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口语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2018-01-30 00:52张文华
考试周刊 2017年45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交流

张文华

摘 要:口语表达是语文学科的一个核心素养。目前,口语表达的研究异彩纷呈,观点更是乱花迷人眼。有的从口语表达的内容、形式进行论述;有的从情境创设、氛围营造进行阐述;有的从兴趣激发、表达技巧加以说明……有些教师,课堂上设计口语表达训练的环节不少,课堂上看起来也挺热闹,但大都停留在表面,孩子口语表达没有得到真正锻炼。

关键词:口语表达;语文素养

一、 要培养质疑探究的意识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大都是教师课前预设好的。有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能作答;有的问题虽然有思考价值,但老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没有让孩子充分交流。整节课一问一答,课堂上看起来很热闹,孩子忙于解决老师提出的琐碎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没有问题意识,学生就缺少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冲动,那么思考问题、感悟语言、表达感受也就无从谈起,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实践也就不可能存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既可以点燃大家的思维火花,又可以在热烈地交流讨论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学了第2自然段描绘“鲜花绽放”和“雨后春笋”这两幅独特的田园风光后,我就提示:学了这个自然段,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孩子们沉默了一阵后,陆陆续续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① “时令”是什么意思?②“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句话中“芍药,凤仙,鸡冠花,大麗菊”四个词语中间为什么用的是逗号,而不是顿号?第二个问题一提出,顿时引起孩子们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这几种花开放有先后顺序;有的说,这几种花不是放在一起的;还有的说,四个词语中间用顿号应该也可以。我就引导,顿号通常是用在什么地方,再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原来这几种花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四个词语不是并列的,而是有先后顺序的。我就顺势再引导:你知道,乡下还有哪些花也依着时令开放吗?话匣打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在乡下认识的花草。在讨论交流中,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得到锻炼,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也就油然而生。

课堂上,孩子们如果能够积极地提出并探究有价值的问题,那就表明孩子已经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头脑去思考,他们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 要养成倾听思辨的习惯

语文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前提,孩子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更好地表达。现在很多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太强,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发言,但是有的孩子只想把自己的体会或想法表达出来,根本没有顾及其他同学说些什么。有的回答牛头不对马嘴,有的回答重复别人的见解,有的回答不知所云。部分孩子虽然课堂能够举手发言,但口头表达能力非常差,回答问题含糊不清。

听与说是信息的双向流动的过程,听与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课堂上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会善于倾听,既要听明白人家讲什么内容,又要思考他讲得对不对,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牧场之国》这篇课文,孩子们初读课文后,我就引导孩子讨论交流导读提示的一个主要问题:作者为什么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自主学习课文后,就开始班级交流。我就让孩子边听同学发言边思考:他认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接着我就试着抽查一两位孩子,采用复述的形式,让孩子先说说他认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然后,我还引导孩子对同学刚才的发言进行点评:他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你觉得怎样表达会更清楚?这样既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又从中学习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最后,再请几位孩子说一说:你认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倾听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从学会倾听再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循序渐进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三、 要把握语言训练的核心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实践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还包括孩子内在的思维、情感、性格等心灵成长。每篇课文一般都有其特定的教学核心价值,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根据不同文本的不同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文中语言文字、口语表达训练的点很多。这单元导读提示告诉我们,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生命的美好。这是这单元,也是这一课语言训练的核心价值。比如:我们可以抓住“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提出“多姿多彩是什么意思?说一说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我被什么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可以抓住“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提出“联系上下文,说说安静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什么样的缤纷世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还知道谁也创造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孩子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谈体会,说感受,进而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体会生命的美好。

语言承载着情感,情感也丰富了语言,二者相辅相成。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生命是多么美好的体会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 要创造平等交流的机会

现在很多语文课堂成了部分孩子表演的舞台,有的孩子从来没有主动举手发言,特别是中下生,在班级里长期当听众,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很不平衡。同一班级孩子的素质参差不齐,课堂上问题的提出,环节的设置,一定要有层性,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让大部分孩子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中年级由段过度到篇,开始训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教师直接抛出: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还太大,除了少数几位优生能说那么几句,要不然就拿出参考书来念,课堂就成为几位孩子表演的舞台。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这篇课文写“我”去非洲旅行,在大瀑布不远的摊点前 木雕,由于行李超重,“我”放弃了一个 的小象墩,少年和“我”都感到 。后来,少年送“我”一个 的小象墩,我非常感动。我先让同桌的孩子互相说一说,然后再班级交流。这样不但让每一位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而且难度降低,更有利于中下生树立举手发言的信心。

课堂上我们不要只关注优等生,应该为每位孩子创造平等交流的机会,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夯实口语表达训练,真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