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沙尔包吐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2018-01-30 11:58杨浩然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变带北东斑岩

杨浩然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晚期。区内构造发育,以北东向、近东西向为主。区域主要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金(银)、钨、钼等成因类型有中~低温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1]。

1.1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低级变质岩

1.1.1 地层

晚古生界二叠系大石寨组(P1d)。详查区的东部、西部、北部均有出露,距离详查区20km~30Km左右,岩性为中酸性熔岩及凝灰岩组合,与哲斯组呈不整合接触。

晚古生界二叠系哲斯组(P2z)。在详查区内部及周围大面积出露,为一套浅海相砂岩、板岩夹灰岩透镜体的岩石组合,为类复理石沉积,区域上不整合于大石寨组之上。

晚古生界二叠系林西组(P2l)。详查区的西部及北部有出露,距详查区20Km~40Km,整合或平行不整合于哲斯组之上,以黑灰色为主的砂岩、板岩组合。

中生界玛尼吐组(J3mn)。距详查区北部约50Km处少量出露,岩性主要为中性火山熔岩,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整合于满克头鄂博组之上,白音高老组之下。

1.1.2 构造

该大地构造单元南北受到两个超岩石圈断裂所控制。

南部为西拉木伦河断裂,东部走向近东西向,西部走向转变为北东向,该断裂被认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缝合线[2-4]。

北部为二连浩特-贺跟山断裂,走向北东,该断裂为西伯利亚板块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南缘断裂。

矿区内的断裂,都是这两条超岩石圈断裂的次级断裂。

鼻祖马场压性断裂:走向北东(20°~ 30°),长约16km ,倾向北西,倾角50°~ 68°,穿过Pγ、Kγ 岩体及二叠系和侏罗系地层,断裂活动至白垩纪末。

黑河林护林站断裂:位于区域内西北部,西距黑河林护林站约2km,断裂长约4㎞,呈320°走向,位于晚侏罗系地层与Pγ花岗岩体之间。北东盘内酸性岩脉被错断,水平错距为10m,显示北东盘相对向南东扭动[1]。

1.1.3 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晚期,其中华力西晚期主要以中性侵入岩为主,燕山晚期侵入岩一般以酸性侵入岩为主。

(1)二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βP)。其出露位置距详查区西北部约6Km,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出露面积120Km2。

(2)侏罗纪黑云母花岗岩(γβJ)。其出露位置距勘查区东北部约17Km,北东向展布,出露面积约50Km2。

1.2 区域异常分类

根据异常元素组合、形态、规模、强度等特征,与已知的铜多金属矿异常特征相类比进行划分,所研究区域异常大致可分为三类——I类异常:异常的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已知矿致异常相似,成矿地质条件有明显优势,是最具有找矿前景的异常;II异常: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已知矿化蚀变所致异常相似,具有一定的成矿地质条件,也是找矿中有利的异常;III类异常:这种异常地球化学特征与已知矿化蚀变所致异常相比差距较大,成矿地质条件较差、强度低、规模小,其找矿前景不明显[5]。

2 矿床的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在矿区内一共有二条矿化蚀变带。

第一条矿化蚀变带位于I区中部满克头鄂博组晶屑凝灰岩中,呈北东走向。Cu最高品位0.436%,为铜成矿区域。矿体载体主要为硅化蚀变带,属裂隙填充型成矿,硅化带近南北向,产状近垂直,宽度约为5m。

第二条矿化蚀变带位于Ⅱ区矿区南东侧,矿化蚀变带倾向由25°~50°,倾角40°~60°,北西向蚀变带,矿化蚀变类型主要为褐铁矿化。Cu最高品位0.61%,Ag最高品位63*10-6。为铜成矿区域。蚀变带长约2Km左右,宽4m左右。

2.2 矿化蚀变特征

1中东部区主要发育在满克头鄂博组地层及晚侏罗世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及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中,矿化蚀变带以北西向展布为主。南部区主要发育在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及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中,展布方向以北西向为主。2东部区矿化蚀变带主要分布于晚侏罗世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中;矿化蚀变带多呈北西向展布。西侧主要分布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中,矿化蚀变带亦以北西向展布为主[6]。

总之:矿化蚀变带以北西向展布为主。矿化蚀变带可能为晚期构造及热液作用形成,主要表现为岩石的强硅化绿泥石化矿化蚀变不均匀,多1米~2米,宽者可达5米~8米,可能是斑岩型矿化蚀变类型。

2.3 矿石特征

区内圈定的矿体矿石含银品位高可1394×10-6,平均品位<200×10-6,铜地表品位为2.81×10-2,深部品位为2.81×10-2,平均品位<1×10-2,铅最高品位9.62×10-2,锌最高品位可达21×10-2。

3 控矿因素的探讨

3.1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成矿流体运移和成矿物质沉淀、定位空间以及保存条件与构造相关。它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表现为以下方面。

3.1.1 成矿构造环境的控矿作用

中生代滨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形成了大兴安岭火山—岩浆构造带,并形成与陆相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相关的众多不同类型的铁、铜、铅、锡、锌、钨、钼、银、稀土、金、水晶、巴林石、萤石等矿床[7]。

3.1.2 区域性深断裂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嫩江—八里罕深断裂带和西拉木伦河深断裂带联合控制了大兴安岭火山—岩浆构造带中南段与陆相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斑岩型、接触交代型和热液型铁、锡、铜、铅、锌、银、金、钨等矿床的形成[10]。

3.2 地层对成矿作用的影响

3.2.1 成矿物质的富集作用

成矿物质在火山喷发作用过程中或在沉积过程中,只有经历后期的变形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岩浆作用的再活化而富集成矿体[8,9]。大兴安岭成矿带内,围岩为二叠纪地层,特别是大石寨组和哲斯组地层富集Pb、Zn、Sn、Ag等金属元素[10]矿区周边已探明的矿床也证实了二叠纪地层是本区的赋矿层位。

3.2.2 地层与成矿流体发生水岩作用,为成矿流体沉淀提供空间

由于构造所产生的裂缝,以提高其渗透,有利于成矿流体的进入而发生流体与岩石的物质交换反应,而使成矿物质富集沉淀成矿。

3.3 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岩体一方面对成矿提供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另一方面提供热动力而加速水岩反映,以围岩中淬取、活化成矿物质而提高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浓度而有利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形成矿体。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论文分析矿床是否具有开采价值。

(1)矿区周边已知铅锌矿产地8处,白音诺尔铅锌(银)矿床与浩不高铅锌(铜)矿床为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敖脑大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中型矿床。这三个典型矿床内出露的地层、岩浆、构造等地质背景都与详查区非常相似。因此这些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条件,对矿区的找矿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2)区域上蚀变带大量发育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角岩化等,这些蚀变都与区域上成矿相关,在找矿过程中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3)蚀变发育的蚀变带均位于白垩纪酸性侵入岩与晚古生界二叠系大石寨组(P1d)、哲斯组。

猜你喜欢
变带北东斑岩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山东邹平王家庄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柴北缘阿木尼克山地区斑岩系Cu、Mo-Pb、Zn、Ag-Au成矿模型初步研究
浅析广东省阳山县大坪铅锌矿沙山仔区段Ⅱ号矿体连接问题
焦家金矿深部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含蚀变带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