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数字动漫”课程模块化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2018-01-31 07:49
计算机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模块化动漫软件

王 欣

(吉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1 背 景

动漫游戏作为创意文化产业,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播先进理念和丰富业余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产业价值、多就业机会等特点与优势,动漫游戏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2]。近年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飞速进步给动漫游戏产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伴随着动漫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动漫游戏高端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已引起了教育界及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高度关注。

目前,在动漫游戏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课程设置缺乏体系、培养方向缺乏侧重点等问题。在教学实践改革之初,笔者对所在的吉林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1)面向动漫游戏产业的课程相对匮乏。动漫游戏、VR/AR产业所需的人才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而原有的课程中缺乏直接面向动漫游戏领域的相关课程,无法满足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

(2)课程的系统化程度较低。游戏动漫领域的从业人员不但需要具备图形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建模、游戏引擎的应用等能力,而原有课程设置采用分散的选修课模式,无法保证课程的连续性和体系性,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游戏动漫方向的知识体系。

(3)对工程应用的侧重不足。游戏动漫行业的产品更新速度快,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4],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实践和持续学习能力,而原有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与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2 “软件+数字动漫”课程模块化建设总体方案

紧紧围绕“软件+数字动漫”课程模块化改革,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教学团队、增加实践环节和建设课程资源,可以解决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实现创新型数字化软件人才培养。课程模块建设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在“软件+数字动漫”课程模块建设中,以创新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为总体目标,主要进行以下4方面的工作。

图1 “软件+数字动漫”课程模块建设总体方案

(1)在基础保证环节,首先进行课程大纲、教材、讲义、案例库[5]等系列课程资源建设。综合考虑软件编程的特点与数字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构建多平台教学环境,全方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2)以改进教学方法作为执行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践行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6]。积极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强调互动式、面向问题求解的教学方式,加强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及指导,鼓励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国际化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项目考核法、综合设计等教学方法,改进后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改进的教学模式

(3)以实践环节作为拓展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完整的“动漫技术”模块课程,学生将具备综合利用建模工具、编程工具和相关的领域知识完成小型游戏引擎程序设计的能力。采用项目考核法,要求学生实际开发游戏引擎项目,通过项目的逐步拓展,将游戏程序设计的知识点融入项目程序编写中。在典型实例中突出教师的引领,强调学生要“动手做、用中学”,通过学习教师的操作完成实例程序的开发,并通过举一反三、错误分析进行巩固;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独立练习,完成从 “扶着走”到“自己走”的过程;通过错误分析,提高学生技能,最后通过项目考核进行检测。

(4)在实施支撑环节,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坚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三位一体,以“教学与科研相长、理论与实践并重”为基本指导思想,鼓励教师承担科研任务,强调理论课与实验课程教学队伍的深度融合,始终坚持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新的师资培养策略。针对基础型师资,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企业培训和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各类创新项目和国际、国内的有工程背景的高水平计算机游戏设计竞赛,拓宽教师与工业界、国际接轨的渠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 “软件+数字动漫”课程模块化建设过程

在课程模块化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模块内课程的衔接和依赖,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按照“软件+数字动漫”这一主线,遵循“基础+专业+实践+培训”的教学体系结构,组织并编排课程,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改革之初,可根据理论研究、调研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等方式设计课程体系,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对改革方案进行跟踪评价,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以笔者所在院校课程模块化建设方案的确立、调整过程为例,“软件+数字动漫”课程模块化改革于2008年开始筹备,并于2009版培养方案中实施。如图3所示,2009版培养方案共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建模与仿真、计算机游戏与动画技术和3D程序设计与实验4门课程。在第一轮为期4年的运行过程中,模块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图3 2009年“多媒体与动漫技术”模块建立

在实践过程中,教学团队发现,2009版培养方案中模块的定位“多媒体与动漫技术模块”存在领域边界不明晰、知识体系庞杂的问题,因此在2013年,课程团队对培养计划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具体调整内容如图4所示。通过将计算机图形学与人机交互技术整合进课程模块,而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调出模块,我们建立了以图形学与人机交互设计为基础课程,以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和计算机游戏与动画技术为核心课程,以3D程序设计与实验为实践提高课程的“软件+数字动漫”课程模块,实现了原理与实践相辅相成,体现了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全局观。

图4 2013年调整更名后的课程模块

4 课程模块化方案实施

“软件+数字动漫”模块课程于2009年开设,其中,图形学与人机交互设计至今共授课8次,授课人数1 359人;动画建模与仿真技术至今共授课8次,授课人数320人;计算机游戏与动画技术至今共授课7门次,授课人数297人;3D程序设计与实验至今共授课7次,授课人数185人。自2009年以来,“软件+数字动漫”模块累计授课人数达2 161人。

通过“软件+数字动漫”模块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大批本科学生取得具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其中60人获得学校和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的资助,104人进入腾讯游戏、搜狐畅游、暴风影音等游戏动漫相关企业工作,另有42人进入图形图像领域读研深造。课程模块化构建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5 结 语

实践证明,“软件+数字动漫”课程模块化构建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提高学生在数字动漫方向的技能,增加学生的实际开发经验;同时,游戏动漫行业发展迅速,课程改革必须顺应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目前,动漫和游戏产业中,越来越多的产品用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针对现有人才技术不足、技术经验缺乏的情况,我们拟进一步加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校企联合建设虚拟现实实验室,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发新课程、新教法,完成从学校培养到企业实训的平滑过渡,输出具备VR/AR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夏敏, 甄巍, 高薇华, 等. 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6(12): 44-46.

[2]周蜀秦, 李程骅. 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城市转型的作用机制[J]. 社会科学, 2014(2): 66-75.

[3]金元浦. 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新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4): 2-10.

[4]张梅燕. 虚拟/增强现实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中国市场, 2017(12): 29-31.

[5]王欣. 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实训案例库建设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6(2): 110-112.

[6]佟玉军, 周军, 谢文阁. CDIO下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6(11): 54-57.

猜你喜欢
模块化动漫软件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禅宗软件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软件对对碰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