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阅读: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苇”

2018-01-29 09:24
江苏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译林批判性观点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综观当下的英语阅读教学,阅读与思考剥离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学生阅读时过分依赖教师的提问、指令和引导,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阅读教学停留在对文本的浅层理解上,对文本隐含的思想及情感没有涉及;阅读中缺少潜心会文的机会,师生忙于应付各种阅读活动;学生盲目相信书本或教师,不善于吸收同伴的阅读感悟或经验,不能包容地接受其他观点……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批判性阅读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延伸,使语言学习、阅读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实现有机整合。

一、批判性阅读的课堂教学建构

批判性阅读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文本和作者的立场,基于个体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工新知识,用批判性思维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独立性、批判性和包容性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特征。

批判性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发展其思维,经过实践摸索,笔者逐步总结了批判性阅读的教学步骤:

(一)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一个优秀的读者在阅读时,会不断地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文本中的新知识相互联系。在阅读前期,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观念,或激发其学习新知的欲望,或进行文本预测,或制造新旧观念之间的信息差等等,以此制造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理解文本大意,建立信息图式

在阅读输入阶段,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图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性的感知,体会作者的思维过程,并将阅读经验和阅读信息外显。其中思维导图是将阅读经验和所获信息外显化的好工具。

(三)推断言外之意,挖掘文本内涵

批判性阅读需要学生结合文本的背景知识,探究文本的隐性信息及深层次问题。阅读中,教师应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背景知识,然后引导其结合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理解作者意图、预测下文内容,并不断地发现新线索,不断地修正假设,从而推动阅读顺利进行。

(四)产生文本疑惑,合作分析讨论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应主动、积极地思考,在对所读内容进行充分分析之后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对某一具有认识分歧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是必要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有论据的支撑。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学生会再次深入思考,综合各方看法,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评价文本观点,促进自我提升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评价可以是赞同、欣赏,也可以是质疑、反对,可以是总结、延伸,也可以是对比、启发。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批判性地看待文本并提出建议。

二、批判性阅读的行为变革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个性化的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展批判性阅读,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并成为有思想、有个性的阅读者。

(一)类比

批判性阅读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文本话题间存在着信息差,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文本学习来弥补这个差距,并使自己原有的认知和思维得到发展。而类比就是旧、新知识过渡的桥梁。

1.类的联系。

把阅读的内容和学生已经知道的或已经经历过的事情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本,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

以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7Protect the Earth为例,文本在第一段提出观点We should reuse and save water.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观点,教师提问:How to reuse the water?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纷纷回答:We use the water to wash dishes,then we can reuse the water to water the flowers.I wash my face,I reuse the water to clean my bike.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句话,且认同了这种做法。

2.比较辨别。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出阅读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地方,或者教给学生一个基本法则,在学习理解之后,再给他们举出不符合这一法则的事例,或就文本给出有几种不同答案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辨析,以解决问题。

如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2A healthy diet(Story time)时,有教师的教学步骤如下:(1)引导读文,比较回答:Who has a healthy diet?Mike or Yang Ling?Why?(2)对照 Healthy diet pyramid(健康饮食金字塔),再判断Mike和Yang Ling的饮食是否健康?(3)比较自己和同桌的日常饮食,看看谁的更健康?

以上教学,教师多次运用了比较,既有文本中人物饮食的比较,又有自己和同桌的比较,更是把Healthy diet pyramid作为对照标准,进行多方面的比较,逐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修正自己关于健康饮食的观点。

(二)疑问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生可以挑战作者的观点或向教师和同学提供理解文本的新角度。

1.创设问题场。

创设问题场是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之中,使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疑惑。设置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学习期待。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中的Cartoon time讲述了Bobby在戏剧中扮演一位英雄,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救出了公主,却发现公主是Sam的事。笔者在引入故事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场:

(1)导入超人的一段视频

T:Who is he?

Ss:He is Superman.

T:Is he a hero?

Ss:Yes.

T:Why?

S:Because he is strong.He often helps people.

(2)呈现Bobby的图片

T:Is Bobby a hero?

S1:No.

S2:Yes.

T:Why?

S1:Bobby is small and he doesn’t look like a hero.

S2:Bobby is a hero in the play.

(3)引导读故事

T:Someone says Bobby is not a hero.Someone says he is a hero.Let’s read the story and think it over:Is Bobby a hero?

(4)交流读故事的感悟:Is Bobby a hero?Why?

笔者首先借助超人的形象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英雄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呈现故事主角,让学生判断Bobby是不是英雄?此举能让学生对要读的故事产生疑问和好奇;接着引导学生读故事,根据故事判断Bobby是不是英雄。以上教学抓住hero设计问题情境,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学生逐步清晰hero的概念和特征。

2.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生时刻有提出问题的意识是批判性阅读的开始。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问可以分为向自己提问、向作者提问、向文本提问三个层面。

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时,教师引导学生向自己提问:Is Australia interesting? What do I feel about this country?对作者提问:为什么作者将Liu Tao电脑上澳大利亚的介绍作为主要内容?为什么选择animal,sport,city这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三处有何代表性?对文本提问:What are interesting in Australia?What is Australian football games?Is it exciting? Why?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延伸,对文章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入。

问题意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解决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也会成为自己的需要。

3.增加知识储备。

有时学生没能提出问题是他们关于话题的知识积累不够,无法产生疑问。如学生对于澳大利亚足球不甚了解,自然就无法对此产生疑问,只能被动接受文本中的信息。这时,教师就需要预先进行铺垫或补充,如播放Australian football比赛视频,丰富学生对此项运动的感受:

T: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Australian football game?

S1:比赛气氛很high.

S2:They are crazy,I think.

S3:It’s very exciting.

观看视频后学生对于这项运动就会有初步了解,也会对文本中的观点It’s exciting.形成认同,或产生运动过于激烈的感受,进而生发Is it interesting?的疑问。

(三)慎思

慎思即谨慎地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深入地思考。一个人只有经历独立思考,才有可能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1.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批判性阅读强调读者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理解可以是结合原有知识的理解,可以是结合生活经验的理解,可以是获得体验后的理解,也可以是结合想象的理解,还可以是结合图画的理解。但不管什么样的个性理解,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语言入手。

2.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对某一问题仅仅有自己的看法是不够的,还应为该想法寻求确凿的证据,进行有力的推理。如: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8Our dreams中,主人公纷纷说了自己的梦想和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在弄清文本人物的个人梦想及原因后,有学生进一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梦想不是随便想想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的,如Liu Tao的梦想是做football player,因为教材曾介绍Liu Tao的爱好是踢足球。有学生分析得出:梦想与自己的经历有关。如Mike的梦想是做牙医,因为教材讲过Mike去看牙医的事。还有学生认为:自己的梦想也会是父母的期望,比如自己的梦想就受父母的影响……总之,引导学生分析事实得出结论,是培养其逻辑思维最好的办法。

3.进行合理推断。

推断是学生对文本可能会讨论的问题进行的猜测。推断时,学生要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思考,继而推测下文的内容或文本的深层含义,之后还要将自己推测的内容与文章进行核对,验证推断,然后发现新线索,修正假设,从而推动阅读顺利进行。

如:学习了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学生的结尾写得很丰富,有的认为Goldilocks在three bears家中得到了快乐,并且三只熊也没有责备她,Goldilocks有一天也请它们去她家做客;有的学生认为Goldilocks看到three bears非常害怕,逃走后再也不敢去森林了;还有的认为Goldilocks没有得到别人同意就擅自动用他人的物品,回家后受到了妈妈的责备……只要推断合理,教师都应该肯定、鼓励学生。

(四)群议

群议是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综合各方观点,经过分析判断形成自己观点的最好方式。如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2What a day!(Story time)一课中,阅读后,教师就课文题目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T:Look,the title is What a day! What does it mean?Complete it——“What a_____day!”Why?

S1:What a happy day! Because it says“It was sunny in the morning.Su Hai,Mike,Liu Tao and I went to the park by bike.There was a parrot show in the park.We saw some interesting parrots...”

S2:What a bad day! The weather became windy and cloudy.In the afternoon,there were black clouds in the sky.It rained.We were hungry and wet.

S3:What an interesting day!We saw some interesting parrots.We saw some ants and bees.

学生在完成该任务时,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及论据。在学生表达不同观点时,也是其他学生批判接受不同观点,不断丰富、修正、完善自己观点的过程。

(五)评价

评价是批判性阅读的常用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文本的内容、文本的语言、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

仍以六下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教学为例,

任务一:评价文本结构

T(创设任务):Canyoumakean advertisement(广告)about Australia?

T:How to make an AD? What will we write first?Read your book,you can find good ideas.(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关注语言结构)

S1:我们可以先写一句总起句Australia is an interesting country.

S2:我们还可以在最后加总结句。

任务二:评价文本语言

T:But how to make your AD infectious(有感染力的)?

T(引导学生讨论):Is the text in your book infectious?And why?(回到文本的阅读上来,再次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评价语言)

S1:课文最后有Come and visit Australia today!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鼓动性。

S2:文中注意句子的变换,如You will love...You will like...

S3:文中还有问句,吸引读者。Do you like animals?You will...

T:Great.Do you have any other sentences to make your AD infectious?(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文本语言,说出个性化的句子,使广告更吸引人)

S4:Welcome to Australia.Australia will be your home.

学生在完成任务make an advertisement about Australia时,首先需要关注文本的结构,然后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表达中;而在语言运用方面,学生又回归文本,分析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的,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产生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学生在阅读、评价中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运用语言,如此便实现了语言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发展的融合。

批判性阅读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推理、质疑赏析和公正评价。教师应积极开展批判性阅读,抓住批判性阅读的特点与本质,以问题和活动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积极改善教学行为,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1]COTTRELL 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Developing EffectiveAnalysisand Argument[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17.

[2]ROCHE M.Developing Children’s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Picture Books [M].New York:Routledge,2014.

[3]WILLIAMS M&BURDEN R L.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陈则航,王蔷.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6(5):1-5.

[5]蒋炎富,杨立宪.一节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3):1-8.

[6]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7]吴樟娟.基于学生评判性思维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英语教师,2016(1):105-108.

[8]李学.批判性阅读的内涵、理念及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35-39.

猜你喜欢
译林批判性观点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观点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