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课堂讨论话题的设置与管控

2018-01-31 14:32
关键词:话语汉语课堂教学

储 一 鸣

(1.安徽财经大学 文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给予学生话题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讨论的有无或质量高低是衡量学生主体性地位是否落实、主观能动性是否发挥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一堂好课,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或多个让学生有话可说,且能激发学生思考、辩难、深入的话题,在师生互动中,达到“教学相长”效果。

汉语课堂教学涉及面广,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既需要知识点介绍,又需要学生实际去操作;既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汉语言现象,又需要学生学会各种分析语言的方法;既需要关注汉语本体的微观面,又需要关注汉语本体以外的宏观面;既需要知其然,又需要知其所以然。做到观察、描写、解释并重。这就需要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主导性,在每章每节的教学中,精选各种话题,做出合理安排,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实施有效管控,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一、话题与话题类型

话题又称“课堂教学话题”或“课堂讨论话题”,是课堂话语交流的主旨,是教学中教师、学生需要深入讨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各门学科都有其专业所特有的话题。汉语话题是指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内部结构、运行机制、各项规则或规律等带有本质、核心、关键性的问题。它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媒介,也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深入学习的动力。

汉语课堂教学话题与汉语句法分析中的“话题”不同,前者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结合汉语自身规律以及学生学习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上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状态而设置的问题。后者是从信息传递角度划分出来的句法信息结构单位,与“述题”相对。是一句话中信息传递的原点和起点,即“旧信息”[1]91-94。从外延上来说,句法信息结构分析的“话题”被包含在课堂教学话题之内,是课堂教学中可讨论的话题之一,其内部可以设置众多小话题供学生讨论。比如“话题和主语的关系”“汉语话题的类型”“汉语话题和述题的匹配”等。前者属于教学范畴,后者属于汉语本体范畴;前者面宽,关涉汉语的各个层面,诸如语音问题、词汇问题、句法问题、语用问题、认知问题等。后者相对面窄,只涉及汉语句法的信息结构;前者可以包括后者,后者不包含前者。

汉语课堂教学话题很多,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得出不同分类。比如按汉语构成要素标准,可分为语音话题、词汇话题、语法话题等;按研究类型标准,可分为汉语历时性话题和共时性话题等;按教学内容标准,可分为汉语音韵话题、文字话题、词汇话题、语义话题、语法话题、修辞话题等。每类大话题下,还可以分出诸多小话题。比如音韵话题下面,还有声母话题、韵母话题、声调话题、声韵调配合话题、方音话题、标准音话题等。依据教学或学习要求,教师或学生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类化。下面我们从话题是否具备讨论性角度,重点阐述讨论性话题和非讨论性话题。

二、讨论性话题与非讨论性话题的分野

讨论性话题与非讨论性话题是以汉语话题是否具备讨论性的标准来区分的两种类型。所谓“讨论性”是指话题是否具备可讨论的空间、可争议的成分或价值。具体来说,具备三个条件。

(一)话题内涵或边界的模糊性

这里的“模糊”不指日常话语中的普通词语,而指学科专业里的专业术语。不同学科对“模糊”概念的专业认知不同。自动化控制领域,专指在模糊集合论基础上的一种基于语言规则与模糊推理的控制理论,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2]1-3;在数学领域,专指研究和处理模糊集合及其现象的一种数学方法,包括模糊运算、模糊统计、模糊聚类、模糊模型、模糊决策等[3]1-43;语言学领域,常指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边缘界限的不明确性。比如,“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之间很难截然分开[4]3-7。再比如下例:(注:“=”代表能换;“*”代表不能换)。

(1)他一句话都不说。= 他一句话也不说。

(2)你连我的话都不信。= 你连我的话也不信。

(3)今天,我们都去啦!= 今天,我们也去啦!

(4)骂都骂啦,打都打啦,你还想怎么着。= 骂也骂啦,打也打啦,你还想怎么着。

(5)屋顶上也有小鸟。* 屋顶上都有小鸟。

(6)即使你不去,我也去。* 即使你不去,我都去。

以上案例中,出现多功能副词“都”和“也”,在很多场合下它们可以互换,如(1)—(4)例;但在有些场合下却不能互换,如(5)、(6)例。这是为什么?它们的语法功能界限如何区分?汉语系统中存在大量此类模糊性现象。语音里的“轻音、重音”,“清音、浊音”,“圆唇音、不圆唇音”的界限;词性上“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到底算动词还算名词;语义上“鸡不吃了”“小明在屋顶上发现了小偷”有几种可能;为什么同样是“能穿多少是多少”在夏天语境中,言语信息指向“尽量少穿”,而在冬天语境中却指向“尽量多穿”。这些都是值得引导学生去讨论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容易认识或发现汉语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一些本质特征和规律,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汉语本体以及本体以外相关知识的了解。

(二)话题地位的中枢性

汉语“中枢”概念源自邢福义先生建构汉语语法体系的“小句中枢”理论[5]6-8。从事汉语语法研究或建构汉语语法体系,常常要找一个理论基点。目前,学界拥有“字本位”“词本位”“句本位”“语篇本位”等多种主张*“字本位”“词本位”“句本位”“语篇本位”分别主张“字”“词”“句”“语篇”是建构汉语语法体系的基础性单位,以此为基点可以描写整个汉语语法系统。。邢先生主张“小句中枢”,即认为汉语中“小句”是汉语语法各级单位的核心,是建构汉语语法体系的基点。向上,小句可以连接复句;向下,小句可以连接短语或词;句调依托于小句,才能发挥效用。可见,“小句中枢”理论的精髓在于抓住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的关键节点,以简驭烦,纲举目张。

汉语课堂教学话题众多,又加上教学时间限制,每个话题都展开讨论是不可行的。因此,以“中枢”理论精髓为指导,择优教学话题进行讨论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具体说,尊重汉语结构规律,结合课堂实际,分析学生兴趣与接受阈限,挑选具有中枢地位的话题展开讨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授汉语语音,选择汉语音节结构作为讨论话题,向上,可以关联音流或音变,向下,可以关联声母、韵母或声韵调配合,以一带十,点面结合,效果明显。

(三)能否激发学生探知欲或深入思考

话题有深浅之分、宽窄之别。一般来说,内涵浅显性话题或关涉面狭窄话题,所蕴含的知识储量小,深入思考空间不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知欲或深入思考,不宜拿到课堂上大规模讨论。

相反,内容含量深,涉及面宽的话题,讨论空间大,诱导学生探知的欲望强烈,容易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这类话题是课堂讨论的最佳材料。如汉语的性质和特征问题,就适合于课堂讨论。因为任何语言的性质和特征只有在和其他语言的比较中才能得到体现。结合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拿汉语与英语、第二外语比较,或普通话与学生熟知的家乡方言比较,或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这样,学生心中有语料,又加上同一个词、音或句法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有不同表现,人人都有话可说,好奇心会被激发,讨论的空气浓厚,教师因势利导,学生会有很大收获。

三、讨论性话题的设置与呈现

讨论性话题的设置,从理论上讲,要考虑的要素很多,诸如教学课型、教学内容、课堂时长、教师风格、学生个性、知识基础、接受阈限等。从实际教学操作看,诸多要素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在具体实施环节中,要做选择性考虑。一般来说,以下三个要素要认真对待。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分解与具体化。讨论性话题的设置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比如《现代汉语》绪论部分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掌握现代汉语的状况,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与政策,以及“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并要求能激励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绪与情感。为此,我们依据学生实际知识阈限(课前调查)和课堂教学时长(一般安排6个课时),设置了三个话题:第一,现代汉语与英语、古汉语比较有何异同;第二,普通话和你家乡的方言有何差异,二者关系怎么处理;第三,为何近年来大量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汉语,同时,我们也有大量人员出国教汉语。第一个话题可以引导学生认清汉语性质、类型、以及汉语当前发展现状等;第二个话题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方言,以及不同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国家语言文字法规与政策;第三个话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发展形势下的汉语传播现状,激发学生自豪感与责任感。讨论性话题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更小的层次,便于具体贯彻与落实。

(二)内容的重点性和焦点性

汉语的复杂性使得汉语教学面临很多需要向学生讲授的内容。其涉及面有语音、语义、语法的;有结构、功能、认知的;有历时、共时的;有现象、本质的;有规则、规律的;有方式、方法的;有理论与实践的等。诸多内容都拿来讨论,大可不必也未为必要。从实际教学角度看,常识化、定性化、无争议性的内容,只需讲授或引导学生自学即可。比如语言的三要素,什么是声母、韵母、声调,什么是汉语拼音方案,句子成分有几种等。对于各章节中,难度大而又涉及对汉语本质或规律的理解具有重要、关键、焦点的内容宜于设置话题。比如语汇部分,语素、词、短语这三个概念是掌握整个汉语语汇知识的核心内容和焦点内容,但在汉语中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实例常有交叉,如“人、美、吃、不、芙蓉、沙龙”是语素还是词,“我买了两斤牛肉”“这是牛肉,不是羊肉”中的“牛肉”是词还是短语,不好分别。因此,设置一个讨论话题,让学生讨论,便于学生们看清三者的差别,以便后面内容的学习。

(三)学生知识阈限

学习一项新的语言项目,总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考虑新的教学内容时要相应调查一下学生已有知识或语言技能的阈限。讨论性话题的设置要在学生已有知识或技能阈限下,考虑如何让学生突破原由阈限限制,以期达到新的阈限高度。就《现代汉语》来说,一般开在本科一年级阶段,学生知识基础大体局限在过去语文课上对汉语知识零星、片段的了解上。如汉语语音,学生知道汉语拼音,懂得用汉语拼音进行识字或注音,但对声韵调的配合及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知之甚少,更不懂发音原理及其规律。对此,讨论话题可以围绕这方面展开,逐步深入,循序渐进,最终实现让学生对汉语语音知识和原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以上三个方面是讨论性话题设置需要认真考虑的基本要素,往往要做到同时兼顾,才能挑选出好的话题供课堂讨论之用。话题的提出或呈现可由教师完成,也可由学生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其安排的时间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或课后,讨论的方式既可以在传统课堂上,也可以在班级QQ群或微信朋友圈里,不管哪一种方式,教师都要做好引导,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做好总结。

四、话题讨论与管控

进入话题讨论环节,常出现两种偏离正常讨论轨道的状况:一种是话语萎缩;另一种是话语膨胀。前者表现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互动话语少,达不到深入讨论目的;后者表现为学生情绪高涨,话语连篇,嘻哈气氛浓厚,出现诸多跑题话语。对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做好讨论管控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诱导

主要是针对第一种情况的管控。当学生出现话语萎缩时,教师要设法利用自身话语、生活案例或一些模具,激发学生思考,诱发学生发话,鼓励积极沟通或交流。比如汉语中一些理论性的话题,由于学生缺乏语言理论的掌握,一时找不到话语契入点,需要教师做好诱导。如“汉语句法层次话题”,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句法层次,或者根本不理解汉语句子结构怎么可能是层次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拿方块积木做道具,配合孩子学话的过程。边堆积,便诱导。学生因有小时玩积木的经验,通过类比,自然会对句法层次有了感性认识,交流话语也会多起来,层次分析法也就自然而明。

诱导一般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不愤不启。即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诱导;二是无核不诱。即只有关键核心的地方学生无法继续深入讨论下去时,才去诱导。教师诱导话语,要做到抽象变为具象,无形变为有形,艰涩变为浅显,方可达到明了清晰的地步,才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设限

主要针对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不同。第一种情况只有消极面,而第二种情况除消极面之外,还有积极面。积极的地方在于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思维的多向性得到充分展现,讨论的深入度高。消极的地方在于话语过度,大量题外话频现,甚至出现嘻哈气氛,降低了课堂严肃认真的学习氛围。对此,教师要区分管控,积极的成分不要压制,做出合情合理的引导,不伤害学生情绪;消极成分设法设置限制,尽量把学生的话语阈限控制在讨论的中心话题之内。比如我让学生讨论普通话句法结构和你家乡方言的句法结构差异,结果是学生七嘴八舌,出现大量非句法结构的比较,甚至出现言语暴力(攻击某方言难说难听)。此时,教师就要及时提醒或截断学生话语。

设限要做到三个基本准则:一是话语溢出,即学生的交流话语偏离讨论话题的阈限,出现大量无关联内容时,教师要及时设限;二是争论激烈、出现情绪言语且破坏讨论和谐气氛时,教师要及时设限;三是嘻哈语言频现,淡化严肃学习氛围时,教师要及时设限。设限的方式可以由教师发出警示语,也可由学生自己相互监督提醒。

五、结语

汉语是世界上发展非常完善的语言之一。结构系统复杂,构造完备,运行机理严密,文化背景深厚,是一座容量巨大、内涵丰富的语言宝藏。其中关联的话题很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仅能帮助他们获得汉语知识,而且也能帮助他们获得汉语以外的知识;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语言技能,而且也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不仅能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而且也能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因此,汉语课堂开展讨论式的教学或学习,是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增长知识、互相提高的过程,也是摆脱传统教师讲授,还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满足汉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满足语言学习需要实践的需要。对此,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讨论环节的安排,做好话题的筛选、呈现、诱导、管控、分析、总结等工作,以便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汉语学习水平。

猜你喜欢
话语汉语课堂教学
学汉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