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2018-01-28 11:00夏艳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730070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专业

夏艳萍 (兰州交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730070)

设计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首先接触到的专业学习内容。目前国内大部分设计院校施行的设计基础教学,主要来源于两个基础,“一是基于前苏联和西方的绘画基础教育,另一个是基于“工艺美术”概念上的设计基础教育。前者将绘画素描和色彩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后者则将引进的“三大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1由此可见,这两种模式都历史悠久,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两种模式均为设计人才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的设计基础教学中依然沿用这种模式,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这一概念,其内涵、外延均在发生一定变化,故此,对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变化的,沿用传统的培养方式展开教学,自然是不合适宜的。其次,“三大构成”亦或绘画式设计基础教学,一旦固化为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其创新性自然受到限制,课程本身失去了创新性,又岂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因循守旧、陈陈相因,重表现、轻创新,已经是目前设计基础教学之问题所在。再次,现阶段设计基础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对纯造型艺术专业教学的依赖,其实质是混淆了纯造型艺术与设计艺术之间的差异。事实上,设计基础教学的核心无外乎“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

一、“教什么”——设计基础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任何课程的开设,首先都应对其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定位。设计基础教学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注重学生哪些能力培养呢?笔者认为,作为与时代相契合的设计基础教育,应该将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作为基础教学之重点,设计思维的形成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注重学生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

1.敏锐观察力

观察方式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实践效果。传统的以素描为中心的设计基础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常使学生在不断地技法深入中丧失了对物象的热情。设计基础教育要以设计思维的培养为重任,而设计思维的形成,敏锐的观察力至关重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以往的观察方式并摒弃习惯性的视觉经验,角度多样且细腻入微观察物象,将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键。如以造型训练为主的课程,可引导学生转变观察自然物象的常态方式,启发学生以专业的视角和理性的思维重新审视司空见惯的自然物象,如白菜、苦瓜、橘子等,辅助解剖、放大等手段,将其进行从外到内的细致观察,认真分析与描绘形态与功能、形态与美的内在联系。在设计构成类课程训练中,则应打破陈旧固化的平面构成表现,启发学生从自然界中观察与发现富有美感的形式,从发现美进而上升为表现美、创造美。

2.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一切艺术教育必须培养的基本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关乎学生的修养,作品的品味。在实际教学中,教会学生一项技能较为容易,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却是一件漫长而又困难的事情。设计基础训练中的审美鉴赏力培养,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比如赏析优秀作品、体悟创作历程、参与创作实践等。

3.综合表现力

综合表现力可以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表现基础。所谓的综合表现力,显然区别于传统的单纯手绘表现,融绘画、制作、摄影、雕刻等多种方式,是对学生多方面表现技法的要求。如今,设计专业越来越凸显出其综合学科的特性,故此,在基础教学环节,就应该强化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4.创新思维能力

“艺术设计教育从根本上说应是一种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教育,而不仅仅是设计的技法教育。”2创新思维能力是所有设计基础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设计即创造,设计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运用的过程,因此,设计基础课训练与创新思维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创新不应只是一个口号,而应运用到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方面教师的教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前瞻性、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上都要具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学要充分体现创造性,从想象力的发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诸多能力培养中凸显创新思维。

二、“如何教”——设计基础教学实践如何展开

1.教学理念的改革

传统设计基础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较多注重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设计学科的特殊性。事实上,设计基础教学应秉持“大艺术,大设计,大基础”的教学理念,不应过早、过细的区分小专业的差异性。因为现在的设计越来越趋向于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与设计的综合性,过专的基础训练,容易导致学生片面性的发展。与此同时,应强调的是学生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因学生在大学之前接触的多为具象的写实训练,而设计专业需要更多的是一种抽象思维与抽象画面表现。

2.课程设置的整合

关于设计基础教学课程的设置,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的设计基础教学值得借鉴与学习。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学其主干课程包括:《造型基础》、《形式基础》、《思维训练》;辅助课程包括:《材料试验》、《春季写生》、《人体速写》。这些基础课程的训练针对所有设计专业学生,目的是对所有专业应有的基本素质进行分析和定义。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又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其思路是将传统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等课程整合,用以解决设计基础造型问题;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等课程整合,用以解决设计形式基础问题。即以造型基础和形式基础为核心,贯穿以思维训练,以此形成设计基础教学课程的构架,在此课程架构的基础上实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思维的形成。

笔者认为,除《造型基础》、《形式基础》、《思维训练》三个方面主干课程的开设外,还需加强学生理论素养课程内容,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类课程也可以穿插入其它课程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强调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实现各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国内设计教学在课程设置与开展方面,存在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各门课程基本上是简单叠加,相互孤立,不注重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纵向衔接和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相关专业的横向关系。故此,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合理设计课程结构,明确课程目标,显得尤为关键。除正常的课程设置外,还可辅之以大量的艺术与设计相关的学术讲座,加强学生对各种艺术现象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

3.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联系密切的学科,其专业发展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决定了设计基础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灵活多变的,这样才能满足不断更新的艺术设计的发展要求。因此,基础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为目的,加强教学内容的实验性与前瞻性。“在大的教学纲要下灵活设置学习课题,保持教学的活力,以兴趣促进教学,以灵活的具有针对性的课题和丰富的范例评述,考察和锻炼思维水平和思维形式的转变。其中涵盖了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手段,突破思维定型的僵化模式,开发潜在的思维机能,激发灵感和想象思维中活跃的因子,超越一般的思维层面,以更高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思维活动。”3如以造型训练为主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打破以往的单纯造型训练,将学生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既要实现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更要完成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以更好的适应设计类专业教学的要求。

4.教学方式的革新

传统的设计基础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画”为主,画素描、画色彩、画图案等,显然这种方式过于单一与枯燥,一方面极大抹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设计基础教学“如何教”的实践中,新颖而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极为关键的。

首先,要发挥团队教学的优势。高校设计基础教学的开展,最好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教学团队,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以一个教师主讲,其它教师补充,集思广益,这样非常有效的避免了单个教师知识的局限性。其次,要加强教学手段的体验性与启发性。现代设计教育提倡教学中要有更多的师生对话,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和探求知识的过程,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的特质。强调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而非“满堂灌”或“画设计”的陈旧方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采用丰富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讨论、互评作业、小组展示、学生主讲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感受体验、探究、反思等学习方式,以教学互动的原则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设计思维形成的关键。再次,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传统的设计基础教学有一个误区,即认为大学教育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而除理论课程以教师主讲外,其他技法类课程,均主要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展开,其过程中辅以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与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师的示范作用这个重要因素。事实上,既然是一门技法课,必然的存在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教师的示范,既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困惑,更能树立教师的“威严与威信”,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艺术设计是一门与时代发展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因此设计基础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不仅是一个口号,更应是各设计专业必须实践的基础教学之路。“大艺术、大设计”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基础教学必须顺时代潮流而上,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诸方面予以积极的探索革新。

注释:

1.3.周至禹. 其土石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教学作品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p14. p13.

2.李砚祖. 艺术设计概论[M]. 武汉: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8,p186.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基础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部分专业介绍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