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改编习题 演绎精彩教学

2018-02-01 04:08颜红刘世辉
关键词:改编习题有效性

颜红 刘世辉

摘要:练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有效学习的主要载体之一。练习题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练习题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展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刻地挖掘习题的编排意图和使用价值,要创新地使用练习题,能够在注重教材内容基础性、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凸显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实现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的基础上用活用好习题,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题;改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1-0028-03

練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学生不仅能及时巩固新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利于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精讲例题,认真对待教材课后的练习题,更要有新意的使用习题,挖掘习题的使用价值以及编排意图,用活用好习题。在教材练习题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时,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对习题进行有效精选改编,让练习题紧紧围绕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进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之目的。

一、合理精选习题,夯实教材内容的基础性

练习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练习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展开,也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练习题有着独特的编排体系,有着一定的编排意图,具有鲜明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充分挖掘练习题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知识点后所编排的“做一做”,里面的习题与例题知识点相对应,属于基础性题,考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立足教材,合理精选此类习题,注重基础。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一教学内容,“做一做”中分别出现了“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2.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3.量出 个角的度数。”综合类比,这三道题都围绕例题考查学生量角的方法掌握的情况,大同小异,综合分析,笔者精选了第2题,先让学生用量角器准确量出每个角的度数(里面就含有看量角器的刻度,即第1题和第3题的内容。),再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并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量,学生得出一个角是400,另一个角也是400,两个角相等,并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特性。精选习题,以少胜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课堂教学时间短,周课时节数又少,很难达到将教材所有习题精讲精练,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讨教材,深入分析练习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注重基础,做到有的放矢,最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二、合理改编习题,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不少学生的贪玩、好动常常会将教师搞得焦头烂额。但如果能合理运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能够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设计练习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特点,适当地通过在课堂设置游戏环节来进行教学,从新的形式、新的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形式。如开展知识竞赛、模拟表演、猜谜语等等。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一个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这一教学内容时,在“做一做”中,笔者将习题进行改编,课堂上将全班分为男、女两队,每队推选一名选手,男生拿到9、7、5三张牌,女生拿到8、6、3三张牌,每人每次限出一张牌,各可以出 3次牌,赢两次者为胜,其他学生共同出谋化策,女生队能获胜吗?“打牌游戏”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获胜策略,同时也巩固了新知。并纷纷说,回家也要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一起一决高下呢!

又如,在五年级下册《质数与合数》练习课时,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组织了一个抢答比赛: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哪个数?10以内的质数有多少,分别是哪几个?23是质数还是合数?这时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好胜心,大家都激烈的参与,最后,给得分高的小组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圆满且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如此改编习题,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课上学生的参与性,还给教学内容增添了趣味,合理地利用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一大步。

三、合理改编习题,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做笔头练习以外,还可以将与生活相联系的习题进行改编,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巩固课堂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完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后,笔者将“做一做: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l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长。”“练习六第2题: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走行、骑白行车、乘车)和相应的时间连接起来。”以及“第6题:估计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远。”三道题合为一体,先让学生估计从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再带领学生从教室走到校门口,记录所花的时间;紧接着又带领学生来到操场,沿着250m的环形跑道走了4圈,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长,并记录步行所有的时间,再推测如骑白行车或乘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最后再根据步行1千米的时间以及从教室到校门口所花的时间进行推算,所估算的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是否有理可依。

这样在设置带领学生实践中进行练习的教学环节,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谓一举两得!

四、合理改编习题,突显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仅依赖天赋,更在于后天的练习。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对于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每天布置适量的计算题,提高计算能力;对于分析问题有困难的学生,要指导他们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摒弃偏差多余的思想;对于做题速度慢的学生,对他们每天进行限时训练,严格控制做题时间;对于那些不爱学习数学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發现数学的趣味性。

本学期,我校在省及市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全面推广“速算盒子”作业软件,每天笔者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群里布置梯度不同的作业,如基础题、进阶题、培优题、课内巩固、拓展提高、易错题专练等,不同的作业布置给不同的学生。这样不同层次且多样化、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弥补学习上的不足,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已初显成效,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合理改编习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条条框框的知识点,而应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八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 T-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在教学完第六单元“笔算除法”后,笔者又将这道习题进行了改编教学,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说:“可以用350x20=7000 千克,7000千克=7吨,7吨>5吨,不够吃。”这时,笔者及时点评:这是从乘法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前面第四单元所学习的方法。

有的学生说:“可以将5吨化单位为5000 千克,5000÷20=250千克,250<350,不够吃。”笔者又及时点评:真好,这是先求出5吨如果要吃够20天的话,每天只能吃到250千克,用到这一单元前面所学的除法口算的知识。

还有的学生说;“还可以用5000÷350≈14天,14<20,不够吃。”笔者点评道:这用到的是刚刚所学的笔算除法里的知识。

通过对这道练习题的改编再利用,不仅加强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还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现出了数学的应用价值,突破了教学难点。

习题在小学数学中占很大的比重,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仔细研讨教材,深入分析练习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注重基础,立足教材,有意识得向课外扩展,在现有练习题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时,要大胆地对习题进行有效择选改编,让练习题能够紧紧围绕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进行,通过对习题的合理精选与改编,将数学融人生活,并且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演绎出高效的教学,演绎出精彩的教学,从而让学生理解数学、喜欢数学并爱上数学!

猜你喜欢
改编习题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