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春期学生教育的核心
——人格教育

2018-01-28 19:54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人格中学生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 邓 华

一、学生人格缺失的表现

当下,我们通过报端、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抑或我们身边真实的例子了解关于中学生人格严重缺失的案例不在少数,而且造成的影响极坏。

案例1:原合肥市寿春中学学生小陶曾数次追求同校一女生小周,均遭到拒绝。2011年9月的一天,小陶下狠手放火将“心爱”的女生泼油点火毁容。因为“爱”不得,没有正确引导而生恨,酿成悲剧。

案例2:2014年3月12日,浙江平阳萧振高中一名高三学生晚自习期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从班级窗户跳下。初步分析导致该学生跳楼的原因可能是其心理上有些障碍。老师和家长没有及时疏导,没有“爱”的人生,死也是一种选择吧。

“罚抄”“罚跑”“罚站”“扔粉笔头”“赶出教室”“学生刀捅班主任”“拦路殴打恩师”等消息常出现在报端,那把“考试”的软刀子,那些太过快餐式的作品,错过的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毁掉的是健康阳光的学生,是一代人,是一个时代。因此,青春期学生的人格塑造不容小觑,必须时刻放在当前教育的核心位置。

二、我们当前阶段教育的核心——人格教育

人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人格的中心是爱,爱的源泉是心情,因此心情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在心情上成长并达到成熟。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的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情趣爱好、行为习惯也肯定是高尚、文明的。而人格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影响也是巨大的,人们总是愿意跟人格高尚的人协作共事,同创事业,而不会去和一个人格卑下的人打交道。

纵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学习的压力、高考的竞争、社会的剧变使不少学生及家长只关心学习分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所谓的“课外读物”大多是各种应试参考书和习题集。然而,在学生成绩逐步上升的同时,他们的心灵是否也越来越脆弱了呢?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或是成功的家长只顾忙事业,或是破裂的家庭无人照管,因而造成部分中学生综合素质太低。这一部分学生进入学校,或是受家长的驱使,或是寻求个人的娱乐,或是为了混日子,根本没把学校当成是学知识、增才干,修身养性,完善人格,造就人才的神圣殿堂。他们思想散漫,行为自由,言谈污秽,视校规校纪如儿戏,随意进出校园,上网吧,玩游戏;抽烟喝酒,玩异性朋友,无所顾忌;随意进出课堂,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或睡觉,或聊天,或听音乐,或玩手机,看课外闲书……

对此类学生的此类现象,学校除了依据校规校纪严肃处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倚靠老师的循循善诱,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格教育,用人格教育来端正其思想,改变其恶习,规范其行为,转变其作风,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整体的良好学风、校分,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教育的几点举措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是难以适应高度紧张的现代社会,也不可能经受得了人生的风雨。那么,怎样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

1.不断加强人权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国家的法令制度,学校的校级班规都是为了维护所有同学的学习成长的权利的,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格的限制。然后就是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法规制度,不能形同虚设。对于个别学生已经了解了这些规格,而又故意违反,并且屡教不改的,学校应给与相应的惩处,以挽救本人,教育他人。只有这样,学生的人格教育和法制观念才能逐步得到增强。然而,这种教育又必须是人性化的,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并善于经常检查自己的做人规格,监督并规劝别人端正做人规格,进而提升班级、学校的整体风格。

2.发挥我们的人格表率和感化作用

现在的中学生,因为物质生活的优越,社会信息的畅通,虽还是未成年人,却自以为大道理什么都懂,小道理无所不知。对于教育者的空口说教,他们早就厌烦了,因此,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必须用人性化的仪表和人情味的话语去引导他们,感化他们。只有这样长期的,无处不在的表率作用的感染,才可能让这些有师生之隔的学生渐渐接近教师,亲近教师,接纳教师,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合格的人才。

3.耐心细致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

正面疏导,也就是强调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采用人性化的,富有人情味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掉过去不良的作风。

如有些同学家庭条件优越,认为学不学习无关紧要。学校就要让他们懂得,优越的家庭条件是前辈成功的标志,是父母靠知识,靠能力艰苦奋斗挣来的,是为做子女的走向更大成功而备用的有限资源,继承者应该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奋斗,做出更大的成功。

4.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指学生的意志、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和个性的生动活泼发展,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前提。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身体活动,思维活动和相互交往的多种情境中,充分显露其个性、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的潜力,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根据实际,有的放矢调整学生心理,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

5.坚持“扬长避短”,发掘学生潜能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类的大脑构造是一样的,除开遗传因素和外力因素,人的智力因素的发挥也是相差无几的。中学教育要在抓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特长、爱好和个性出发,量身订制,统筹兼顾,扬其长,避其短,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特长和个性,使其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门人才。

总之,我们应该以“人格本位”的思想作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以人情、人性作纽带,连接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形成网络教育。让中学生在既宽松、温馨,又规范、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完善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的人格,增长他们的才干,为把他们铸造成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人格中学生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