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粮食安全保障政策研究综述

2018-01-31 08:47白露露马若兮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城镇居民

白露露+马若兮

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粮食安全现状主要表现为营养结构不太合理。由于价格、收入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城镇居民的粮食安全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为此,政府应当对城镇居民中实施保障政策,通过物价联动机制实行收入补贴,优先保障低收入人群。

关键词:粮食安全;城镇居民;低收入人群;收入补贴

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价格走低,但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经济整体上行。对于城镇居民而言,由于价格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福利将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致粮食安全问题。为保障我国城镇居民的粮食安全、维持其福利水平,政府需要对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其进行政策支持。本文将从我国城镇居民粮食安全现状、不同因素对城镇居民粮食安全的影响、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保障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镇居民粮食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其营养结构仍然不太合理、膳食质量有待提高、消费结构有待调整优化(王兴稳等,2012)。杨祯妮等(2016)采用2013年我国居民动物产品消费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城镇居民膳食普遍存在高热量、高脂肪、蛋白质摄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赵丽云等(2015)的分析发现:我国居民脂肪、钠摄入过多,蛋白质、钙摄入量偏低。贾小芳等(2016)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成年居民鱼虾类摄入量有所增加,但仍远未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要求。袁梦烨等(2016)研究发现,我国居民奶类摄入量仍处于较低水平,2010~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为24.7g,甚至达不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推荐300g)的1/10。

二、不同因素对城镇居民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价格因素的影响

学者通常比较关注贫困和低收入人群面临的生活和消费问题。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物价上涨对将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夏晓平、罗金凤,2011)。由于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组合中粮食消费占比更高、更难以改变消费结构来替代价格上涨的粮食,因此,由粮价上涨引致的食品支出增加将使其生活成本增加,城镇各收入人群间的食品支出不平等程度将扩大(黄春燕、蒋乃华,2011)。对水果、蔬菜和鸡蛋的消费研究发现,价格变动对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福利的影响大于高收入城镇居民的影响(Sisson,2002;孙小丽、陆迁,2011,张庆祖等,2013)。为应对粮食价格上涨,低收入人群会增加购买低价劣质食品的量(黄春燕、蒋乃华,2013),减少购买高营养食品的量(赵昕东、汪勇,2013),造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的不良影响。

(二)收入因素的影响

张邦科等(2011)通过实证确定城镇居民收入是消费的格兰杰原因,收入因素是拉动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家庭收入水平会显著影响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因此增强货币购买力将会使居民改变食物消费偏好(王志宏,2015)。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因为随着收入的提高,食物消费的限制性减弱,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消费观随之改变。学者们提出,收入增长可以增加居民的营养摄取量,尤其可以解决营养不良问题。Adrian和Daniel(1976)发现,除热量以外,收入对所有营养素摄取始终是正效应,其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收入弹性大于0.1。刘华和胡雪枝(2013)从营养结构角度考察也发现,收入增长可以大大地增加城镇居民的优质蛋白的摄入。

(三)家庭特征的影响

粮食消费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调剂,具有“规模效应”,粮食价格变动可能会对不同人口规模的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食物的需求不同,如儿童对蛋白質、奶及奶制品的消费偏好可能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消费,老人对清淡的食物偏好也可能影响家庭消费。王艺等(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口结构对食品消费有显著影响,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影响。李志兰等(2013)发现家庭规模与食品消费意愿显著负相关。刘苓玲、徐雷(2012)研究发现,家庭中是否有少儿、是否有老人对家庭消费水平会产生相反的影响,而家庭规模大小、居民储蓄率高低与居民消费变动方向一致。

三、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保障政策

粮食安全不仅需要充足的粮食供给,还需要足够的粮食获取能力。对城镇居民而言,购买是其获得粮食的主要途径,当购买都无法满足家庭或者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时,粮食援助将是保障围观个体粮食安全的最后防线。

(一)物价联动机制

李寿荣和李鸿雁(2014)认为,通货膨胀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均有较大影响,设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必须考虑这个因素。收入相对不变时,通货膨胀会直接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而作为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明显会影响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因此需要及时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情况,以便发放临时补助或及时调高低保标准。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祁京梅(2011)提出应当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应多样化,可根据需要采取货币补贴、实物补贴和消费券补贴等多种形式。杨立雄(2010)提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价格挂钩之外,还应与收入挂钩。

(二)收入补贴政策

既有的研究认为价格补贴和收入补贴都可以缓解价格上涨对低收入人群的负面影响,赵昕东和王小叶(2016)研究发现,在肉类食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收入补贴政策效果更佳;在粮食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价格补贴政策效果更佳。钟甫宁(2009)则认为粮食危机本质上是收入问题而不是价格问题,建议政府采用收入政策代价格政策来保障微观个体或家庭的粮食安全。黄春燕(2011)认为,为控制食品支出不平等程度,价格补贴可作为临时应急措施,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应当实施收入补贴制度和收入增长计划。endprint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城镇居民
山东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第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