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关键问题分析

2018-01-27 21:21陈鸿毅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4期
关键词:通信技术智能电网问题

陈鸿毅

摘 要: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运行特性的分析,探讨关于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问题,意在从根本上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

关键词:智能电网;通信技术;问题

智能电网是指:依据发电设备和用电设备、输配电网络与储能设备等物理电网,通过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融入,构建的新型电网。并结合系统观测与控制、综合优化等手段,彰显智能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清洁性与高效性的特点。现阶段,基于电网构建复杂化、严格化标准的背景下,智能电网已成为电网发展的最终结果。

一、对智能电网运行特性的分析

(一)运行特性

经济性:基于全球化市场背景下,业务范围的拓宽,促使通信业逐渐重视运营成本,用以维持自身经济效益,使其能够在经济全面发展的氛围下占据关键性地位。而在此过程中,智能电网的衍生,不仅可保证市场秩序与稳定交易,还可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提升。总之,通信技术、智能电网间的有机融合,能够在创造效益的同时,满足数据传输标准。

兼容性:传统电网漏洞问题,是降低能源使用率的制因。智能电网却通过数据兼容的方式,为电网长期运行、稳定运行奠定基础,以自身综合性的优势,保障用户和企业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

自愈性:基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传统电网运行期间常发生自动终止现象,从而使其难以维持稳定运作。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运用,该类问题得以全面解决,其利用故障自动检测与处理的形式,结合自动化分析、检测等工作的开展,对故障电网予以实时抢修,保证其正常运作。同时,智能电网还具有实时监测、及时评估的作用。

稳定性:智能电网作为智能化与现代化技术的衍生物,其于集成通信和双向通信系统构建中,发挥高性能、智能化优势。和传统电网相对比,智能电网以稳定性强的特点,在网络结构运作稳定的条件下起到数据防盗的作用。若电网系统运行故障,不仅可维持正常供电,降低用户损失,还可规避停电事故。而在极端电流的限制下,传统电网无法保证系统正常运作,但智能电网却与之相反。

集成性:若要切实共享电网信息的目的,可通过网络化平台的构建,以其规范性与标准性的特点,对各项数据予以融合,经直调控制的方式,对智能电网进行成效彰显,预防信息与资料盗取事件的发生。

(二)意义

生活便捷:伴随智能电网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智能城市与智能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改善用户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家庭智能电网,以远程与实时控制的方式对智能家电进行管控;便于互联网、数字电视与电信网等服务的接入;贯彻落实自动转账、自动抄表等目标的实现。

经济效益:控制电力系统装机容量、燃料费用和电量消费,依据投资减少与效率提升的优势,避免线损问题;通过用户、企业间双向沟通的模式,为其提供更为便捷的电力服务;节能减排,推进能源开发,改善土地资源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各项产业链条的发展;实现煤电转换,降低运输压力。

二、关于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问题探讨

(一)层次模型

智能电网中涉及的层次模型包含设备层和网架层、管理层与应用层等,此环节中产生的通信技术问题主要为软硬件问题、信息转换问题。例如:若智能电网设备层出现硬件问题(计量表),则难以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从而对整体化模型数据通信造成影响;若为计量表软件问题,则可出现采集数据、输出数据不相符的局面;若为计量表线路故障,无法实现数据传递的目的。由此可见,倘若以智能电网层次模型的层面,解决通信技术问题,则应对软硬件、传输设备等运行状态进行根本化判断。

(二)标准体系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智能电网中采用的传输技术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将有线通信作为案例,现阶段我国诸多区域已全面完成光纤通信,但仅少数区域仍以铜缆线为主;无线通信中,微波通信、无线扩频通信比例基本持平。在此背景下,因通信方式的差异,使其在通信协议表述中也不尽相同,甚至还易出现传输故障,增加企业和用户双向损失。其中,国内智能电网现行通信协议涉及以下几类:ANSI C12协议、BAC net标准、IEEE 1588标准(用于智能电网统计时间标准,可通过核对与计时的方式,避免测量时间混乱)、IEC 62351标准、SONET标准、TCP/IP协议。

(三)信息网络

智能电网是以双向互动为基准,结合企业自动化化管控的方式,对电网予以标准化且严格化管理。由于电力传输具有覆盖面广、需求矛盾和投入差异等特点,从而诱发智能电网、通信技术间问题的发生。为夯实智能电网运用基础,电力企业通过资本投入,虽然构建主体化智能电网,但因受到各区域主电网、子电网的限制,使其难以实现电网调度的目的。譬如:主电网由于供电需求过大,且传输量过高,若未经合理用电协调,则可出现传输拥堵问题;子电网设备设施相对薄弱,通信系统常见各类问题。

倘若从根本上解决智能电网主干道和子电网间问题,则可通过调度优算的形式,即结合广域后备的层面,以继电保护的方式,提出系统优化的构想,即若子系统在无法完成上级调度命令时,结合继电系统电力输出,依据系统故障前电压与电流值的变化,并通过静态通信,将其作用于通讯设备。

(四)通信安全

由通信技术引起的智能电网通信安全问题,涉及外部威胁和内部问题两个层面。前者分为外部攻击、用户侵入两种,其中外部攻击是以高级技术者因诸多条件与原因的约束,对通信系统进行攻击,以此产生的安全问题;用户侵入主要为信息窃取行为。后者包含系统脆弱、数据备份问题。其中系统脆弱为系统主观漏洞、软件间排斥、运作故障;数据备份问题,关键在于智能电网实时数据采集、分析与存储工作,而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运作环境,而出现操作失误或行为误差,最终造成数据丢失。

若要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筆者建议可从智能电网通信系统强化的角度入手,通过系统标准统一化的形式,优化安全监测技术,以此判断通信系统是否存在外部威胁与内部问题,并经数据强制备份的手段,以防数据丢失与损坏问题。

结束语:

通过全文,可知智能电网作为电网发展的必经趋势,其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融合更是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对此,为切实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则应加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分析工作,以循序渐进的思路,推进电网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的提升,并通过电网规划和结构优化的手段,构建安全化、标准化与严格化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麦树权,吕华良.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关键问题分析与探究[J].电子测试,2014(S2):55-57.

[2]赵新亚,张诗淋.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分析[J].通讯世界,2016(1):102-102.

[3]王晓,张莹莹,公海云,等.关于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J].数码世界,2015(9):13-14.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信技术智能电网问题
IODN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