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标为参考探讨高考作文命题规律及应对策略

2018-01-29 01:55黄秋根
考试周刊 2017年58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新课标策略

摘 要:众所周知,高考是我国遴选人才,实现人才优化配置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式,就高考语文而言,高考作文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考点和得分点,其在具体的考核中起到了决定作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国内大部分区域的高中语文教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教育缺失和教学方式教条化的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让其他老师深入领会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脉络及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更好地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规律;新课标;策略

引言

对于高考语文科目而言,作文占据了其试卷整体分值将近一半,是高考语文考察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也从分值上向我们展现了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的重要地位。对于语文高考而言,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其最后得分,所以,作文考试得到应考人员及老师的重点关注也就不为过。

一、 高考语文作文板块命题脉络变化规律分析

(一) 视线逐步转向社会热点问题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形式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其都始终遵循着一个基本规律和脉络,即基本以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主要关注点,保证高考语文作文始终不脱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作文考试“接地气”。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其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和体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较深的层次,因此,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更加直接地考查学生对社会事物及一些现象存在的基本规律认识和体会。比如,对于2011年开展新课标改革后,其作文题目就提到了受到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中国崛起问题,通过让学生描述中国崛起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间接评价学生对国内发展及国际社会变化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二) 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于学生本身

自从新课标改革以来,对于高考语文而言,其变化最大的就是作文部分更加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力求打造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借助高考作文来抒发自身的感情,并发表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让学生通过作文展现自己的内心,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力求让学生愿意去写,去抒发,而不是被动地去应付考试,努力让学生心生写作的欲望和感情,所以,必须借助高考作文这一平台,帮助学生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 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散性

对于新课标改革而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此次改革的巨大亮点。该改革初衷迎合新课标,帮助学生建立自由发散思维具有显著指导和提升意义,非常利于国家通过高考这一方式遴选有用之才。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与高中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内容的发散性和自由性方面,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在进入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建立自己的理性思维,并注重自己思维的发散性培养,通过发散性思维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外界新鲜知识,并快速消化。比如2008年湖南卷选用唐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中“遥看近却无”蕴含“远和近”“物以稀为贵”等哲学道理,学生可以根据分析出来的哲理确定论点,写一篇颇具思维发散性的议论文。

二、 高考语文作文针对性应考策略分析

(一) 将作文审题阶段视为作文教学阶段的重点来抓

对于作文命题的审题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审题高度的定位直接决定了作文的整体质量和意义。因此,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作文审题立意应新颖,考虑到高考是一项以选拔性为导向的考试,其参与人数较多,且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即便命题立意点众多,但出现扎堆立意的问题在所难免。从考卷评阅方面分析,留给高考语文作文评定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因此,必须保证作文立意新颖方能抓住阅卷老师“芳心”,才能保证作文成绩位于较高档位。第二,除了新颖以外,为了凸显自身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必须保证立意的深刻性,必须善于解开材料的表面,去深入分析命题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立意是否深刻直接决定了最后作文分数的高低。不论是什么文体和类型,必须保证立意的深刻性,过于浅显的作文立意是无法打动阅卷老师的。第三,立意要有针对性,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自己的文章能够反映出材料的意思来就可以了,而对材料只字未提,这也叫缺乏针对性。有的学生想要表达一个观点,结果啰里啰嗦,含糊其辞,这也叫没有针对性。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含含糊糊,赞成还是反对要明确。

(二) 全面提升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选择及运用能力

首先,作为老师,必须强调学生在复习高考作文的过程中能够回归课本,从语文课本中发现素材、剖析素材、积累素材,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对于高考作文而言,不能忽视课本这一重要素材来源。作为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善于从教材中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和素材,充分挖掘素材中的深度内容,包括每篇文章的作者简历,作家奉行的文学理念,对应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文中的一些名言佳句,上述内容经过简单修改和处理均可变成作文中有用的素材和内容。老师在具体的执教实践中,应刻意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素材,并进行详细的素材分析和阐述。再者是,对于教师而言,其必须做好具体的引领作用和导向作用,老师应对近一段时间内的各种新闻和社会热点资讯进行收集、剔除和整理,考虑到学生平时复习压力较重,老师可以借助目前发达的自媒体和信息传播工具,将源源不断的素材传送到學生那里,保证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有用信息。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其命题导向和基本脉络受到了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高考作文题目的选材和命题方式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但无论如何演变,其在一段时期内,均会围绕某一中心展开。因此,在具体的备考阶段,必须牢固掌握上述提及的各种方式,寻找适合自身实际的备考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巧云.从高考作文命题反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考试,2010(4).

[2] 韩德庆,亢世勇.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看写作教学[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5).

作者简介:黄秋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一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新课标策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考作文两关注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