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大学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活动的对策研究
——以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8-01-28 04:36杨晓雯李爱国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业型人文学科图书馆员

杨晓雯,李爱国

(1.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2.东南大学图书馆)

1 引言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也称人文计算,是一个将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深入应用于传统的人文研究与教学的新型跨学科研究领域。[1]意大利著名人文学者Roberto Busa认为人文计算化的最重要结果并不是加速传统人文研究的速度,而是给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2]这一解释表明数字人文的产生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方法论和研究范式上的创新,其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于传统的人文研究与教学过程,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人文知识的获取、标注、比较、取样、阐释与表现方式。[3]

目前,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到人文研究的各个领域,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结合成了学者们时下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者利用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了解“Digital Humanities”搜索热度的趋势变化曲线,结果显示“Digital Humanities”的搜索热度从2011年的49分发展到现今的接近于100分。近年来,一批数字人文研究机构,如,国际数字人文组织联盟(TheAllianceofDigitalHumanities Organizations)、数字人文学会(TheSocietyfor Digital Humanities)相继成立。许多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自己的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如,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4]布朗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5]等。同时,国内综合型大学图书馆学者也逐渐在关注数字人文的发展,2011年,我国首个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在武汉大学问世,[6]2016年,“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工作坊”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式开启,[7]2017年,南京大学举行了“数字人文:“大数据时代学术前沿与探索”学术研讨会。[8]

综合型大学的人文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图书馆优先开展数字人文活动有着天然优势。反观专业型大学,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该校学科以医学、生命科学等为主,人文学科占少数,但是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学校加大了人文学科的办学力度,于2016年底新成立了人文学院,希望在进一步加强高水平、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文平台建设的同时,不断促进医学和人文的融通,提升学校整体人文素养。[9]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如何利用数字人文这一新的研究范式来促进学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就成了一个新课题。针对这方面的研究,李巧明、王晓光[10]、赵生辉[11]、朱学芳、邓要然、李少贞等[12]分别探讨了国内外高校数字人文中心的建设运作情况;高瑾[13]、周晨[14]探讨了数字人文学科知识结构与特征;曾小莹[15]、张舵、吴跃伟[16]等从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的角度探讨了数字人文背景下国内外图书馆参与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路径选择。这些文章可为专业型大学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但专业型大学人文学科和人文学者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综合型大学。基于此,本文针对南京医科大学的人文学者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从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知晓度和需求度、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中心设置在图书馆的认同度以及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人员参与其人文研究的被信任度情况等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专科学校人文学者特点,探讨专业型大学图书馆在促进数字人文发展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和发展路径。

2 问卷设计及调查过程

此次问卷共有13个问题,分为4个部分:人文学者基本信息(4道题)、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知晓度及需求(3道题)、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中心设置在图书馆的认同度(3道题)、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人员参与人文研究的被信任度(3道题),题目包含单选和多选题。

2017年7月,选取南京医科大学近60名人文学者作为调查对象,年龄涵盖26-60岁,受教育程度从本科到博士,职称涵盖助教、讲师、副教授及教授,通过现场问卷发放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此次被调查者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人文、心里健康教育、医学史、卫生法学、生命伦理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药贸易与管理、健康教育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等共计10个学科。

总体来说,虽然参与调查人员的数量不多,但其构成情况基本涵盖了本校人文学科各年龄、学历和专业学科的学者,在南京医科大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3 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3.1 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知晓度及需求

(1)对数字人文的知晓度。当问及“数字人文是否听说过,了解程度多少”时,28.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从来没有听说过,不了解”;53.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听说过,但是不了解”,17.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听说过,略有了解”,无一被调查者选择了“听说过,有所关注,很了解”。这反映南京医科大学人文学者对于数字人文的知晓度不高,有超过1/4的人文学者之前没有听说过数字人文,被调查者中没有一个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持续关注且很了解。这些均反映出专业型大学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学科的发展关注不够,导致部分人文与计算机跨科研究仍处于一个自为状态,缺乏数字人文理论的有效支撑和指导,由此限制了数字人文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传统人文的创新突破和研究范式的革命性升级。[1]

(2)对数字人文潜在的信息需求。当问及“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所遇到的挑战”时,人文学者纷纷提出找不到所需要的资料、不知如何处理海量数据、不知如何挖掘数据、不知如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数字化保存并推广、缺乏数字人文信息共享空间等问题,这些需求恰恰是数字人文一步步发展的的目标和功能。可以发现,随着E-Science的深化,专业型大学的人文学者与计算机学者的跨界合作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流行趋势。

(3)对数字人文的需求度。当被调查者知晓了数字人文的概念之后,被问及“是否希望数字人文进入自己的科研生活中”时,100%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希望”,这说明专业型大学人文学者的科研工作对数字人文的旺盛需求。目前在我国大陆的人文计算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信息系统与历史学交叉领域,如,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等机构从2001年开始合作,共同建立了一套中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武汉大学国家遥感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历史学院展开合作;南京师范大学在构建华夏家谱GIS平台方面进行了尝试;北京大学中文系开发了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开始于2004年的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也已经建设了包括馆藏甲骨实物与拓片数字化资源库、敦煌遗珍数字化资源库、民国图书数字化资源库、馆藏年画数字化资源库等多个数字人文资料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为我国数字人文研究与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3.2 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中心设置在图书馆的认同度

(1)数字人文中心的设置地点。当被问及“我国高校的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应该设置在人文学科院系还是图书馆中”时,超过一半的人文学者认为应该设置在院系中,他们认为科研人员大多聚集于院系,工作环境熟悉;被问及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否由于不信任图书馆”时,没有一位被调查者选择该选项。有不到一半的学者认为数字人文中心应该设置在图书馆中,原因是图书馆是人文资料的载体,馆藏大量丰富的人文资料。25%的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员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料管理经验;39.3%的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员一直是嵌入科研过程中的可靠合作者、信息专家和研究成果的传播者。有几位人文学者提出图书馆与院系实现合作共建,地点在哪里都可以。这反映出关于数字人文中心的设置地点,学者主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便程度、科研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程度、人文资料的储存区域、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的工作胜任度等几个要素来考虑。

(2)访问数字人文中心的频率。当被问及“图书馆设立数字人文中心,提供数字化工具支持,你去图书馆的频率为多少”时,53.6%的人文学者选择“经常去,因为人文研究需要”,这与前面调查结果中“对于数字人文的需求度高”比较吻合;28.6%的人文学者选择了“是否会去取决于工具对本人科研工作的适用程度”,这部分学者对于数字人文持观望态度;7.1%的人文学者选择“偶尔去去,感觉用到的机会不大”,这部分学者由于对数字人文并不是很了解,故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与功能并不熟悉,导致对利用数字人文中心兴趣不大。

(3)数字人文中心的功能与可提供的服务。当被问及“若图书馆成立数字人文中心,在您的科研过程中,需要其提供哪些服务”时,人文学者纷纷提出需要针对项目的研究初期提供咨询、为数字保护提供基础框架、进行数字项目管理、给予数字人文研究创作支持、开展科研成果的外展及推广、研究空间的提供、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等服务。人文学者对于数字人文中心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要求,这反映出专业型大学人文学者的科研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需求,希望数字人文中心可以帮其解决。

3.3 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人员参与人文研究的被信任度

(1)当被问及“若图书馆数字人文科研人员融入您的人文科研生命周期里,您对其信任度如何”时,50%的人文学者选择了“非常信任,认为其可以将我的研究成果成功与数字人文领域相结合”;10.7%的人文学者认为“一般信任,属于可有可无状态”;21.4%的人文学者认为“信任程度取决于数字人文工作人员的胜任工作情况”,有两名人文学者选择“不信任,不需要其参与其中”。

(2)当被问及“您认为图书馆数字人文研究人员参与您的科研生活比重有多大”时,10.7%的人文学者认为所占比重是50%以上;35.7%的人文学者认为所占比重为30%-40%;28.6%的人文学者认为所占比重为20%-30%。

(3)当被问及“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的研究,是否可以成为您的亲密伙伴,取决于哪些因素”时,人文学者纷纷提出:对数字人文工具掌握熟悉程度、对数据管理的专业度、对研究成果长期数字保存的能力、利用学术交流平台对研究成果的宣传能力、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及提供能力、科研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科研过程中的认真态度等。

2014年,美国学者RickyErway和JenniferSchaffner对数字人文研究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发现在实际项目开展过程中,科研人员对图书馆以研究伙伴的角色参与数字人文研究的信任度并不是很高,图书馆员更多被视为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17]2014年,Posner M在《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所面临的挑战》中提及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项目团队中缺乏权威性,被信任度往往取决于图书馆在项目过程中是否有较好的表现。[18]

国内外的调查表明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能否在人文学者科研生命周期中获得比较高的信任度取决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及良好的科研品质。

4 建议和对策

4.1 推崇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促进数字人文理念的传播

习总书记强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19]从调查结果可知,专业型大学的人文学者普通不了解数字人文,对数字人文的外延和内涵相对模糊,对于这种新兴的学科抱有观望的态度,这都是数字人文的传播推广、理念先导工作做的不够。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的天然优势进行数字人文理念的传播。专业型大学人文学者在科研中遇到的挑战恰恰是数字人文可以实现的发展目标,且当人文学者初步了解数字人文的概念后,对其表现出的极大兴趣和很高的期望值,又会成为专业型大学图书馆未来进行数字人文推广的现实基础。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设备进行推广,另一方面深入院系结合数字人文项目的体验活动进行数字人文发展情况的引入和介绍,使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持续关注。

4.2 针对专业型大学人文学者特点,学习欧美著名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教育

专业型大学的人文学科学术氛围相比综合型大学有所欠缺,承担着学术职责和知识传播使命的图书馆员应将数字人文这一新的学科范式引入人文学者的视野内。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为人文学者开展数字人文活动提供了场所的支持,建立了数字人文实验室,提供数字人文学习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数字人文导论、文本挖掘、GIS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和远距离阅读等。[20]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员参加DigitalHumanitiesSummerInstitute举办的为期一周的暑假数字人文课程培训。[21]专业型大学图书馆员应积极学习国内外著名大学图书馆定期开展数字人文教育的讲座、培训或者暑假课程,举行学术沙龙交流活动,将前沿技术及最新项目成果展示给人文学者,在拓宽人文学者视野的同时共同推进数字人文的发展。

4.3 采取多种数字服务方式对人文学者进行体验性渗透,提高数字人文中心的被认同度

“体验”是体验者依靠实践来认识事物,将实践探索中获得的新认知和情感融入原有经验,进而影响其情感、态度、行为的重要活动,是体验者积极改变心理情境、积极改造心理结构并获得体验效果的内隐过程。[22]数字人文中心单单依靠外在的信息、平面媒体的宣传会起到一定的推广效果,但是,处于单一学科大学术环境下的人文学者无法深刻体会到数字人文中心的功能与其科研需求的相等性。专业型大学图书馆或者人文学院可以提供经费支持人文学者进入数字人文中心进行体验。美国布朗大学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人文学科的尝试,建立了数字学术中心,专业团队由数字学术馆员和信息技术馆员构成,提供数据监管、可视化演示/数据可视化处理、空间分析、元数据创建、数字人文、咨询、数字制作、工作坊、会议、研究等11种研究服务,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多达53项。[23]纽约公共图书馆组建了由艺术家、电脑爱好者和人文学者组成的数字实验室,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数字画廊专业团队,并开展一系列数字人文项目。[24]专业型大学图书馆可以发挥高校间院校联络方便的优势,组织人文学者前去著名高校数字人文中心体验参观,也可以利用现在高科技手段AR/VR/MR等方式,让人文学者坐在家里就可以感受到数字人文带来的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变化。

4.4 图书馆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馆员参与数字人文研究的被信任度

数字人文研究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这一新兴的学科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有计算机知识,还需要有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应符合现有的学术交流模式。数字人文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技术,图书馆可以给予经费方面的支持,鼓励图书馆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自身数字人文方面的培训,如,系统学习计算机知识,去数字人文中心培训交流,学习并研究数字人文案例,亲身参与数字人文项目,边做边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等。同时,图书馆可以招聘专业的数据处理专家,在文本数字化、数据管理、数据库建设、文本挖掘、知识挖掘、数据保存等方面发挥独特的管理及服务作用,从利用技术及资源发现信息或发现知识向利用已发现的信息或知识来创建新的学术资源,为数字人文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转化。还应加强在元数据创建、管理及映射方面的工作,与国际接轨,便于知识发现。[25]目前兴起的慕课课程是图书馆员学习数字人文的好途径,Library Juice Academy网站是美国一个针对图书馆员在线培训课程的网站,俄勒冈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员John Russell教授在网站上开设了《数字人文素养图书馆员导论》等数字人文培训课程,指导图书馆员如何与人文学者合作参与数字人文研究项目。[26]

[参考文献]

[1]王晓光.“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Busa R.The annals of humanities computing:The index thomisticus[J].Computers and the Humanities,1980,14(2):83-90.

[3] Schreibman S,etal.ACompaniontoDigital Humanities[M].Oxford:BlackwellPublishing,2004.

[4] Digital Humanities Lab[EB/OL].[2017-07-12].http://web.library.yale.edu/dhlab/officehours.

[5] CenterforDigitalScholarship[EB/OL].[2017-07-12].http://Library.brown.edu/cds.

[6]全国首个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落户武大[EB/OL].[2017-07-12].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8.

[7]图书馆举办第一期“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工作坊”[EB/OL]. [2017 -07 -12].http://news.sina.com.cn/o/2017-04-18/doc-ifyeifqx6277462.shtml.

[8]“数字人文:大数据时代学术前沿与探索”学术研讨会 [EB/OL].[2017-07-12].http://www.sohu.com/a/132795341_629393.

[9]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成立[EB/OL].[2017-07-12].http://www.njmu.edu.cn/47/c5/c606a83909.

[10]李巧明,王晓光.跨学科视角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组织与运作[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3):26-31.

[11]赵生辉,朱学芳.我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建设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4(6):64-69,100.

[12]邓要然,李少贞.美国高校数字人文中心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7(3):26-34.

[13]高瑾.数字人文学科结构研究的回顾与探索[J]. 图书馆论坛,2017(1):1-9.

[14]周晨.国际数字人文研究特征与知识结构[J].图书馆论坛,2017(4):1-8.

[15]曾小莹.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作用与服务[J]. 图书与情报,2014(4):111-113.

[16]张舵,吴跃伟.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4(8):47-52.

[17] Schaffner J,Erway R.Does Every Research Library NeedaDigitalHumanitiesCenter?[EB/OL].[2017-06-27].http://oclc.org/research/publications/library.

[18] Posner M.What are some challenges to doing DH in thelibrary?[EB/OL].[2017-06-15].http://miriamposner.com/blog/what-are-somechallenges-to.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7.

[20] Digital Humanities Lab[EB/OL].[2017-06-27].http://web.library.yale.edu/dhlab/fall17courses.

[21] DigitalHumanitiesSummerInstitute[EB/OL].[2017-07-27].http://www.dhsi.org/index.php.

[22]《现代汉语辞海》编辑委员会.现代汉语辞海[Z].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811.

[23] Center for Digital Scholarship [EB/OL].[2016-06-01].http://library.brown.edu/cds.

[24] Greg M.HelpBringNewYorkCity’sPastBacktoLife FromYourPhone[EB/OL].[2016-06-01].http://www.wired.com/2013/10/phone-map-game-new.

[25]张舵,吴跃伟.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的实践及启示 [J].图书馆杂志,2014,33(8) :47-52.

[26]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 for Librarians[EB/OL].[2017-07-12].http://libraryjuiceacademy.

猜你喜欢
专业型人文学科图书馆员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