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院校中维吾尔族舞蹈的发展

2018-01-28 11:00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间舞维吾尔族艺术院校

关 健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210000)

民间舞是“活”的,从起源至今,它都没有停止过自我发展。在原生状态中,每一个舞种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扰。但是在原生状态中的民间舞中,有一部分内容被提炼到艺术院校,做为教学、科研以及舞台创作的素材。为了使这部分内容一方面保持与其在原生环境发展状态同步,另一方面符合艺术院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民间舞的发展与创新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规律:1、在继承本民族舞蹈(舞种)传统的基础之上;2、符合本民族舞蹈(舞种)的发展规律;3、符合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规律。

维吾尔族舞蹈是专业艺术院校民间舞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早被编入民间舞教材的素材之一,在民间舞的教学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被编入教材的维吾尔族舞蹈素材没有及时的更新、调整,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此外,现阶段由于经济发展以及传承人逐渐消失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部分传统舞种在民间已遇到濒临失传的现象。所以作为民间舞的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抢救式的保护,尤其是其中特征性元素的发掘和提炼。

一、维吾尔族舞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民间舞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民间舞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其专业理论和人文知识的掌握也提出了要求。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维吾尔族舞蹈的教学部分都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很多院校使用的教材,依然是最早编入民间舞教材的维吾尔族舞蹈素材。因为民间舞教学口传身授的特点,在传承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会因为不同教学工作者的主观审美差异,而与最早的维吾尔族舞蹈素材的审美以及训练侧重点产生误差。例如,很多维吾尔族舞蹈课堂女子部分的教学中,不注重步伐的严谨,不强调律动,再配以夸张妖娆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导致我们的维吾尔族舞蹈是维吾尔族人不认识的尴尬局面。虽然很多院校也多次去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聚居地进行田野作业,并聘请当地专家进行短期教学出过教材,但这些成果并没有扩大范围,推广到维吾尔族舞蹈教学应用的主流教材中去,没有彻底改变局面,收效甚微。

二、维吾尔族舞蹈在舞台创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维吾尔族舞蹈作品非常少,优秀的作品更少。除了新疆地区的作品以外,内陆维吾尔族舞蹈作品产出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作品来说比较贫乏。首先,维吾尔族舞蹈主要是节奏(鼓点)为主要依据。在传统维吾尔族舞蹈独舞作品中,主要是鼓手和舞者共同来完成。除了对舞者本身要求很高以外,有一个可以与之“共舞”的鼓手,除了新疆地区以外,几乎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甚至是不可能存在。但是,就算抛开需要鼓手来做配合的传统维吾尔族女子独舞的问题,用音乐来代替鼓手,会发现依然逃不掉维吾尔族独有的节奏(鼓点)的 “束缚”。按着编导的”破“——解构的方法,依然发现像赛乃姆这样的鼓点几乎是没有办法“破”开的节奏。如果硬是把它的节奏规律打破,那恐怕跳的就不是维吾尔族舞蹈了。其次,从题材上分析,我们总是因为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很难把握住作品创作与维吾尔族传统审美中的平衡点,让编导们望而却步。

三、维吾尔族舞蹈的发展方式

课堂教学是舞台实践的基础,也是舞蹈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如果在实践课堂上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民间舞的发展进度。在内陆地区的艺术院校中,大家都热衷于编创各种各样的维吾尔族舞蹈组合来进行汇报、展示。就连一年一度的艺考,也会有大批考生选择维吾尔族舞蹈作为考试的展示组合。虽然,表面上看到各式各样的组合不断产出,但是却发现这些组合离维吾尔族传统审美越来越远。

1.田野作业与专家聘请相结合——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对维吾尔族舞蹈审美的把握。既然是维吾尔族的舞蹈,那么就要遵从他们的审美规律。就要继续进行田野作业。这里的田野作业不同于采风,而是真正扎根于民间,全面和深入的进行学习而不是简单的了解,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对之前的教学内容作出补充和调整,更要及时更新教学素材。

在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教学时,应该突破以往简单的教与学的形式,同时邀请专家协助修改和调整以往的维吾尔族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动律、步伐等内容,从动作的做法,开法儿方式,以及组合动作中连接动作的运用,甚至是课时量的安排提出调整修改意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推广和普及全新的教材是有难度的,时间跨度也很长,但是调整是可以做到的。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教材是很完整的,仅仅是在传承过程中出现偏差,或没有及时补充新的素材。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微调、补充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传统舞蹈形式进入课堂——民俗文化双管齐下

在完成单一动作元素教学的基础之上,尝试将维吾尔族传统木卡姆的内容带入课堂,并学习维吾尔族木卡姆中的传统舞蹈部分。在学习的同时,加强维吾尔族舞蹈文化的理论学习,实践课堂与理论课堂同时进入,双管齐下,这样是为使学生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审美有正确的认识。审美认知就是明灯,指引我们正确的风向;学习民间舞,就要将当地民族的审美习惯作为“明灯”,并向着“灯”照亮的方向前进。正确的审美认知对于民间舞的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维吾尔族舞蹈语言体系下的即兴训练,检验并强化学生的维吾尔族舞蹈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加深学生对于维吾尔族舞蹈民俗文化的认知。

3.舞台实践多元合作——相互学习碰撞火花

在维吾尔族舞蹈作品的编创中可以尝试多元合作。首先,是多民族合作。现今,活跃在舞台的维吾尔族作品从编导和指导教师来看,大多是同一民族的合作。这里可以尝试其他民族与维吾尔族的编导、老师或者演员协同合作,创作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相互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深入了解维吾尔族舞蹈工作者所追求的审美标准和情感表达方式。一方面,二者可以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所编排出的维吾尔族作品最大程度的符合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并保留维吾尔族舞蹈的“原汁原味”。

4.其他方法的尝试

对于维吾尔族舞蹈作品编创的可能性,作为民间舞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加包容的去看待它。在亚洲的很多国家,他们把自己的舞蹈分为传统舞蹈和创作舞蹈两个部分。对于传统舞蹈部分,动作要求准确和绝对的传承,不允许修改。舞蹈的音乐和伴奏甚至服装都要求服从本民族的传统审美。而创作舞蹈,会分为传统舞蹈元素的再造部分和完全创作舞蹈部分:在传统舞蹈再造部分中,他们鼓励运用传统舞蹈的动作元素来进行创编,但是不再用传统舞蹈的标准去限制,给编导们更多的创作空间,也为这个舞种的创作提出更多的可能性;而完全创作舞蹈部分则是打破几乎所有的限制。对于维吾尔族舞蹈,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一方面,对于其传统流传的舞蹈或者作品,可以一直传承下去,不随意修改;另一方面,在对其传统舞蹈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可以尝试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其他动作元素进行创作。对待这一部分,我们应该报以更多包容和关注的态度,并鼓励更多的编导来丰富我们的维吾尔族舞蹈。

四、结语

艺术院校中的维吾尔族舞蹈发展看似蓬勃,但相较其他民族来说却相对滞后。因为它的多彩和丰富使我们忽略了对它的修补、完善和更新。在享受维吾尔族舞蹈带给我们的愉悦过程中孰不知却一直在“消耗”它。如此以往,将不能给后代留下犹如民间舞前辈们留给我们那样的一笔财富。所以,从现在起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扎根民间并完善教材,为民间舞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中华舞蹈志》(新疆卷).学林出版社,2007.

[2]马力学主编.《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学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

[3]潘志涛主编.《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年.

[4]高度,黄奕华.《中国民族民间舞口述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年.

猜你喜欢
民间舞维吾尔族艺术院校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特点与情感表现探究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的探析与思考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古往今来新疆锡伯族民间舞的典型变化初探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