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实施路径思考

2018-01-28 15:12孙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4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高校

孙娟

[摘要]学生资助是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问题的根本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举措。然而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度的实施上仍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集中于困难生认定缺乏科学性、规范性,重资助轻育人。本文从精准资助的根本、关键、途径、保障、提升等方面予以探索,旨在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精准资助;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7)14- 0050-03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7. 14. 01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为数千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巨大成绩面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一些困境。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失公平、规范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时采用的是“材料认定法”,即根据学生提供的由民政部门出具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材料来认定。这种认定方法存在几点弊端:

1.困难生的标准存在主观性。各高校为宣传资助政策,会随新生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详细介绍高校各级各类资助政策,但没有指出获得相应资助的条件,也就是哪些学生属于贫困生,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很多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出申请并开具家庭经济困难的相关证明材料,在他们看来自己是符合困难生条件的,然而这其中有部分学生存在“主观贫困”,是因为想获得资助而非需要资助。贫困生的定义、标准不明确,给困难生认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材料证明缺乏真实性。申请者认为自己符合困难生的条件,进而按照文件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而部分证明材料是由申请者自行描述或填写,经村委会或社区盖章,再到乡(镇)民政部门盖章后提供给高校,对于证明材料的内容,相关部门未经过严格审查(特别是家庭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使得证明材料流于形式,真实性不高。高校收到证明材料后也无法完全获得能说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相关数据,也就无法判定材料的真实性,只能将其作为参考对学生进行困难认定,导致学生对认定结果存在异议。

3.认定操作缺乏规范性。目前高校进行困难生认定多采用以下方式:首先辅导员(班主任)根据申请者提供的证明材料在班级选取部分学生成立民主评议小组,由班主任或辅导员作为组长,然后民主评议小组对困难生材料进行集中评审,评审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受助资格。由于认定工作一般在开学一个月左右进行,同学们之间的熟悉度不高,面对此项工作,大部分同学只能根据证明材料中描述的情况来做出判断,当申请者的家庭情况出现相似性时,容易忽略不同地区的差异,使得真正贫困的学生未被认定而丧失获取资助的资格。当同学们彼此之间熟悉后,人缘、小团体等因素也会影响评定结果。因此单纯依据民主评议小组进行困难生认定缺乏规范性。

(二)资助工作重“资助”,轻“育人”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高校基本做到了国家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要求,通过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俭学、绿色通道等形式给予了困难生充足的资助,满足了学生学习期间的生活所需。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获得资助的同学并未有太多的感恩、励志意识,他们认为自己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对资助项目“等、靠、要”,这也刺激了其他学生,让他们认为“这些钱不拿白不拿”,从而想方设法的让自己在班级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功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虽然各高校每年会开展一些感恩、励志主题教育,但形式过于单一,且渗入度不够,导致很多学生仅把这些教育活动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效果差强人意,育人功能不发挥,精准资助效果将大打折扣。

2014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办等部委联合研究制定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为作为扶贫工作其中一部分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方向,精准资助将成为未來几年高校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需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精准资助的实施途径。

二、高校精准资助实施路径探索

(一)精准资助的根本是“扶贫先扶智”,加大资助政策目的和意义的宣传教育。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扶贫先扶智,决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前,应加大对政策实施意义、目的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国家、各级政府的良苦用心,懂得要根据自身客观情况恰当的选择需要的资助项目,并能在获得资助后自立自强,励志成才,努力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高校可通过网站、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政策宣传,也可成立学生资助宣讲团,走入学生中间讲解资助政策。充分抓住新生人校、奖助学金评定、助学贷款申请等关键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政策宣传。

(二)精准资助的关键是“信息要准确”,加快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美国的高等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中,高校可通过规定的公式计算出申请者是否可获得资助,以及所能获得的资助额度,这为高校进行困难生的认定提供了方便。在我国,资助管理部门应尽快着手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尽快完成以学籍为基础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可以与低保、扶贫等部门已有的信息实现对接和共享。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计算符合我国特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公式”,为各级各类学校确认学生身份,进行困难生认定提供技术支持。endprint

(三)精准资助的途径是“数据要全面”,开辟“大数据+”学生资助全新模式。当前的中国,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高校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探索大数据下学生资助的全新模式。高校应该树立大数据观念,从新生被录取开始就有意识的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获取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第一手信息。学生人校后,学校可以依托校园卡数据挖掘决策系统及时采集学生在校期間产生的大量消费数据、日常活动数据等客观数据,同时开发网上调查系统收集辅导员及同学日常评价等数据,形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项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系统,通过系统实现对资助对象的精准筛选、精准定位。在班级进行民主评议时,将通过大数据筛选出的预资助对象进行再次复核,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统一,避免人情等主观因素导致的“隐形贫困生”的产生,确保客观公正识别校园亟待资助和扶助对象,实现通过数字的挖掘提高学生资助的精准度。

(四)精准资助的保障是“依法资助”,加快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法制化建设的进程。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努力在教育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高等教育资助方面的立法却相对欠缺。查阅许多发达国家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发现,一个明显的特色是教育发展与教育立法同步。比如美国国会相继通过的《国防教育法》、《中等收入家庭学生助学法》、《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充分促进了其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的快速、规范发展。加拿大《大学生资助法》的颁布则为其国内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完整的法制支持。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学生资助的合法性,将学生资助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可以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学校资助体系的有效、顺利运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立法,进一步明确资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各项资助活动处于法律监督之下,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真正实现科学化、法治化提供保障。

(五)精准资助的提升是“队伍精干”,加快学生资助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基础条件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资助工作的质量,为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出台文件规定“各高校要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队伍建设……要切实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进一步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对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提出要求。但各高校的落实情况与要求相差甚远,多数高校未按照编制要求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导致在岗的人员除了要完成资助相关工作,还承担着部门其他工作,主要精力用在处理日常事务上,在岗职业培训有限,缺乏学生资助的专业知识培训,专业化水平较低。同时由于未设置专职岗位,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也没有明确的定位,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流动性较大,职业化的发展意识严重欠缺。做好精准资助工作,高校应该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个人发展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促进其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学生资助体系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举措,全方位推进精准资助,探索精准资助的实施途径需要高效教育工作者拓宽视野,深入研究和思考,确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谢浩然.美国联邦政府学生资助体系对我国高校“精准资助”的借鉴价值[J].法制与社会,2016(7).

[2]张彩云,傅王倩.发达国家贫困地区教育支持政策及对我国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6)

[3]张福友.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 11).

[4]许伟.关于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J]I.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3).

[5]徐静辉.为了公平的责任加拿大大学生资助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2)

[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Z].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