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旅游资源在景区开发中的利用研究

2018-02-02 18:12王盟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边城湘西文学

王盟

本文从对文学旅游资源的过往研究入手,以边城茶峒为研究对象,针对边城茶峒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文献分析法把握其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从而对边城茶峒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据此提出其今后发展的建议。

文学自古就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大量的文学作品因风景而产生,而特定景观也因文学作品的传播而扬名于世。文学作品以对环境的描写将旅游资源形象化、特色化,以对人物的刻画及事件的发展丰富旅游资源的内涵,进而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更为概括地说,即“文学兴游”“文学促游”“文学导游”三方面的价值。基于两者间的关系及趋势,研究其融和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在旅游学领域,文学旅游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分支。“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利用其知名度和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各自的审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本运用语言所创造的人物、场景、情节等,使游人置身其中,通过审美作用,得到全方位的物质、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触动读者的灵魂,激起读者想要实地一游的冲动。而这种吸引物,即可理解为文学旅游资源。

一、文学旅游资源

(一)相关研究回顾

国外学者多将文学旅游理解为遗产旅游的一支进行研究,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走访调查、田野作业等途径展开对文学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探究。对于文学旅游资源的诸多内涵少有作为专题论述,只将其归纳为与文学作者及文学作品相关的旅游吸引物。

反观国内,兆康等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对文学旅游的特点、价值及开发进行了基本的归纳。肖洪根在说明了文学旅游资源的形态及其吸引力的基础上,从产品的角度分析了开发、消费和促销三者对文学旅游景观产品的意义。王军华以宏观的视角,结合旅游要素,阐述了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含义,并进行了初步分类。余靖华立意创新,提出“文学旅游附加值”的概念,进而重新对文学旅游资源作出定义,又由此出发,探讨了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刘晨的研究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建构了一个以凤凰古城为模板的旅游地社会文化模型,指出沈从文作品所构建的文学中的“湘西世界”、旅游经营者所开发的“现实中的边城”与旅游者“口碑中的凤凰古城”共同构建了“想象中的凤凰古城”,并使之公共化。

总体来讲,国内学者对文学旅游资源的研究渐入佳境,但仍有不足。比如,对文学旅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为直观描述,难以与其他旅游资源明确区分;又如,在对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主要是针对个例,利用文学作品促销相关产品,缺乏系统的理论性研究。

(二)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

目前,比较受认可的对旅游资源的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稱为旅游资源。”从中可以发现: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造的;既可以是物质的、有形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无形的。

文学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活动(H)——艺术(HB)——文学艺术作品(HBB),有学者将之定义为“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并依附于物质而存在的,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人文旅游资源。它既包括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旅游景观”。

需要说明的是,文学旅游资源是从获得旅游体验的角度对旅游资源内涵的拓展,而不是一种新创的资源类型。从理论上讲,在一定的开发条件下,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有转化为文学旅游资源的可能性。因为,旅游者各自文学修养等存在差异,对同一旅游资源的感知不同也是正常的。

(三)文学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既是空间行为,又是审美活动,加之独特的人文魅力,使文学旅游资源具有了丰富的特征,如写意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很难单独存在,文学旅游资源更对实体景观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同一景观中常存在多种特质。

(四)文学旅游资源的分类

西方国家主要从属性的角度,将旅游吸引物分为人造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国内学术界则普遍采用“二分法”,分为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具体到文学旅游资源则主要以景观的“实”与“虚”进行区分。

1.实体文学旅游资源

实体文学旅游资源主要指与作家或作品有关的实景旅游资源,如故事发生地、作家故居、宗祠墓地等。

2.非实体文学旅游资源

非实体文学旅游资源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只停留在文字形式。对这一类文学旅游资源的理解可以与旅游三要素结合来看:与旅游客体的结合就是文学作品与实景旅游资源(或旅游地)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旅游主体的结合强调实体景观对旅游者产生影响,进而创作出文学作品的结果;与旅游媒体的结合即是指文学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例如“旅游指南”类产品。

二、案例说明

(一)《边城》以及沈从文的“文学湘西世界”

文学是对现实的审美反映,能引发人们内心的愉悦。沈从文先生“把笔触伸入湘西人们的心中,写出了他们远离尘嚣的淳朴人性,又勾勒出山水的秀美,带有原始色彩的民俗”,写出了一个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文学湘西世界。当读者读到《边城》等作品,被吸引着主动去了解更为广泛的信息时,这种阅读就不再只局限于文学,它在潜移默化之中建构了一个“湘西印象”,进而触发人们去实地印证的动机。

(二)边城茶峒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便是小说《边城》的首段,文中的“茶峒”并非作者杜撰,它就在今天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毗邻贵州松桃和重庆秀山。作为湘黔川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茶峒早已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当然,让茶峒真正为人所知的还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当年沈从文随军入川在茶峒停驻,他被这里淳朴的人文风俗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所打动,后便以茶峒为背景创作了小说。就在茶峒镇建设翠翠岛、邀请名家镌刻《边城》石碑、改造老街大兴发展之时,重庆秀山县依据地缘关系开始积极倡导“大边城”概念。随着茶峒的文学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茶峒镇改名为“边城镇”,并不断加强规划建设。2007年底,边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endprint

然而,茶峒的真正竞争者是同处湘西地区的凤凰古城。因沈从文先生本是凤凰人,加上景观资源相似,营销宣传得当等诸多因素,凤凰古城已俨然成为印象中《边城》故事的发生地。诸如“在湘黔两省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叫凤凰的县城。这里青山绿水,民风古朴,景色如画,是旅游访古的好去处。它就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代表作《边城》描写的地方”。类似的表述不胜枚举。又如,《团结报》在2014年1月刊发了以《边城茶峒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为题的文章,其中提到“以《边城》为蓝本结合花垣历史及苗族风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策划一台具有边城特色的乡村舞台剧,打造印象边城·茶峒之乡村夜”。结果,就在同年3月,《烟雨凤凰》便在凤凰开演,这台以《边城》内容为剧情,吸收民俗元素而成的舞台剧被称为“湘西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在这种大环境下,即便是阅读过小说原著的旅游者也很容易受到先入为主思想的影响,而“受伤”的无疑就是边城茶峒景区。要想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树立自身旅游发展的旗帜,边城茶峒有必要充分了解自身、做出积极改变。

三、边城茶峒旅游资源SWOT分析

SWOT模型分析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旅游开发的战略分析方法,也称态势分析法。它通过对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方面因素的调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后,进行全面分析,以此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制定相应的具体战略。

(一)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茶峒位于湘渝黔边境的黄金旅游带以及凤凰—梵净山—黄果树瀑布—重庆—三峡—张家界跨省市旅游圈的交叉点,结合便利的交通网络,具有沟通南北、启承东西的重要意义。

2.资源丰富,可利用率高

茶峒冬暖夏凉,这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更赋予了茶峒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竹木、板栗、茶叶等农林产品为各类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茶峒也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文字;因苗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而造就的多元文化融汇;屡次的战乱和动荡带来的清朝以来政府对少数民族进行文化、政治、军事全方位的统治历史;还有极富地域特色、因势而造的吊脚楼等各式建筑,无一不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审美情趣和独特的文化精神,是民族文化与社会生活融合的直接反映。

3.客源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对边城茶峒旅游资源的越发重视和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业界学者也开始予以关注,加之《边城》等作品的不朽相传,边城茶峒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虽然湘西地区目前还没有规模宏大的城市,但是根据规划,到2020年,张家界、怀化、吉首等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将超过35万,这表明湘西地区周边的客源市场潜力可观。

(二)劣势分析

1.缺少科学持久的发展规划

湘西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风格,但在区域内有严重的趋同性,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多发,同时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文化内涵没能得到充分体现,与临近景区协调较少,因而在整体环境中并没有突出优势。

2.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

对于盲目开发旅游资源的现象,一部分是因为行业管理混乱,造成景点的重复建设甚至景观被破坏;另一部分则是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可能被忽略,得不到深层次开发,造成资源的浪费。

3.市场意识淡薄

大部分景区内的村民还处在坐等游客的状态,不善于或者不会利用市场营销手段来吸引客流,有些较偏远的景点甚至没有相应的路线标志。

4.旅游基礎服务及设施建设滞后

(1)饮食方面有一定特色,但档次和制作水平一般,且卫生条件不佳。(2)特色商品多来源于义乌等地,只有少量土特产;经营种类雷同,且没有知识产权保护,难以产生品牌效应,扩大市场竞争力。(3)高档次宾馆、饭店偏少,接待服务质量不高,但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城市化倾向,失去民族特色。

5.旅游开发资金不足

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等难点。茶峒地处老、少、边、穷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资金紧缺将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

(三)机遇分析

1.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输出国。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间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急剧增加,旅游客源市场膨胀式增长。对于充满民族特色的茶峒,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规划

国家加大对中西部的开发力度,这有利于借助政策效应,促进区域内旅游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协作,进而加速旅游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湖南省出台的《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更是明确了湘西州“神秘湘西游”的旅游定位,突出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山水风光三大特色,着力打造湘西旅游品牌,推进湘西旅游经济一体化。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使得湘赣鄂“中三角”成为与“长三角”同等的国家级城市群。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三省在汽车等主要产业上相似度过高,合作空间亟待拓宽,而交通、旅游等方面却是短期内最容易取得显著效果的领域。

(四)威胁分析

1.旅游需求差异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也在不断进步,需求更加多样、细致,更注重旅游活动的整体感受,表现出旅游需求的不断差异化。这就要求旅游产品必须持续丰富,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2.旅游资源趋同

虽然茶峒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与邻近的凤凰古城、张家界、梵净山等景区相比较,在各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湘西民族风情浓郁,在较大地域内都有影响,周边的同类景区都有一定的竞争力。endprint

四、边城茶峒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积极融入“大湘西”旅游圈

顺应当前旅游学研究的热门趋势,很多学者对湘西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提到“区域形象设计”这一概念,其中涉及或可将茶峒纳入的主要有“大湘西”“大边城”“酉水风光带”。三者虽各有依据,但笔者认为“大边城”和“酉水风光带”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贵州松桃和重庆秀山只是依靠地缘关系毗邻茶峒而与《边城》“结缘”,本身就有附会之嫌,而且它们与茶峒所共同打造的“大边城”跨省市、跨地区,合作难度加大且依然很难挑战凤凰古城的地位;“酉水风光带”串联了边城茶峒、芙蓉镇(王村)、里耶镇等景点,能够展现出湘西风光,但在最重要的整体影响力方面远不及“大湘西”,失去了区域发展的一大意义。

“大湘西”规划则没有上述弊端,甚至可以将张家界、凤凰等景区吸纳进来,提升影响力的同时更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而对于《边城》这一文学旅游资源,现阶段的茶峒完全无力与凤凰争胜,可以采取“迂回戰术”,即依靠“大湘西”区域旅游吸引游客,引导游客“意外发现”《边城》真实的故事发生地,满足游客猎奇心理,谋求口耳相传的口碑效应,“其实茶峒才是真正的边城”。

(二)统筹规划,拓宽思路

文学旅游资源知名度的大小、文学作品大众化的程度、拟开发场所原有吸引力的多寡等因素,决定了这一原则。另外,在兼顾景观文本意义、文化内涵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保证产品开发的经济效益,这是保障开发的根本推力。立足产品本身,坚持市场导向,文学旅游产品才会适销对路,产品的形态也才可能达到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发展佳境。

“大湘西”旅游圈的症结在于旅游资源趋同。茶峒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自身品牌,开发个性化、精品化的旅游产品。比如,依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拓展“鸡鸣三省”新思路;依托传统民俗文化开发如苗族的“赶秋”、土家族的“大摆手”等节会活动,苗族扎染等兼具人文特色与娱乐性的可参与项目等。

(三)完善基础建设,提升综合实力

通过“大湘西”旅游圈对旅游资源的规划与整合,加之自身发展措施所带来的整体改观,这样呈现在旅游者面前的旅游产品如果被比作舞台上的演出的话,茶峒还有一些“舞台下的真功夫”要练就——基础性、保障性工作的建设。

1.资源保护为主,加强居民教育

科学规划结合严格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景观资源遭到破坏式开发,但在景区营运过程中的维护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特别要注意对当地居民的教育,让居民们认识到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及经济发展三者间的关系,促使他们自觉参与。

2.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

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不单单取决于满眼山光水色的狭义上的旅游体验,更来源于对旅游地、旅游过程的整体感受,细致到诸如垃圾桶、厕所的设置密度和整洁程度,景区标识是否明确,等等。同时,要不断完善游客中心职能,使景区得到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同步提升。

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旅游影响

第一,通过网络平台宣传边城茶峒。出游前查攻略、回家后写游记,这已成为当今旅游的一套“标准流程”,对网络的依赖不言自明。第二,与知名媒体合作,在形式上可做极大丰富。比如2015年4月,江西龙虎山协同知名媒体人杨澜共同推出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该演出整合了大量的名人效应,结合了景区特色,既是旅游产品的开发,更是一次成功的旅游推广宣传。

五、结语

本文首先对文学旅游资源研究现状作了概述;其次对边城茶峒的地域特征以及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说明;再针对边城茶峒旅游资源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文献分析法把握其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从而对边城茶峒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研究其接下来的发展策略提供了依据。边城茶峒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不断加强文学资源与景观资源的整合、自身资源与周边资源的整合,不能偏执于文学旅游资源,要拓宽开发思路,完善基础建设,使旅游开发更科学,也更见成效。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国际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边城湘西文学
边城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欢乐湘西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湘西 国画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