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滨州看农机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定位

2018-02-01 18:06赵恒章
山东农机化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机化乡村振兴战略机械化

赵恒章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农业机械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在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值得每位农机人深入思考。

一、长足发展,积淀丰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机化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滨州市农机化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以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两全两高”,着力调结构、补短板,拓领域、广服务,延链条、扩规模,农机化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一是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7年底,滨州市农机总动力达438万千瓦,全市拖拉机达7.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3.5万台,联合收获机达1.8万台,农机装备大型化、复式化趋势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物质保证和核心支撑。二是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到2017年底,滨州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2%以上,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以上,棉花、马铃薯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均取得积极进展,农机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三是农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搭建了喻树迅院士工作站、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和滨州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实验室三个科研平台,研发改良了机采棉宽幅覆膜等行距精量播种机、夏棉精量免耕播种机等20多种机具,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创新提升。2017年全市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29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1家,省级示范社18家。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15亿元,为26万乡村农机从业人员人均创收5700元。五是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等活动, 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达到2个,省级示范乡镇达到3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达到46个,农机安全形势呈现趋稳向好态势。六是强机惠农政策更趋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不断优化,补贴方式实行全面敞开,补贴程序更加简捷便民,补贴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三年来,共落实补贴资金3.5亿元,补贴各类机械1.7万台套,受益农户达到1.2万户,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10亿元以上。

当前,滨州农业机械化,不论在农业机械装备基础、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在农机人才培养机制和农机技术机具推广体系建设上,都逐步完善,滨州市农机化发展已迈入中高级发展阶段,进入以机为主向机械化农业转变的新阶段。这些成果积淀和优势资源,为滨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装备支撑和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研究政策,明确方向,牢牢把握农机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定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一着力支撑引领农业变强。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等强机惠农政策,着力增加农业装备、技术有效供给。特别是要增加大马力拖拉机、高效联合收获机、大型粮食烘干机等新式高端农机,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努力突破牧渔林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瓶颈,积极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二着力保障推动农村变美。要积极示范推广和普及应用秸秆离田还田、残膜回收、化肥深施、水肥一体、高效植保等绿色生态农机化技术,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增添农村绿色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培育新型农民,改变落后生产方式,提升现代农业文明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三着力促进带动农民变富。要充分发挥农机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装备支撑、技术引领、人才培育、劳动替代等作用,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让留农村的变身“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实施规模经营致富,让外出的农民流入二三产业,通过打工增收致富。

三、立足当前,埋头苦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农机力量

结合滨州实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机化工作要大力实施好“五大工程”:

一是大力实施“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工程。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畜牧养殖业、海洋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全面机械化,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融合提供装备技术支撑。滨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推动“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大力实施农机农艺融合样板工程。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逐次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1.建立示范基地。在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科技园区,建立“五位一体”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并参照陈学庚院士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模式,先期建设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逐步建立玉米、小麦等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搭建农机化展示平台。与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科技园区管委合作,搭建线上线下农机具展销平台,并利用展销平台,适时举办农机供需见面会,更加精准地落实购机补贴政策。3.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创新与推广应用。借助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着力补齐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机械化短板,力争在牧渔林加各业用工较多、机械基本成熟的环节取得有效突破。

三是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工程。1.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新型高效农机增长。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导向,积极向绿色生态环保机具倾斜,保关键机具机型,保重点需求对象,引导全市农机装备结构向大功率、多功能、智能化发展,向农机合作组织聚集。2.抓深松整地作业助力藏粮于地战略实施。今年计划补助实施深松作业33万亩,补贴资金1155万元,带动全市面上农机深松作业的顺利开展。3.抓好关键农时农机化生产。把三夏、三秋作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战场,大力推广普及精量播种、精准施肥、高效植保、种肥同播、水肥一体、低损收获等农机化技术,推进农机化高质高效发展。4.加强农机依法行政。2018年争创省级示范乡镇2个,示范合作社5个。深入开展“变拖”清理整治巩固提升行动,今年省内的“变拖”号牌收缴整治完成率要达到100%。5.抓好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强化对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修配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组织好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培育激励一批爱农机、善钻研、技能精的“农机工匠”。6.大力加强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引导合作社拉长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推进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在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助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提高自身效益和市场竞争力。2018年新增农机合作社20个,总数达到315个。

四是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工程。1.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结合开展的“抓双联促三大”活动,深化学习讨论、深入调研排查、深度改进提升,真正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得到大洗礼、观念得到大更新、素质得到大提升、活力得到大迸发,为加快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自觉增强推动发展本领。增强学习、创新本领、科学发展、依法行政等本领,为农机化发展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化干部队伍。3.持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继续整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作风保障。

猜你喜欢
农机化乡村振兴战略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