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变化趋势及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2018-01-30 09:09代洪生高志星王津迪潘光敏
当代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时间段大肠腺瘤

代洪生,高志星,王津迪,潘光敏

(1.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2;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潍坊 261031)

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诸多内外因素相关,其中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明确的癌前病变,因而掌握大肠息肉发病的规律和趋势,了解其发病相关因素,从而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筛查,早期发现息肉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本院两时间段大肠息肉的检出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患者的相关病史、饮食及生活方式进行归纳和分析,旨在探讨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变化趋势及发病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A时间段)和2016年1月~2017年1月(B时间段)两个时间段来本院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B时间段行肠镜检查被诊为大肠息肉并资料保存完整的患者纳入息肉组。筛选同期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的资料保存完整的人群纳入对照组。排除标准:肠道准备差;肠镜未达回盲部;存在肠镜检查禁忌证;既往行大肠癌切除术;未能搜集到患者完整资料。两时间段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息肉患者862例,其中A时间段息肉患者219例,男132例,女87例,年龄14~81岁,平均年龄(54.68±11.87)岁,息肉病变447枚。B时间段息肉患者643例,男399例,女244例,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53.72±10.96)岁,息肉病变1157枚。息肉组320例,对照组3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A、B两时间段大肠息肉检出情况,比较两时间段大肠息肉患者检出率、好发年龄、息肉部位、病理类型的变化趋势。将B时间段患者按肠镜结果分为息肉组和对照组,采用阅览病例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相关疾病史(是否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胆系疾病)、饮食及生活习惯(是否经常进食蔬菜、水果、肉类、吸烟饮酒嗜好),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肠镜检查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操作,并详细记录息肉的数量和部位。息肉的病理类型最终由高资历的病理科医师判断。所有数据的搜集均由同一研究者完成。

1.3 诊断标准 大肠息肉病理类型按组织学Morson分类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3年建议的肥胖诊断标准:<18.5 kg/m2为偏瘦,18.5 kg/m2≤BMI<24 kg/m2为 正 常,24 kg/m2≤BMI<28 kg/m2为 超 重,BMI≥28 kg/m2为肥胖。高脂血症:总胆固醇(TC)≥5.72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mmol/L。糖尿病诊断标准:①具有糖尿病症状,FPG>7 mmol/L;②OGTT血糖峰值>11.1 mmol/L,OGTT2 hPG>11.1 mmol/L;③具有临床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有尿糖阳性者,三者具其一即诊为糖尿病。经常吸烟:≥10支/天,且超过1年。经常饮酒:≥50 g(酒精量)/天,且超过1年。经常进食蔬菜、水果、肉类:≥1餐/日。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时间段检出率及性别分布情况 B时间段检出率明显高于A时间段(χ2=7.969,P<0.05),而两组间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9,P>0.05),见表1。

表1 两时间段大肠息肉患者检出率及性别分布情况Table 1 The detection rat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colorectal polyps in two time period

2.2 两时间段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两时间段均以≥40岁发病最多,分别占86.76%和81.81%。B时间段息肉患者中20~39岁组和40~59岁组的占比明显高于A时间段,而≥60岁组占比低于A时间段(P<0.05),见表2。

2.3 两时间段息肉部位和病理类型的检出情况 A时间段447枚息肉中明确病理诊断的312枚,B时间段1 157枚息肉中明确病理诊断的816枚。两时间段均以腺瘤性息肉最常见,分别占45.83%和54.78%,进一步分层比较发现,B时间段腺瘤性息肉占比明显高于A时间段,而炎性息肉占比低于A时间段(P<0.05)。就息肉部位而言,两时间段均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占55.04%和49.01%,经比较,两时间段息肉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两时间段不同年龄组大肠息肉患者分布情况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colorectal polyp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two periods

表3 两时间段大肠息肉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情况Table 3 Pathological type and site distribution of colorectal polyps in two time period

2.4 两组间相关因素比较 息肉组BMI值为(24.69±3.86),对照组BMI值为(23.52±3.13),息肉组B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270,P<0.05),进一步分层比较发现息肉组超重和肥胖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见表4。息肉组伴高脂血症、胆系疾病、经常吸烟、经常饮酒、经常进食肉类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经常进食蔬菜、水果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中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4 两组间体重指数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body mass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各文献报道其检出率不同。本文显示本院A时间段检出率为25.92%,B时间段为31.18%,后者检出率明显升高。在性别分布中,两时间段息肉患者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与文献报道相符[1],可能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2]。B时间段息肉患者中20~39岁组和40~59岁组的占比高于A时间段,而≥60岁组占比低于A时间段,提示息肉的发生有年轻化趋势,与文献报道一致[3]。考虑与年轻人生活习惯差、饮食不规律、喜吸烟,进而打破了肠黏膜的稳态有关。吸烟又是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4]。

表5 两组间相关因素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related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本研究发现两时间段息肉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5-6]。考虑与左半结肠解剖结构有关,粪便长时间停留增加了该部位的黏膜摩擦,加上肠道菌群分解食物产生的毒物作用,使左半结肠发生慢性炎症的机会增加,长期的炎症刺激致使肠黏膜增生,即息肉的形成。也有研究发现,近年来右半结肠的发生率逐渐超过左半结肠[7]。本研究未发现此现象,考虑与样本量小、样本代表性欠佳、地区差异等有关。我们还发现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升高而炎性息肉检出率降低,与文献报道一致[8]。Morson报道,50%~70%的大肠癌由腺瘤转化而来[9]。因此,腺瘤性息肉发病率的升高提示大肠癌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增加,这就要求内镜医生更应及时而准确的判断息肉的病理类型,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阻断“大肠息肉-腺瘤-腺癌”通路,进而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体重指数越高越易患腺瘤性息肉,体重指数≥28 kg/m2的人群患大肠腺瘤性息肉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48倍[10]。本研究结果显示息肉组患者B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超重和肥胖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高BMI值可增加息肉的发病风险,可能原因在于肥胖患者体内脂联素产生减少而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增加,两者共同作用促使了大肠息肉的发生[11]。有研究发现[12]高脂血症可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本研究同样显示伴高脂血症的人群更易患大肠息肉,因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可引发炎症反应并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使环氧合酶激活,最终导致息肉的发生[13]。息肉组中伴有胆系疾病的患者占9.06%,低于高爽[14]报道的26.1%,考虑与患者回避问答或未确诊胆系疾病有关,但仍高于对照组,说明胆系疾病是息肉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一致。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与大肠息肉发生不存在相关性。吸烟是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吸烟年限越长量越大发生息肉的风险就越高[4]。饮酒能增加腺瘤性息肉的发病风险[1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吸烟和饮酒的人群更易患大肠息肉,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显示:经常进食蔬菜、水果、豆类等膳食纤维为大肠息肉的保护因素[16]。Fu等研究表明高脂饮食能促使大肠息肉的发病[17]。该研究结果显示经常进食肉类的人群更易患大肠息肉,而经常进食蔬菜、水果可降低息肉发病的风险,也支持了上述观点。对于机制的研究大多基于髙脂、高肉类饮食会导致肠道内致癌物质的蓄积和肠道菌群失调,使正常肠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起息肉和肿瘤的发生,而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产生短链脂肪酸,后者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的作用[18]。

综上所述,近年来大肠息肉检出率升高,且发病年龄年轻化。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升高。高BMI值、伴高脂血症、胆系疾病、烟酒嗜好、经常进食肉类的人群更易发生大肠息肉,而经常进食蔬菜、水果则可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

[1] 李艳萍,李骥,盖小荣,等.结直肠息肉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684-688.

[2] Bashar J Qumseya,Susan Coe,Michael B Wallace.The Effect of Polyp Location and Patient Gender on the Presence of Dysplasia in Colonic Polyps[J].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2012,20(3):1.

[3] 王晶,殷云勤,文静.2942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结肠癌检出率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81-84.

[4] Shrubsole Martha J,Wu Huiyun,Ness Reid M,et al.Alcohol Drinking, Cigarette Smoking, and Risk of ColorectalAdenomatous andHyperplasticPolyps[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8,167(9):1050-1058.

[5]Driffa Moussata,Gilles Boschetti,Marion Chauvenet,et al.Endoscopic and Hist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Serrated Lesion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21(10):2896-2904.

[6] 伍小青.630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内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4):84-85.

[7] 卢枚,王燕.结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3):53-56.

[8] 杨斌,李超,朱华军,等.结直肠疾病临床特点的趋势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8):1483-1487.

[9] Morson BC.Genesis of Colorectal Cancer[J].Clinics in Gastroenterology,1976,5(3):505-525.

[10]王娜,黄志刚,陈锡美,等.肥胖与大肠腺瘤关系的临床及分子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9):3283-3288.

[11]Demir N,Ahishahi E,Dolapcioqlu C,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diponectin and resistin levels,insulinresistanceandcolorectaladenomas[J].Turk J Gastroenterol,2015,26(1):20-24.

[12]黄蓉蓉,沈志香,姚红玉.血脂水平对大肠息肉患者发病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9):1091-1094.

[13]Shao Jinyi,Sheng Hongmiao.Prostaglandin E2 Induces the Expression of Il-1alpha in Colon Cancer Cells[J].Journal of Immunology,2007,178(7):4097-4103.

[14]高爽,王学梅,欧国成.大肠息肉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7):3118-3121.

[15]Yoon Kyung Song,Young Sook Park,Choon Sik Seon,et al.Alcohol Drinking Increased the Risk of Advanced Colorectal Adenomas[J].Intest Res,2015,13(1):74-79.

[16]Tantamango Yessenia M,Knutsen Synnove F,Beeson W Lawrence,et al.Foods and Food Group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Polyps:the Adventist Health Study[J].Nutrition and Cancer,2011,63(4):565-572.

[17]Zhenming Fu,Martha J,Shrubsole,et al.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Combined Impact on the Risk of Colorectal Polyps[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2,176(9):766-776.

[18]房静远.纤维素饮食及其代谢产物与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J].胃肠病学,2008,13(12):707-709.

猜你喜欢
时间段大肠腺瘤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