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汗管瘤疗效观察

2018-01-31 19:35武海恩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期

武海恩

【摘要】 目的 观察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眼周汗管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76例眼周汗管瘤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95例)和B组(81例)。A组进行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 B组进行多功能电离子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皮疹新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为97.89%, 高于B组的86.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16, P<0.05)。6个月后随访, B组瘢痕发生率为14.81%, 显著高于A组的5.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 P<0.05)。结论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汗管瘤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由于其疗效好, 副作用小, 安全性强, 治疗精确, 可在临床治疗汗管瘤时广泛推广。

【关键词】 汗管瘤;超脉冲CO2激光;电离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3.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ltra-pulse CO2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syringoma. Methods A total of 176 patients with periorbital syringom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95 cases) and group B (81 cases).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ultra-pulse CO2 laser,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multifunction ionized atom.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new eruption of rash,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recur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Group A had higher effective rate as 97.89% than 86.42% in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416, P<0.05).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group B had obviously higher scar rate as 14.81% than 5.26% in group A,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571, P<0.05). Conclusion Ultra-pulse CO2 laser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syringoma. Because of its good efficacy, little side effect, high safety and accurate treatment, it can be widely promot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syringoma.

【Key words】 Syringoma; Ultra-pulse CO2 laser; Ionized atom

汗管瘤又称汗管囊瘤, 是一种向小汗腺末端汗管分化的良性肿瘤, 女性的眼睑和面部多见[1]。此病可能与内分泌有关,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皮损表现为皮肤色或淡黄色半球形丘疹, 密集分布不融合;严重者常影响容貌及美观。本科应用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汗管瘤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显著优于传统电离子疗法, 详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门诊被诊为汗管瘤的患者176例, 病程4~10年, 所有皮损均分布于眼睑。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95例)和B组(81例)。A組中男10例, 女85例;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29.7±4.27)岁。B组中男8例, 女73例;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28.7±4.27)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入院前均未经任何治疗。排除标准:瘢痕体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12个月内应用维甲酸类药物;皮肤其他部位急性炎症或感染期;肿瘤患者及其他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患有凝血障碍性疾病者或正在服用抗凝剂者;免疫缺陷者。

1. 2 方法

1. 2. 1 治疗仪器及药品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设备(吉林科英), 波长10600 nm光源;多功能电子治疗仪(武汉新迪伟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 2. 2 操作方法 治疗前向患者仔细交待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前后进行用留取皮损照片。常规消毒, 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清华紫光)浅表麻醉1 h。治疗终点:将病灶中油蜡样光泽物质清除干净[2]。A组进行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将激光对准皮损, 光斑大小1 mm×1 mm , 能量密度60~120 mJ/cm2逐层气化直至正常皮肤组织。B组进行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根据皮损大小及厚度, 调节电压1.0~1.5 V, 短火, 逐层治疗至瘤体完全清除。两组术后均避水5~7 d, 外用蓝科肤宁及夫西地酸乳膏7~10 d, 痂皮自行脱落, 注意保湿防晒。随访6个月, 观察皮损恢复情况, 记录瘢痕及色素改变发生情况。endprint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皮疹新发情况、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消退≥95%;显效:消退61%~94%;无效:消退≤60%。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暂时性色素沉着、暂时性色素脱失、瘢痕、疼痛、肿胀、红斑及灼热感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統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中痊愈78例, 显效15例, 无效2例, 有效率为97.89%;B组中痊愈57例, 显效13例, 无效11例, 有效率为86.42%。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16, P<0.05)。3个月后随访, 新发皮疹者12例, 其中A组4例, B组8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9, P>0.05);继续激光治疗疗效满意。治疗后176例患者中发生暂时性色素沉着5例, 暂时性色素脱失1例, 3个月后自行消退。6个月后随访发现, A组发生瘢痕5例(5.26%), B组发生瘢痕12例(14.81%), B组瘢痕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 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疼痛, 但均可耐受;于治疗后即刻均出现轻微肿胀、红斑及灼热感:肿胀持续约1~2 d消退, 术后7~10 d结痂脱落。两组均无复发。

3 讨论

汗管瘤虽不影响健康, 但是严重影响面部美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

临床上一般将汗管瘤分为3种:眼睑部汗管瘤(最常见)、发疹性汗管瘤、局限性汗管瘤, 是一种累及小汗腺的面部良性多发性肿瘤, 女性面颊及眼周多见。有研究认为其发布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系[3]。此病病变位于真皮网状层1/3~2/3处, 且眼睑皮肤较薄多褶皱, 治疗难度较高。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电离子、冷冻、磨削等治疗, 术后疼痛、水肿、水疱、出血甚至瘢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影响面部美容效果, 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激光技术的应用使得汗管瘤有了良好的疗效。常用激光包括Q开关Nd:YAG激光、超脉冲点阵CO2激光、Q开关532 nm激光等[4] 。

超脉冲CO2激光波长10600 nm, 靶组织为细胞内外的水分, 能量吸收导致组织损坏及热凝固。在精确气化的同时封闭表皮毛细血管, 减少出血使手术视野清楚, 对病变控制精确。周围皮肤保持完好无损, 创面愈合较快。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较普通剥脱性激光不良反应更小[5]。研究结果显示疗效确切, 6个月内无复发, 患者满意度高, 疗效可靠。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患者的有效率为97.89%, 疗效显著优于电离子治疗患者(有效率为86.42%), 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瘢痕发生率为5.26%, 显著低于电离子治疗者的14.81%, 安全性好。两组均无复发。但部分患者有新发皮疹, 具体病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新发皮疹继续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 疗效满意, 患者接受度高[6]。

综上所述,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汗管瘤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由于其疗效好, 副作用小, 安全性强, 治疗精确, 可在临床治疗汗管瘤时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月华, 朱一平. 脉冲式与连续式CO2激光治疗汗管瘤疗效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0, 9(5):344-346.

[2] 田绍侠. 高频聚焦美容仪治疗眼睑型汗管瘤106例.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2, 8(6):294-296.

[3] 王月华, 唐峰, 杨秀芳. 汗管瘤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2, 8(4):194-195.

[4] 曹海鹏, 朱桢, 齐凤琴, 等. ND:YAG532nm激光治疗汗管瘤48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16):3972.

[5] Chrastil B, Glaich AS, Goldberg LH, et al.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 a novel treatment for 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 Archives of Dermatology, 2007, 143(11):1450.

[6] 黎德燕, 王鲁梅, 李丹, 等. 超脉冲CO2激光与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汗管瘤疗效比较. 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9):1618-1619.

[收稿日期:2017-1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