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柏拉图的文艺论

2018-01-31 08:20王念益
考试周刊 2017年102期
关键词:灵感文艺

摘 要: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祥地,而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史的源头,也是其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高峰。

关键词:文艺;灵感;社会功用

波普尔曾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是好是坏,总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作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著作的内容涉及哲学、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等方方面面。柏拉图的文艺论包括很多内容,有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文艺本质论,具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文艺创作论,以及极端功利主义为特征的文艺功用论。

一、 文艺本质论

“理式(念)论”是柏拉图文艺本质论的重要基础,柏拉图的内心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感觉世界”,一个是“理式世界”。

他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源,物质是虚幻的,即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那么作为对现实世界模仿的文学艺术,就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了三层,因而不是真实的。这就是柏拉图在理式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模仿说”。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是模仿主体,但是他们对模仿对象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知识。即使像荷马这样的“悲剧诗人的领袖”,也不过是“影象制造者”,“和真理隔着三层”,并在《斐德若篇》中把“诗人或是其他模仿的艺术家”排在第六,地位仅仅比奴隶和他的仇敌稍微高一些。

文艺的真实性一直不被柏拉图所承认,其实是为了维护神权以及贵族阶级的统治与利益,都是为其政治目的和利益服务。

二、 创作的原动力——灵感

在《伊安篇》中柏拉图提到:“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附着。”

可见柏拉图认为文学创作主要靠灵感,极具宗教神秘主义色彩。而“灵感说”的核心是迷狂。柏拉图在《斐德若篇》里曾经指出四种迷狂,第一种是诸如女巫的神谕那样的预言迷狂,第二种是组织祈祷去灾时祷告者心理的宗教迷狂;第三种是诗兴;第四种是爱美迷狂。在柏拉图看来,领悟最高的美,绝对的美,显然不能仅仅依赖肉眼,直觉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也不能依赖清醒的大脑,而是要依赖迷狂的心理。因此,这种迷狂是不同于诗人迷狂的哲学家的迷狂。

柏拉图的灵感论触及了灵感所具有的亢奋性、非理性、非自觉性和独创性等特征。

三、 文艺的社会功用

柏拉图的文艺功用论,与他的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柏拉图一直知道文学艺术可以对人心产生深刻的影响,认为文学创作的内容应该成为政治统治和教育年轻人的工具。

“良好”而“适合”的文艺教育,一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二可以培养审美趣味,提高鑒赏能力。因此,柏拉图要求文学艺术家“真正能给人教育,使人得益”,并根据处于上层社会的奴隶主的思想,严格审查古希腊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指出了文艺的三大罪状。

首先,柏拉图如前所述指责模仿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文艺不能给人带来真知真理,只能欺骗愚笨人和小孩子,为文艺列举了第一大罪状。

其次,在柏拉图眼中,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对神灵造成了亵渎,对英雄进行了丑化和抹黑,“最严重的毛病是说谎,而且谎还说得不好”。在柏拉图心目中,神是其理想国中“哲学王”的化身,神权是奴隶主贵族专制的象征。他还特地制定了两条“法律”,对诗人描写神灵的做法进行了规范。

第一,神在本质上是善的。但古希腊诗人大多违反了这条法律。荷马在《伊利昂纪》中写道:宙斯宫门前摆着两个大桶,一桶装着福一桶装着祸;宙斯既赐福,也降祸。埃斯库罗斯也曾说国:“神要想把一家人灭绝,先在那人家种下祸根。”柏拉图认为,这些谩神的话都是不能允许的。

第二,神在本性上是真的。这条法律古希腊诗人也没有遵守。荷马在《奥德修纪》中写道:神们乔装异方的游客,取各种形式周游城市。埃斯库罗斯笔下的阿波罗,也曾预言忒提斯受众神保佑,会终生幸福,她将儿女满堂,都无灾无恙;但后来阿波罗却亲手杀了她的儿子。柏拉图认为,这些渎神的描写都应该激起义愤。柏拉图认为,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应该是理想国保卫者崇拜的偶像,他们必须具备勇敢和节制等“正义”的品质。所谓“勇敢”就是要“不怕死”,“宁愿死不愿败”;既不能遇灾祸就“痛哭流涕”,也不要动不动就“大笑不止”。所谓“节制”,就应该不贪婪,不傲慢;就应该不“爱财”、不“受贿”,不沉溺食色,也不要谩神犯上,不敬父母。然而,荷马史诗中就描写了阿咯琉斯的贪婪、残暴、傲慢等。柏拉图说:“所以我们必须禁止这类故事,免得青年人听到容易做坏事。”

再次,柏拉图还认为,古希腊文艺对理性造成了严重摧残,并在无形中滋润了情欲,这不利于美好心灵的塑造,理性是人性中最好的部分,无理性部分是低劣的,理性部分不好模仿,而模仿无理性部分却非常容易,由此一来,文艺家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谋求名利,就要迎合人性中的低劣成分。悲剧作品滋养了感伤癖,一些人看到悲剧表演,就取笑别人的痛哭,然而,别人的悲伤会让自己受到影响,进而养成女子习气。喜剧性的作品满足“诙谐的欲念”。看到喜剧表演,便逢场作戏,尽量让这种欲念得到满足,结果就不免染上小丑习气。所以,柏拉图对模仿艺术家下了逐客令:必须严格禁止一切模仿性诗进入理想国。

这样柏拉图就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强调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一方面又坚决地否定艺术。但他否定的只是那些以现实为蓝本的摹仿艺术,那些在现实中起了伤风败俗作用的低劣的艺术;相反他提倡一种新的艺术,一种符合建立理想国需要的艺术,一种能够担负起培养人们的美好、高尚心灵的艺术。

柏拉图作为一个极力维护传统的哲学家,强调“理念”是本源,将艺术视为对上帝的模仿,使文艺理论更具宗教色彩,完全沦为宗教的附庸。

作者简介:

王念益,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开放大学。

猜你喜欢
灵感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信封上的小文艺
□文艺范
如何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灵感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
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论动画剧本的选题与构思
浅谈即兴编舞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浪漫雅痞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