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休闲农庄规划研究

2018-01-29 06:01陈沙沙陈跃缪志金
绿色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规划

陈沙沙 陈跃 缪志金

摘要:指出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朴实闲适的乡村农家生活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对楚雄市主城区休闲农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休闲农庄千遍一律,模式单一,没有体现彝族文化传统。通过分析总结彝族文化的应用形式和应用原则,对楚雄市休闲农庄开发提出了改善建议,旨在建立一个自然与人文并存的特色农庄。

关键词:楚雄市;休闲农庄;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012-04

1 引言

休闲农庄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内涵,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1],是在不破坏自然旅游资源的情况下而建立的新型旅游项目。休闲农庄除了生态,观赏,娱乐等,还有生产,体验,休闲等属性,是一种休闲旅游类型。楚雄市彝族文化颇为浓厚,有“东方人类故乡”、“世界恐龙之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三张名片,本文旨在以建立“彝族文化名州”、发展旅游为契机,将休闲农庄作为宣传彝族文化的载体,在规划中要融入彝族文化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吸引入的地方,促进楚雄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2 自然概况

楚雄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元江水系与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东经100°35′~101°48′,北纬24°30′~25°15′之间。东邻禄丰县,南连双柏县,西与南华县和思茅市景东县接壤,北同牟定县毗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形。市境山脉皆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平余脉,多呈西北、东南走向。境内最高点是西舍路乡哀牢山脉的小越坟山,海拔2916m;最低点为礼社江与彝家拉河、石羊江交汇处,海拔691m。

3 调查方法及内容

3.1 调查方法

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主要通过走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进行重点调查。

3.2 调查内容

楚雄市休闲农庄规划、设计。

3.3 调查地点

调查范围:紫溪彝村、尹家嘴渔村、野丛林农家乐、望福源山庄、铜鼓寨农家乐、田家大院、青鱼庄、博古山庄、楚雄鼎位餐饮、福起源、福塔农家乐、山泉垂钓生态园、太阳历彝人美食村、兄弟人家、杨氏果园山庄、黑泥湾休闲园、宏芬山庄、青峰园体验农庄、青山湖蓝莓园、青山湖农家乐、青山湖生态奶油草莓园、鑫湖田、兴品火锅烧烤休闲园、彝家寨旅游休闲度假山庄。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楚雄市农家乐进行调查,发现在整个楚雄市农家乐分布范围较广,但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不多。在调查的24个地点中,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仅有2处即紫溪彝村(图1)、太阳历彝人美食村,占所有调查点的8.3%;有一定彝族文化融入的有2处即博古山庄(图2)和野丛林农家乐(图3),占所有调查点的8.3%;其余基本无彝族文化元素融入的有20处,占所有调查点的83.3%。对所调查休闲农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休闲农庄对环境营造关注相对较小,由于缺乏管理甚至导致部分农家乐出现简陋、衰败的现象,无民族风格特色(图4)。

(2)目前楚雄市休闲农庄主要以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为主,其余主要以采摘、垂钓、自助烧烤等为主题来吸引游客,娱乐方式比较单一,体验项目少,经营方式单一,并且收费较一般休闲农庄高。

(3)大部分休闲农庄内部卫生环境不好,景观绿化程度不够,零散物品杂乱(图5)。规划布局上无整体规划,只有供游客休憩和吃饭的建筑且比较简陋,,缺少可供游人娱乐饮食的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并且比较破旧(图6)。若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达,则更难吸引游客。

(4)彝族文化融入的主要方式为壁画、景观小品等,主要采用的文化元素主要为彝族的虎文化、火文化或者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壁画等,对于其他的彝族文化元素挖掘较少,宣传的载体也没有充分利用,尽管建筑中出现了彝族民居中特色的垛木房,但也仅有太阳历彝人美食村(图7)使用,大量的彝族特色民居土掌房建筑、青棚建筑、茅草房建筑、“一颗印”建筑[2]等难寻踪影。

(5)一般楚雄市内的休闲农庄面积不大导致内部空间狭小但有一定的格局,城市周边休闲农庄面积较大但缺少统一规划,樱桃、草莓、杨梅等主要以城市郊区采摘园(图8)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象征彝族“送子神”的马缨花、爱情象征的云南山茶[3]也并没有进行广泛种植,对于推动楚雄彝族的植物崇拜及其文化意义效果不明显。

5 建议

5.1 生态规划,注重环境可持续

结合原来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降水条件等,规划适宜在地块环境中种植的作物种类,规划建造出自然和諧的生态农庄。转变改造利用征服自然的思想,对自然资源持尊重敬畏的态度,结合已有地形进行合理规划(坡度大的地方种植果树,坡度缓的地方种植小麦等作物,坡度较缓或平地种植水稻作物),避免大规模地改变地块内的地形条件的行为。在农庄规划中,对于已有的水池、名木古树或其他值得保留的事物尽量保留,而对于可能会对农庄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事物,对其进行改进或者摒弃。

建立各种生态循环模式,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生产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如“牲畜粪便——沼气池——厨房——餐桌——喂养牲畜”等发展模式)。规划采摘园,协调自然与效益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5.2 以彝族文化为特色

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通过挖掘彝族文化,发挥休闲农庄在宣传彝族文化上的价值。在城市休闲农庄建设中要依据城市历史文化发展作为文化背景,这样不但能够休闲农庄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使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规划设计中将彝族的基调颜色黑、黄、红和图腾崇拜、植物崇拜等元素充分运用到相应的建筑设计和装饰中。服务接待大厅和相对大型的建筑是整个休闲农庄对外的窗口,应充分利用彝族民居中的土掌房的方式设计成具有彝族民居特色的小楼并用楼梯相互连接,完美呈现原汁原味的彝族民居,作为观光餐厅等可以采用传统彝族的垛木房、茅草房、青棚建筑等形式或几种建筑类型的融合来充分表现彝族民居的交叉特色。景观小品是良好宣传彝族文化的载体,可以将各种彝族生活、文化习俗以直观的形式表达给游客,彝族的虎文化、火塘文化独具特色,象征吉祥如意,多福多禄寓意的葫芦,彝族木甑子、水桶、鹰爪酒杯、三弦[4]等提供较好的设计素材,规划设计好的休闲农庄就如一座描述彝族文化的博物馆凸显特色。

5.3 注重民俗文化

彝族民俗文化展示区可以种植有彝族代表性的山茶花及马缨花,选择这两种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植物,结合少数民族文化情怀,引进婚纱摄影、写生基地等艺术活动,使得其具有一定的特色与时尚味道。在此居住陶冶情操,身心放松,得到浪漫的生活享受。除此以外,该区域内还可以陈设火坛、传统体育竞技的打陀螺、荡秋千、扳手腕等设施以及彝族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工具等。该区域就是充分将彝族文化元素运用到具体的规划设计中,使该农庄成为展现当地民族风情的平台。

5.4 注重生态养生

良好的自然环境外可以将彝族养生、医疗的方法融人到休闲农庄建设中,通过养生来增加客流量,形成“一条龙”服务。农庄中餐饮是最直接吸引顾客的方式,楚雄各种生物资源丰富,进行野生菜肴的制作,野菜采摘的方式售卖时鲜蔬菜或干燥处理的蔬菜等都将成为吸引顾客的重要方式之一。

进行农庄规划时以当地的播撒规律和农业特色为依据,避免农庄四季一个样或者因违背播种和收获的时令规律而导致农庄作物成活率低、低产的损失。此外,在不同的季节,依据不同种类的作物设置不同的体验活动:播种和收获时节可以组织有意愿的游客一起进行农事活动;果熟时可以组织采摘活动;此外还规划出空地以供游客自行播种采收。在接待服务区的规划设计中,也充分体现季节性原则,尤其是园林绿化树种的配植,在熟悉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植物观赏性特征营造出季相变化,丰富农庄一年四季的生态环境,在为农庄打造出亮丽的季节性景观的同时,也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

6 景观小品设计案例

景观小品是指景观中各种景观要素的总称。景观小品一般体量小,但运用范围很广。在休闲农庄内对注重对景观小品的运用可以保证景观小品在满足人们的行为习惯与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发挥其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增强彝族文化园的文化特色,拉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将民族特色元素融入到外部空间环境中去,提升休闲农庄的整体形象,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下选取休闲农庄中常用的景观小品进行设计,取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6.1 路灯设计

庭院灯的设计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园内的景观植物——竹。彝族先民在图腾崇拜中也有关于金竹的崇拜,而竹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被赋予美好的寓意。灯柱的外形与竹节相像,从灯柱延伸而出支撑着灯泡的部位又像是从竹节长出的小竹竿,明朗而有力量。底部有灯座,其带有的冰裂纹图案衬托出自然之妙趣。灯柱用不锈钢材质,喷漆颜色为深黄偏暗红色,哑光处理,与金竹的颜色类似,营造出温暖的感觉。草坪灯的外形似盛开的花朵,外部“花瓣”的位置装饰着彝族的刺绣图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气息相融合,增添了公园的趣味性(图9、图10)。

6.2 凉亭设计

凉亭的设计一般要从材料与周围景观的关系来考虑。亭为简朴的四角亭,每一根柱子均由五根小木柱组合而成,柱子的底座由石材构成。横梁之间的间隔用小木头搭建出规则的菱形网,顶部用天然红茅草来装饰。天然的红茅草具有长达30年的使用寿命,草色偏红,搭建出来的茅草亭具有古朴厚重的韵味。茅草亭一般与水体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质朴、静谧的氛围(图11)。

6.3 座椅设计

设计灵感来源于彝族的弹弦乐器一月琴。月琴在楚雄州是一种常见的彝族弹弦乐器。本次设计将座椅的设计定位为路边的休闲座椅,选择音箱部位为八边形的月琴为模板,将其抽象化,与座椅的使用功能相结合。在材料选择方面,椅条选用木塑材料,椅脚部分选择石材,其他部位均用不锈钢(图12)。

6.4 垃圾箱设计

垃圾箱的设计首先应考虑人的因素,即怎样才能让

人觉得方便、适宜,其次考虑其外形是否美观。垃圾箱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规则五边形。在传统彝族刺绣中,对于图案造型的倾向性有两种:一种是倾向于写实的,一种是倾向于写意的[5]。马缨花的图案是一种常见的元素,观赏马缨花的写意造型,其花瓣是有规则的五边形组成,秀气灵巧。在垃圾箱的造型设计上,追求既有适用性又具备美感,以马缨花的五边形花瓣造型作为模板,组合成分类回收垃圾箱(图13)。

6.5 导向标识牌设计

休闲农庄一般面积较大,良好的导向标识牌可以快速引导人们前往目的地,是人们用来明确行动路线的工具。本次設计灵感源自火把的形状以及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设计简洁明快,整体呈抽象化的火把形,既有现代感,又有文化特色。面板的材料考虑方面以木塑材料优先,木塑材料继承了木材和塑料的优点,还具有木材本身并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如防潮、耐酸碱、耐高温、易加工等特点[6]。木的质感和触感给人以古朴亲切、自然舒适的感觉。文字运用识别性强的黑体烙印在面板上(图14)。

7 结语

昆明、楚雄、大理、丽江、迪庆形成了滇西重要的民族旅游路线,大理古城、丽江古城,迪庆独克宗古城历史悠久,分别将白族、纳西族、藏族文化融入到整个古城建设甚至整个城市建设中,在推动旅游的同时也对本民族的文化起到宣传的作用。相对而言,楚雄的彝人古镇建设时间相对较短,旅游开发还不够充分,若能通过楚雄休闲农庄作为有力补充,运用民族文化特色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规划设计,力求达到富有创意、令人舒适满意的效果,从而推动楚雄旅游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隆伟.海南省发展休闲农庄的对策分析[J].热带农业科技,2012,35(1):51~52.

[2]李明峰.彝族建筑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3]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7.

[4]杨甫旺,李德胜.楚雄彝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2011.

[5]李秀婷.楚雄州彝族手工刺绣设计与制作[R].楚雄:楚雄彝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2007.

[6]邵雯.木塑材料在现代城市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规划
退休家庭的财富规划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做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总局遴选“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2171种
两只手都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