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锁的设计意识研究

2018-01-28 11:00罗梓源江南大学设计学院412000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锁孔花旗造物

罗梓源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412000)

一、顺应天时

1.尊重实学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讲求“经世致用”,基本特征是“崇实黜虚”,是一种“由虚转实”的社会思潮,在一切社会文化领域提倡“崇实”达用,强调了对实用的重视。实学思想理论的服务关键是“百姓日用”,即关注民生的实用,在这一时期锁具的设计思想也就不可避免的加强了对百姓实用的强调,这也成为了贯穿整个明清花旗锁造物思想的文化背景和根本设计原则。从花旗锁的外在和内涵中可以发现,其花式是建立在防护实用的功能基础之上,任何图案装饰都是以保证锁具最基本的实用性为前提。这种实用性带来真正的外在防护,从而进一步为人们所寄托的精神内防提供了现实依据。

2.满足世俗文化内容

明清是中国历史的变革时期,生活中增添了各种活跃的元素,世俗生活空间空前广阔,百姓生活情趣日益增长,民众的愿望、欲求、理想及情感得到释放,他们往往喜欢采取仪式感、形象感的方式去表达内在情趣。

花旗锁以其坚韧稳定的防护功能性,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极具安全感的心理印象。人们将花旗锁可“锁”住具体实物的特性,与内心的美好愿景关联起来,这使得“花旗锁”成为人们表达精神内心的最佳寄托对象。

3.迎合趋利世俗之心

明清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商业化发展趋势对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商品化趋势的影响下,人人都有从商之志、求利之心。社会生活也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持斋信佛、倡和禅悦、文人填词,只是因为“欣于福利”或“便于嗜好”,人们世俗功利之心日益增长。这种现象反映在锁具之上,于是产生了大量具有寓意驱凶、避邪、迎福、纳喜等装饰造型的花旗锁。花期锁的装饰造型元素源自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被历代流传沿用的充满美好寓意的形象和故事,如寓意丰收富裕和绵延后世的鱼锁、寓意子孙万代的麒麟锁和葫芦锁、象征财源兴旺的蟾蜍锁、象征吉祥好运的虾形锁、驱邪避害的蝙蝠锁、福寿绵长的乌龟锁等等。花期锁同时还是社会财富、身份地位、情趣审美的象征,在选材、工艺、纹样、造型等与使用者的身份、财富和审美相适应,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大众对攀比和求胜的欲望与诉求。

4.依靠工艺技术支持

明朝商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加之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各种实用生产技术和应用性书籍也广为发行,为花旗锁的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创新和技术支持:一方面体现在花旗锁的造型和纹样的打造上,平雕、阴阳雕、透雕、镂空雕以及错金、镏金、镀金、包金、掐丝等诸多技术工艺为花旗锁的打造添颜增色;另一方面体现在结构上,有些花旗锁依据其造型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因而产生不同的开启方式。

另外,明清之前金属材料经历了从“祀”、“戎”等“国家大事”进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阶段,锁具选材上开始出现金属材质。金属的选材大大提升了花旗锁具的抗损性,实用性能大幅提升。伴随着工艺技术的巨大进步,大众生活品质和需求不断提升。因此花期锁在材质上更为多样,如玉、景泰蓝、金、银等,伴随不同镶嵌等工艺,除性能外的花旗锁的外观更加多样化。

二、以人为本

从古至今,人的一切造物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生产的需要,“人”是一切造物活动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讲究“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即主张人第一,物第二的观点,重视对人的关注。“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是古人最基本的造物哲学思想,也深刻的影响着花期锁的价值观和设计意识。

1.满足人的情感寄托

在“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理念中对人的情感需求格外关注,器物讲究融入人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意趣。在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精神审美意识中,“吉祥”观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到帝王公侯,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有纳喜盼福的吉祥心愿,吉祥心愿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情感滋补。

花期锁因其自身具备防护的功能特性,成为人们祈福避邪的最佳情感寄托之物。设计者将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元素应用于花旗锁之上,是对民众祈愿美好的情感“意义”的寄予,通过谐音、象征、寓意、附会等手法体现于花旗锁之上,既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驱邪、避凶、纳喜的美好愿望,又融入了自己保平安、助功利、降吉利的情感依托。例如花期锁为了传达男女之间的爱情,设计者将它们制成一副成双成对的对锁,且这种对锁只有一把钥匙,钥匙具有定情之意,象征着男女感情和谐、永结同心;对锁锁孔为“卐”字形,“卐”字原是佛教中“吉祥之所集”的含义,被佛教徒认为是一种瑞相,谓“吉祥万德之所集”,象征着这对恋人生活福满。成对制的花期锁以同款锁孔、同把钥匙,生动地寄托了恋爱男女间的情感表达。花旗锁还根据不同人群的情感需求内容,后期又发展衍生出了寄托健康长寿心愿的长命锁、寄托富贵美满祈盼的首饰锁、寄托文人雅士们志趣情感的文字锁,锁的意象功能在形式表现上日益丰富起来。

2.满足人的阶层需求

任何一个时代下的社会群体,都受本时代的价值取向熏染,且需尊重当下时代的社会规章制度。明代以儒家立国,儒家中的“礼”是中国政治最高理想,由“礼”衍生而来的“礼制”社会制度主宰了中国社会几千年。儒家“礼制”体系尊卑贵贱的阶层差别,为人们的思想、行为制定了一套“礼制”规范,要求任何事物都应匹配其自身的位置,遵守相应的形式规则,不得逾越。

在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影响下,花旗锁锁孔这样的细节之处也就有了形状上的不同:花期锁锁孔取形于汉字,如“一”、“上”、“下”、“士”、”吉“、“寿”、“喜”、“而”等。庶民百姓只被许可使用孔形简略的“一”字锁孔的锁,钥匙的仿制也较为容易;读书人和士大夫使用“士”字形锁孔的锁;达官贵人们则多使用“吉”字形锁孔的锁;置办婚嫁得子喜庆之事则用“喜”字形锁孔的锁;长辈过寿生日则要造“寿”字形锁孔的锁,用以祈求延年益寿;帝王将相、太子皇妃等贵族使用的花期锁,其锁孔则另有特殊标志,且相对应的钥匙形态也更为复杂,锁的内部结构也是经过严密设计,开锁方式甚至需要多把钥匙配合才得以打开,安全保密性能更高。

花旗锁在材料工艺的选择上,不同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的群体有需求上的差异,普通百姓多为木、石、铜。富贵之人则选用金、银、玉等或其他贵重的材料和精细考究的工艺来打造。

3.唤起人的审美情感

从“功能”到“意象”的花期锁,它的“意象”表达反馈给受众,便产生了“意象”审美的二次创生,形成与特定风俗相关联的“新”器物、“新”情感、“新”习俗等。

一方面,花旗锁带给人们精神情感上的触动,唤起了不同群体的审美情感。在这种审美情感冲动下创作出了更具专属特性的“新”锁,如新娘随嫁时的嫁妆箱上须使用“十二生肖”式锁;寿宴庆生须使用“福禄寿喜”式锁;初生幼子需佩戴长命锁、保家百锁等。

另一方面,花旗锁的象征意义不断地扩展延伸。如“同心锁”与象征爱情的“同心结”意义相结合,用以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在“含道映物”的寓意层上,形成了与之相关的新风俗,如恋人们去到华山“金锁关”、黄山“天都峰”上挂锁,即象征着锁住爱情,永不分离;人们将心愿祝福写在纸上,一同随锁挂上,象征着锁住美好、锁住信念、锁住往事。开锁的钥匙成为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民间婚娶中,新娘佩戴婆婆赠予的钥匙,则意味着她是家中拥有权利和财富的当家人。受钥匙影响产生的钥匙袋也颇有讲究,钥匙袋一般为丝绸货锦缎,上面绣上象征意义的图案:如把莲花山与金鱼绣在一起,象征“连年有余”;绣上一对柿子,象征“事事如意”。因此在江浙一带地方,观察女子身上是否佩戴钥匙或者钥匙袋,成为辨别女子是已婚或者未婚的标志。

三、和谐为美

1.整体意识

和谐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讲究以整体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花旗锁兼功能与美观于一体,它的设计既要符合外观的审美性又须考究其锁具内部结构带来的功能性,因此花旗锁的设计和制作离不开整体思考与规划。

在制作花旗锁之前需对整体的设计布局进行规划,包括锁身外观造型与锁内结构布局间的和谐相称、锁身与钥匙在图案设计上的呼应关系、制作材料的选择、钥匙的开启方式是否会对锁身的造型设计造成影响,以及是否符合锁的使用者的个人情趣喜好、身份地位等等。所以只有对锁的整体结构、功能、材质、部件间位置关系、使用者的定位等多方面都考究确定了之后才能更好的进行并完成制作。否则,即使具有外观设计,但轮廓造型和内部机关结构的布置不相称反而会影响到锁具的实现和后期使用,就失去其最本质的功能;若其最终呈现的花旗锁与使用者志趣身份不符合,逾越了社会阶级,则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浪费人力、时间、材料、精力,这都是得不偿失的。

2.适即宜也

整体统筹与系统谋划,是达到“适”的前提条件,另还需与系统中各因素的协调相适才能达到最”和谐“的状态。花旗锁作为人们复杂需求的承载物,它与众多要素相互作用且相互和谐。

花期锁与使用者和谐共处。花旗锁的图案装饰、选材、工艺等反映出来的是使用者的品味和愿景,它因人致用,满足受众需求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它与使用者的情趣相契合,同时锁自身散发和传递着美好希望、驱凶逼害的寓意,让使用者获得体验上的怡然愉悦之感。

花期锁的设计与所置之物相协调。使用到花旗锁的箱荚通常为木制,有的边角和开启处有金属包边处理,一方面可以减少箱荚边角的磨损,另一方面,让箱荚与金属用料的花旗锁产生材质上的相呼应;对于用银打造的箱荚会使用银制的花旗锁,使锁与箱达到视觉上的协调。花旗锁的图案造型也与其所置之物,如柜、门、抽屉等置物家具的样式、置物内容、或置物家具上锁框的样式要么统一、要么相称,总之达到一种整体的和谐。

花期锁的严密程度受其所置之处与所锁之物的影响。用于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存储空间有限的一些箱荚和抽屉之上的花期锁,它封锁之物的价值和受保护程度不高,因此用于这些地方的花旗锁内部结构和开启方式相对简单,保密程度一般;而对于居所大门、储存仓库等地方,其内部的严防需求程度高,这时候使用的花旗锁则内部结构和开启方式更复杂,保密性更强。

花期锁的和谐体现于人身上,便丰富了人的美;表现于物之上,便增添了物的美;融合于环境之中,便成就了环境的美。花旗锁体现了从整体出发,融合考虑各因素的设计意识,使其在”适“的范围之内,达到”宜“的效果,最终成就它的和谐之美。

四、小结

花旗锁的设计意识成就了内涵深厚的花旗锁,对现代的设计而言,拥有优秀的设计意识才能打造出好的设计。通过对花旗锁设计意识的研究,本人获得如下几点启示,总结如下:一、“实功实用”—功能性为设计的根本;二、“生活为本”—生活是创作审美的触媒。;三、“从‘物色’到‘感兴’” —设计应有情感唤起。只有以功能性为目的,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和环境的关注中寻找需求的突破口,然后创造出可反馈于受众并得以产生“二次”审美创造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为人所用,才更能打动人心。

[1]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2]张新美.中国明清时期的招幌设计[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9.

[3]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刘群,崔荣荣.传统服饰中的"备物致用"造物思想[D].无锡:江南大学.2010.

[6]张静.中国古锁的设计文化内涵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6

[7]谢玮.明清古锁的文化意蕴及其象征符号表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8]叶大兵,叶丽娅.中国锁文化史[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9]谢玮.明清古锁的文化意蕴及其象征符号表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10]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锁孔花旗造物
针刺无骨花灯的造物艺术与传承发展研究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咏费城自由钟
花旗預測2017年賭收2660億
锁孔(外一首)
以木造物
巧开锈锁
马云飞的诗(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