9*13=2101.4kwh

同样,将前置泵B运行13小时的耗电量折算成煤量

M2=2101.4*0.2995/0.98=616.8kg

其中,功率因数取0.9,高厂变效率取0.98.

1.3 汽泵运行13小时耗煤量

查询,小机B进汽焓h1=2935 kj/kg,小机B排汽焓h2=226 kj/kg

小机A的进汽量为6.2t/h,则小机B运行每13小时所需热量为

W3=6.2*1000*(2935-226)*13=218345400kj

则发出W3的热量所需的标准煤量为

M3=218345400/(29270*0.93)=8021kg.

锅炉效率取0.93;

M1=1577.6kg。M2+M3=8637.8kg。

采用电泵补水能耗要小于汽泵,大约是汽泵能耗的1/5.

以上分析认为小机运行13个小时,主要是补水时间间隔较长。这样和电泵比较不占优势。那么,锅炉刚停炉时补水频率较高,在这一时间段,是不是汽泵在能耗方面占据优势呢。

通过查询曲线可知,在通常情况下,锅炉补水补至高水位,然后在低水位时开始补水。这样第一次补水时间间隔在1个小时。也就是说在第一次补水结束后,要再经过一个小时再进行第二次补水。那么如果采用电泵补水,运行时间为20分钟,如果采用汽泵补水,运行时间为1小时20分钟。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

M1=223.4kg。M2+M3=883.7kg。

还是电泵补水划算。

停炉时间越长,补水时间间隔就越长,到停炉时间为13小时,两次补水时间间隔达到3个小时。所以,停炉时间越长,小机相比电泵补水耗能就越多。

如果采用汽泵补水,在一次停炉过程中,相比电泵多耗能最少660.3kg,最多7060.2kg.

所以,出于节能的考虑,小机在停炉后在汽包补水至高水位时应及时停运。

2在汽包压力降至0.7MPa以后至停炉放水这段时间采用前置泵补水。

汽包压力降至0.7MPa,汽包补水就可以采用前置泵了。采用前置泵补水比电泵补水时间多一倍左右,但电流是电泵的1/12。所以通过简单的比较,还是前置泵补水相比电泵划算。由于此时补水时间间隔较长,因此建议汽包补水结束后及时将前置泵停运,关闭相应阀门。

3结论或建议:

1),从节能方面考虑,停炉后及时停运两台小机以及前置泵。锅炉上水采用电泵,上水结束后停运。

2)当汽包压力降至0.7MPa时,锅炉上水方式应该采用前置泵,上水结束后停运。endprint

猜你喜欢
汽泵电泵节能
岱海电厂一期机组深调过程APS自动并退汽泵探讨
高温高压屏蔽式电泵螺栓计算优化分析
关于高温潜油电泵推力轴承承载特性的研究
火电机组公用电泵系统介绍及逻辑设计
700 MW机组无电泵启停机的过程分析及优化
暖通空调的恒温恒湿设计
汽泵再循环阀控制逻辑和运行操作优化
汽泵再循环阀运行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