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路径探析

2018-01-30 08:46倪博月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新时代

倪博月

【摘 要】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做出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把握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动员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切实维护乡村稳定,在多个方面丰富和健全乡村治理的理论及实践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治理;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系统完备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新时代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向广大乡村的历史性延伸,为实现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一、新时代乡村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党首次在重要报告中提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思想。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但是,我国在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中仍面临着一些新困境。

(一)政府行政权力过于集中,乡村治理受到阻碍

一是在一些地区,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政府对农村的管理办法多采用命令式,或者对群众的公共生活进行干预,导致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减弱,同时也加强了农民对政府处理行政事务的依赖感,缺乏对新时代乡村治理参与创新的意识;二是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的管理过多。乡镇政府随意的对村级组织发布行政任务,干涉在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情,破坏一些乡村政策的执行,迫使乡村民主建设不能很好的实施,乡村治理进程被搁置;三是乡村政府权力不受制约。这对乡村实现善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缺乏监督的环境下,不仅会打破乡村的自然秩序,同时也会加重政府不作为或作风不正当的行为,没办法实现乡村的善治,导致乡村治理受到阻碍。

(二)乡村自治机制不完善,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村级组织中对“村支两委”的权限规定不明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的“村支两委”会产生摩擦和冲突,导致组织结构内部人员损耗,增加行政工作成本,结果造成乡村治理的效率变低;二是乡村治理中对外来资本的容忍度过高。一些地方政府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强行圈占公共资源,例如在具有传统特色的村落中过度开发旅游项目,政府肆意放任外来资本进行资源掠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体制性障碍,如城乡有别的治理体制、城乡市场体系的区分等都成为影响并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乡村治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三)基层干部能力较低,组织建设滞后

一是村干部的素质较低。一些地区的村干部缺乏创新精神,对待乡村治理保持墨守成规的态度,“官本位”的思想仍然存在,处事作风粗暴等;二是一些乡村干部与黑恶势力串通一气。一些乡村干部利用职权,与黑恶势力勾结,进行不正当的行政行为,忽略其他组织的协调作用,严重阻碍村级的组织建设;三是基层干部的行政能力较低。基层干部的选拔大多依靠村民投票产生,这就容易造成以人气为主要竞争要素,而忽略了干部自身的办事能力;四是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较低。广大群众只关心与自身相关的经济利益,而对政治权利则漠不关心,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淡薄。因此,在乡村治理的结构组织中还存在进一步的完善与调节。

二、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构建乡村治理的新格局,需要以新时代服务理念为核心,打造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完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而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一)树立与民服务的合作理念,贯彻新时代思想

新时代提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因此,在乡村治理的进程中,首先,政府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原则。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延伸,在实践中更好地做到为民服务;其次,坚持党和政府的主导地位。中央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农村基层党政部门执政思维的转变,也会对地方基层党政部门提出新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政部门的掌舵作用;最后,党和政府要积极承担公共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还未破除,为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部门需要提供资本、人才、政策的扶持,此外,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发展,结合农村当地实际做出合理发展规划。

(二)构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实现乡村善治

要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必须以新时代乡村实际发展为依据。通过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加快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步伐。首先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教育及监督等工作,督促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责,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其次是坚持村民自治基础,着力培育现代化的农民。一方面发挥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更需要能力水平高和主体意识强烈的现代化农民为主力军;最后是推进乡村基层组织治理方式创新。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转变组织的管理模式,由行政推动转为提供优质服务,把乡村治理和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农民与基层组织、市场和国家的合作共治,最终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格局

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应不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重构乡村治理格局。首先是创新乡村组织中的发展思路。理顺乡村组织内部的关系,明确职责,例如将工作任务具体细化,确保基层组织的健康发展;其次是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创新乡村治理方式。通过优化农村社会组织结构,依据法律法规履行其职能,坚持把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为主要乡村治理内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最后是提高社会组织服务水平,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不能单独依靠以政府为中心的一方参与主体,要积极吸纳社会各界专业人才或社会组织参与到农村治理的过程中,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资金保障制度,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

(四)完善政策法规,提升基层法治水平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必要保证就是提高基层法治水平。我国乡村治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首先是加大对法的宣传力度,强化乡村群众的法治意识。积极引导大家遵纪守法,创新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方式,例如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引导村民参与法治实践活动,从自身对法产生敬畏心,从而规范自身行为;其次是加强对基层组织依法行政的监督。一些乡村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差,不接受法律约束,因此各级组织和群众要依法加强对村务治理的指导和监管,让民众知法懂法;最后是加快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法律服务组织建设,成立法律服务小组,引导群众以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处理乡村事务。

(五)整合村规民约,呵护乡村德治秩序

健全乡村德治制度是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乡村生活主要以人情为主体展开的社会组织活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乡规民约的作用。首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乡村德治秩序和改善舆論监督环境,有效整合村规民约,让村民用自己的价值规范进行自我监督和约束,形成新的社会道德标准;其次是加强对优秀模范的宣传,开展对先进人物及事迹的评选活动,提升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责任感,促进村民和睦相处,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后是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推动文明乡风建设。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提高民众的文明程度,通过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风尚。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新时代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