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的“冠军效应”用什么来放大

2018-01-29 08:07
江苏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重奖世赛社会效益

正当国人为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料冠军的好成绩(我国共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而人心振奋时,随之而来的对获奖选手和支持团队的各类重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粗略计算,一位世赛金牌获得者,国家、省、市、学校一圈下来至少能够得到130万元以上的奖金,还不算另外的户口、职称、待遇、荣誉等附加奖励。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张立新表示,这样的奖励是“合适的,值得的”。他说,奖励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杠杆效应”,由此撬动各方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促进了技能人才事业发展。从奖励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看,已经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环境,促进形成技能成才的社会共识。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认为:“各地重奖技能人才旨在树立典型,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技能人才的奖励与奥运冠军省级的100万元奖励相比,奖金额度并不高,今后可以逐步规范。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要让技能冠军家喻户晓,这就够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说:“(重奖)弘扬了技能人才为国争光的精神,通过对获奖学生和老师的表彰把学校的教学进一步搞好,转变观念,鼓舞士气。”

然而,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质疑,训练一个选手参赛就要花100多万元,加上后期奖励的几十万元,如果把这笔钱用于其他学生对口实习和训练,不知道能使多少人受益?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评定的等级称号,“世赛”获奖就可评副高级,让那些兢兢业业于岗位建功的专业人士情何以堪?还有特级教师荣誉,这种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最高褒奖,对一天讲台也没站过的“世赛”选手来说也难言合适,等等。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没有谁比我们更想看到技能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优待,看到工匠精神蔚然成风。可是光靠重奖“世赛”获奖选手,就能产生这样的社会效益吗?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次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冠军效应”充分放大呢?

猜你喜欢
重奖世赛社会效益
一技之长 能动天下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社会赞助签约仪式暨服装发布活动在京举行
人社部组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二)
“重奖”必要,但绝非唯一
借鉴世赛经验 推进教学改革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重奖能否助学
瑙鲁与阿布哈兹建交获俄“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