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的深意

2018-01-30 00:46唐红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蚕宝宝养蚕泉水

唐红梅

有一种现象值得反省:没上学之前,孩子们无一例外地有着强烈的上学欲望,而真正背上书包走进课堂后,他们很快会对上学失去兴趣,个别人甚至开始厌学。习作教学的情况与此极其类似。走出困境的方法,在我看来,是从入学开始,就小心翼翼而又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力,呵护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每日一句,“忽悠”着坚持

10月份刚过完,我就给这群刚满六岁的孩子每人一本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每日一句”的汉语拼音本,并告诉他们,每人每天在本子上写一句话,多写几句也可以。每天的主题怎么定?最开始,我指定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写,慢慢地就变得很随意,学生可以自由地找一幅插图来写,也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方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也很宽松:会写的字写汉字,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可以在课间休息时写,也可以回家写。不过,有一条纪律,每天中午必须交给我批阅。每天中午,坐在走廊上批改“每日一句”时的热闹至今难忘:孩子们把我围得水泄不通,得了三面红旗的会欢呼一声“耶——”,得了一面红旗的则会小声嘀咕“唉——”。当然,除非没写,否则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我精心描绘的红旗。

这期间,我会变着花样组织评比活动。比如:“看看谁的红旗多”;“我来写,你来评”;“好句读给妈妈听,妈妈给我点个赞”;“我的‘金句子上墙啦”,等等。一群六岁多的孩子被我忽悠着,坚持写了近一年的“每日一句”。坚持的结果很不错,孩子们的汉语拼音拼写能力提升很快,会认会写的汉字也比其他班的学生要多。

二、接力写话,合作出精彩

二年级上学期,“每日一句”变成了“接力写话”,单打独斗变成了小组合作。我把学生分为五人一组,要求他们从周一到周五轮流写话,字数不限,有话就多写,没话就少写。第二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第一名学生的写话作业,要求发现错别字等要用红笔圈出并纠正,还要用画星星的方式做出评价。以此类推,一周下来,每人一次写话作业,每人一次当“小老师”的机会。月末组织一次评比,各小组推荐出最优秀的四篇写话粘贴到教室后的展示墙上,我则会把它们打印出来,装入《班级优秀写话集》。

接力写话持续了两个多月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开始应付。这不能怪学生,再好玩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做,也会感到厌倦。该变个什么花样呢?那就来个升级版的接力编故事吧:五人小组不变,从周一到周五轮流写的要求也不变,但规定第一名学生写故事的开头,中间三名学生写故事的过程,最后一名学生写故事的结尾;写作时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向家长求助;而写作素材由我来定,有时我会抛出两三个动画片主人公的名字,有时我会随机从班级里抽出几名学生的名字,有时我会给出几个玩具,有时我会出示一张图画。每周一下午的语文课成了固定的故事会时间,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他们合作编写的故事。获得前三名的故事能幸运地得到我的指导,并进行二次修改,然后打印出来,汇编进《班级优秀写话集》。

放寒假时,我把这些写话集和“学生评价手册”一起发给学生。看着面前一张张自豪、满足的小脸,我想,这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新年礼物了。

三、动物日记,兴趣是动力

二年级下学期正值春暖花开的三月份,校门口有小贩开始出售蚕卵。一边养蚕、一边写日记既可以解决內容枯燥无味的问题,又可以丰富写作素材、培养观察能力,但是在教室里养蚕会不会影响学生上课呢?再三考虑后,我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班会课上,一场热火朝天的讨论开始了。第一个问题:养不养?学生以举手表决的形式一边倒地同意:养!第二个问题:怎么养?这个问题有些复杂,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番,最后统一了意见:小组合作养,白天带到学校来,晚上由小组成员轮流带回家,养蚕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请家长指导。我告诉学生,蚕的生长周期有50多天,既然决定了养蚕,就要提前了解蚕的生长规律、饲养注意事项等,还要提前做好分工,确保蚕顺利生长。

当然,我不忘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每人每周写一篇养蚕日记,记录自己养蚕的过程和心情,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50多天一晃而过,当一堆或金灿灿或白晃晃的蚕茧送到我面前时,每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养蚕日记系列。

我们来欣赏下面两则日记:

3月2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缠着妈妈在校门口小贩那里买了一些蚕宝宝。说是蚕宝宝,其实就是一张白纸上爬着的一条条黑色的虫子,像一只只蚂蚁。第一次见到它们,我心里很有点害怕,但这是全班同学一起同意的养蚕任务,我只能硬着头皮把它们带回家。

小区东面有一棵桑树,妈妈带我去采了一些桑叶回来。我把桑叶放进盒子里,蚕宝宝快速爬上去。没过多久,桑叶上出现了很多小洞。啊,好神奇!这么小的蚕宝宝,吃桑叶的速度竟然这么快!看来,我以后要经常去采桑叶了。

4月26日 星期三 多云

今天,终于轮到我带蚕宝宝回家了。我轻轻打开盒盖,发现10只胖乎乎的蚕宝宝身上不再是纯白,而微微有些发黄。

吃完晚饭,我摸摸自己圆鼓鼓的肚子,感觉蚕应该也饿了,就拿出几片桑叶去喂它们。蚕宝宝闻到香味,都慢慢地往桑叶上面爬。——咦,这两只怎么不吃啊!一只弯曲着身体躲在角落里,一只缓慢地爬到了“房”顶上。爷爷说,它们可能要结茧了。

第二天早上,盒子里只剩下8只蚕了,却多了一个白色和一个黄色的椭圆形的东西。这就是蚕茧吧!

这是尹晴同学的两则观察日记。这样的文字生动真实,读起来饶有趣味。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是在教师的强迫要求之下完成的,而来自于学生的真实观察,所以学生是在愉悦的状态中完成习作的,这个过程是美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四、模仿写话,方法来奠基

经过一年多自由随意的写话训练,学生基本上处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状态了。马上要升入三年级,进行正式的习作训练了。我想,应该给学生一点方法的指导了。怎样做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呢?我决定以教材中优秀的范文为例,对学生进行句段仿写训练。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其中的优秀篇章比比皆是。二年级下册《泉水》中有这样的句式: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

这几个段落句式相同,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教学时,我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出示“泉水流过 ,看见 。泉水说:‘ 。”要求学生仿写。这样的写话训练很受学生欢迎,他们发挥想象,写出了很多与课本里的文字同样优美的话:泉水流过稻田,田野里的禾苗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喝饱了,你们就能结出金黄的谷穗。”

英国有这样一句谚语:“兴趣是不会说谎的。”学生有没有习作兴趣,我们从他们凝神习作时的神态和最终形成的文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然而,看出来不是目的,真正目的应是找到维持学生兴趣的方法,而这需要教师付出心血与智慧。

(作者单位: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姜楚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蚕宝宝养蚕泉水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养蚕记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蚕宝宝养成记
蚕宝宝
在养蚕中成长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蚕宝宝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