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赣南客家新农村环境设计中的陶瓷文化应用

2018-01-31 13:22
中国陶瓷工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赣南人居民居

臧 丽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1 客家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客家是我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众多的人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客家人分散各处。就客家文化资源的保留程度来说,农村占据大部,且客家传统村落也主要以农村为主,根据走访调研传统客家村落示范点,就当代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论述如下。

1.1 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整体缺乏科学性

现如今的新农村住宅分布中,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的限制,大多数农村住宅布局分散。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发建设是由于地方政府一味追求业绩而盲目进行,以致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整体性和科学性都被一一忽视,住宅分散各处,新农村建设形成了既有散居民居,又有政府统一规划民居的混乱无序的局面。这种现象给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难题,既破坏了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又影响到后续的新农村设计规划的展开。

1.2 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理念定位不明确

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很多建筑设计师没有深入了解农民的居住需求、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导致规划出来的成果大多泛“城镇化”,与农民的需求发生偏差,设计定位不明确。赣南客家新农村建设有着特殊的客家文化底蕴,设计师不了解其建筑文化特征,导致赣南客家民居建筑丧失原有风貌。

1.3 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规划缺乏文化底蕴

现如今的大多数新农村建筑规划呈现出城镇化趋势,当地区域的文化特色及资源禀赋被忽视。由于农村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的特殊性,城镇化建筑无法满足当前农民的生活需求。建筑设计品位不高、艺术性的缺乏、功能性的不足等问题都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待解决。

2 赣南客家陶瓷文化

客家民系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古窑陶瓷文化在诸多文化遗产资源中显得尤为突出。有一句民谣:“先有七里镇,后有景德镇”,七里镇窑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距赣州城约3.5公里,是赣南最大的一处古代窑场。七里镇窑烧制的瓷器不仅在赣南区域行销,甚至外销至东南亚等地。

2.1 客家七里镇陶瓷的类型

七里镇窑烧制的陶瓷种类非常丰富,有罐、盘、碗等生活用品;香炉、花瓶、塑像等观赏陈列品;水盂、砚、盒等文房用品;其中以乳钉罐、碗盏造型的器物最具代表性。七里镇窑烧制的陶瓷不仅种类丰富,釉色也十分繁多,有青釉、白釉、青白釉、褐釉、赭色釉、黑釉等,每一种瓷种都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制作规整精巧、冰瓷莹玉、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是七里镇陶瓷鲜明的共同特征。

2.2 客家七里镇陶瓷的文化特征

七里镇陶瓷在开创时期,受特殊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客家陶瓷文化的三美——简洁之美、淡雅之美、朴素之美。简洁之美主要指的是陶瓷的简洁实用和色彩的简约美观,烧制的造型不仅能够满足当时的物质需求,而且又能满足人们当时的精神需求;淡雅之美主要指的是陶瓷的制作工艺和色彩感,如青白釉瓜棱注壶、青白釉莲瓣纹罐、褐釉花口碗等,造型大方端庄,其色彩则以青色、白色、黑色这样的冷色调为主,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般含蓄优雅之感;朴素之美主要指的是陶瓷釉色的纯粹和装饰的朴素,这种美是当时宋代审美观念的产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更倾向于注重心灵的追求。

客家七里镇陶瓷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美,更多得是它的文化底蕴。从陶瓷艺术装饰上来看,能够明确地看到客家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每一时代烧制的瓷器上都附有大自然秀丽的山水、自由自在的鱼龙以及人类自身的装饰纹样。瓷器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装饰物,更能反映出客家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出他们对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执着追求,用最简单的手法来向世人呈现最好的效果。

3 赣南客家陶瓷文化在新农村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当前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全国各地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地方区域的文化遗产资源也在慢慢耗尽,特色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

对待地方特色文化,我们要秉持一个保护和传承的态度,对于赣南这样一个具有丰富地方特色、陶瓷文化悠久的客家城乡而言,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慢慢消失无疑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损失,同时伴随着特色文化消失的还有经济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就赣南区域来说,客家陶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当地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客家陶瓷文化的传承。

3.1 客家陶瓷文化应用于赣南新农村民居建筑中

赣南村落民居建筑多以土木瓦砾为材料主体,注重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赣南村落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赣南先民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建筑布局依山傍水,造型外观质朴深沉,屋梁、照壁、漏窗上的雕刻纹路,美观精致。纵观古代陶瓷艺术作品,我们会发现很多以陶瓷为主体材料的民间建筑和雕塑的先声,如汉代的陶塑庭院、绿釉陶雕楼的院墙、门窗,元代的“广寒宫”瓷枕等,这些都展现了古代对陶瓷文化的合理应用与创新,那我们为何不把古代对陶瓷艺术的情怀运用到现代新农村民居建筑中呢?

赣南区域的村落民居形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厅屋组合式”和“围屋民居”。以民居建筑中的漏窗、瓦当等当建筑小品的细节形态,设计成陶瓷壁画、瓦当雕刻、漏窗镂雕等建筑装饰,再将陶瓷的釉色施于建筑装饰中,大自然的美色绘入其中,二者相映成趣。陶瓷高温烧制形成的天然纹理与精致的雕刻图案相衬托,巧夺天工,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相融相合,为赣南陶瓷文化创造了一种奇特的艺术语言、文化内涵和别致的装饰美感,同时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也得到充分发挥。陶瓷文化在赣南新农村民居建筑中的应用,其精髓就在于建筑与自然相结合,以村落民居建筑为设计对象,客家陶瓷文化为设计元素,展现陶瓷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装饰设计,引人入胜。

3.2 将客家陶瓷文化应用到赣南新农村旅游业中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是赣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它不仅凝结了当地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还汇聚了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的精髓,是赣南客家人伟大智慧的结晶。旅游业的合理开发是保护和宣传客家陶瓷文化的有效途径,将赣南客家传统民居村落纳入赣南地区旅游开发景点中,不但可以使客家陶瓷文化得到很好宣传,更可以保护客家陶瓷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所产生的矛盾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应坚持村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重视当地村落文化风貌的保护,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客家陶瓷材料的广泛应用),解决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村落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建军. 客家聚居建筑环境艺术的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2008.

[2]王影. 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2): 12011-12012.

[3] 张景. 赣州七里镇窑陶瓷艺术研究[D]. 赣州: 赣南师范大学,2011.

[4]翟飞. 博山陶瓷文化与民居建筑的融合及演变——以山头镇为例[D]. 青岛: 青岛理工大学,2011.

[5]黄萍. 把民居建筑元素融进瓷艺创作[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29(2): 118-119.

[6] 杨超, 刘伟. 陶瓷材料在环境艺术中的介入[J]. 艺术生活, 2010,20(2): 45-47.

猜你喜欢
赣南人居民居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