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内蒙古印刷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8-01-31 11:30刘军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印刷内蒙古

刘军

摘 要:本文就如何推进内蒙古印刷产业的发展这一问题,从推进内蒙古印刷产业发展的对策和保障措施两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内蒙古;印刷;产业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1B-0010-02

随着全球经济的艰难复苏,我国传统印刷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何全面提升印刷业服务产业、服務群众的供给质量和水平,进而推进内蒙古印刷产业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思索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印刷工作经验,加上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后的体会,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推进内蒙古印刷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印刷业的发展

印刷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的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持产业持续发展。要推广绿色印刷节能环保印刷技术,从环境、材料、装备等方面进行改造。数字印刷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推广和使用,充分体现了新兴技术和传统印刷技术的融合与发展。纳米印刷等各类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动3D等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人才队伍、体制、机制方面需搭建好的发展平台,加快印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绿色印刷是印刷未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区绿色印刷工作推进缓慢,同国家绿色印刷发展规划要求相差很大。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我区1312家印刷企业中,取得绿色印刷资格认证的企业有13家,占全区印刷企业总数的1%。与国家“十二五”期间印刷规划要求的30%比例有很大差距。加快绿色印刷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是重点、兼顾末端治理”的思路,推动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行绿色印刷,使企业在成本、能耗、减排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推动印刷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印刷与其他行业的有效衔接,加大印刷市场的占有率,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水平

现代企业的建设,通过推进生产流程信息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来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结合我区市场需求,以出版物智能印刷为突破口,培育“智慧印厂示范项目”,实现智慧印厂建设。目前,内蒙古出版物以及各大出版社的部分图书印刷向按需印刷、个性印刷、多媒体融合转型;通过新的尝试,建立大数据网络平台,建设蒙古文字库,实现蒙古文、汉文电子图书,中小学教材的电子胶片,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部分包装印刷采取个性化、绿色环保等印刷方式与数字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加强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融合,尝试培育互联网印刷平台。

(四)加大印刷业与新兴产业的延伸与融合

推进印刷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推进新技术与新工艺的使用。2016年下半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已有五家印刷企业尝试新兴产业的融合;部分书刊厂在维持主业提升的基础上,延伸至3D印刷和VR产品的开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设有体验馆。鼓励印刷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五)加强印刷示范企业建设,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截止到2016年底,内蒙古已有5家印刷企业成为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在自治区政府项目和资金上得到了扶持。鼓励示范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集约发展。推动各地印刷采取集聚方式,充分发挥基园区的规模效应。目前、呼和浩特市与通辽市的印刷园区建设初具规模,这对于全区印刷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要,需进一步规范印刷业标准化水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保障产品生产的规范性、生产质量的稳定性,真正达到标准作业,完善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质量检测活动,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国家印刷产品检测中心(分别设于北京、上海、广州)、人民教育出版社等,每年定期对全国印刷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测;我区如内蒙古爱信达教育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家印刷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优秀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合格者予以曝光和依法处理,从而提高全行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

(七)转变发展模式,正确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印刷企业的发展模式,由过去追求数量增长变为追求质量,由粗放经营转变为数字化管理,由资源的依托转变为科技推动生产,促进印刷业向信息化、个性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加快向主动服务型产业转变。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大项目向呼市、包头、鄂尔多斯三个印刷产业带集中,提高集约化程度。鼓励其他盟市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特色产业群。

(八)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完善印刷企业年度数据统计、报告公示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区印刷委托书网上备案,完善印刷企业退出机制。完善企业诚信、信用评价机制,保障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提高行业治理能力,完善行业治理体系。近几年,国家和内蒙古各级文化执法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我区印刷企业进行扫黄打非、“五项管理制度”等方面工作的指导和联合检查,维护了行业秩序,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营造了行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印刷业管理条例》制度的修订,保障五项管理制度的执行,通过年度核验、质量评比等手段,保障印刷经营活动有效监管。建立和完善印刷登记、资质审核制度、印刷品登记、入库出库和残次品销毁等制度,坚持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加强对印刷企业的监管,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推进印刷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印刷委托书和内部资料的信息化网上审批制度。

完善印刷业相关制度,做到全过程监管和控制,依法执政,定期开展行政执法培训,保障印刷行业形成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局、文化执法局、扫黄打非办等部门的协作,改进监管方法,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实现信息共享,保障完成相关部门印刷业许可审批、出口退稅等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竞争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引导扶持,推进企业转型步伐

印刷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通过与财政、金融、税务、各审批、主管部门的协调,按照印刷业“十三五”总体规划要求,需要政策和资金扶持。自2008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在蒙古文印刷方面给予税收政策的优惠,对于印刷企业所承接的蒙古文印刷业务,其所交的税费全部先征后返。区域性税收激励政策可以覆盖企业所得税,所采用的税收奖励方式可采用优惠税率、免税以及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增加利润,对企业的转型、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扶持。目前,继续支持一批绿色印刷产业示范项目,鼓励实施数字化改造重点项目。2018年,我区规模印刷企业在政府资金的扶持下,建设了内蒙古唯一一家试卷秘密载体印刷基地,填补了我区甲级试卷秘密载体印刷方面的一项空白,意义非常。支持各地建设产业园区,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中小型印刷企业的集约发展,有效发挥出版、印刷、职业技能大赛等奖项的活动参与、交流和学习作用,推动印刷产业转型发展的步伐。

(三)专业人才资源的建设是产业发展的保障

加强印刷从业者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管理,培养行业工匠精神,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主要抓好企业领导、经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和完善印刷行业职业资质鉴定,内蒙古印刷协会在印刷职业鉴定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截止到2017年,为我区培养出专业技术人员达1100余人。这几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内蒙古印刷业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聘请北京印刷学院专业讲师,来帮助我区印刷企业培养出一批批印刷专业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内蒙古印刷协会积极组织技能培训,有效完善行业技能鉴定,同时参与国家印刷职业技能大赛,增加行业人员学习、交流和提升的机会。健全和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行业人才资源管理的良好体系模式。

(四)印刷协会进一步发挥好协调、指导作用

加强对内蒙古印刷协会及各行业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依照行业协会章程,根据其职能发挥好协调、监督、服务等职责,进一步强化协会在产业推进、行业规范、标准制定、技能培训、质量评比和行业诚信诸多方面的作用。在新技术的研究和使用、市场形势分析和产业发展方面给予引导。推动印刷协会与各行业组织的沟通,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促使行业自律经营,使协会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振媛.内蒙古新闻出版广电电影电视年鉴2015[J].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12).

[2]孟根.内蒙古转型发展之最大问题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

猜你喜欢
产业印刷内蒙古
神奇“印刷”术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