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校园的移动互联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2018-02-02 05:40孙毅高原何娇丽张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孙毅+高原+何娇丽+张云

摘要:该文主要针对智慧校园的移动互联技术进行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逐渐成熟,其在各个行业开始渗透,教育领域中互联网技术应用也开始加强,在与教育深刻融合的基础上,智慧校园应运而生,智慧校园很好地推动了教学改革信息化的实现,结合智慧校园在移动互联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基础,结合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标准为基础,根据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为基本框架,将校园已有信息系统与新建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无缝集成,将数据化信息校园形式应用到最大化。校园数据能够有效集成,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以及应用重点等为智慧校园管理创新主线,真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形式,同时保证校园管理的先进性以及开放性。准确、高效、及时提供信息数字化服务,采用APP登录的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以及效率。

关键词:指挥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研究现状;移动互联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1-0039-02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数字化的校园建设非常迫切,尤其是高等院校逐渐进入到新一轮的改革建设中,整体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信息化时代到来。当然信息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涉及很多信息技术,如物联网的发展及云计算的推动等,大数据技术逐渐应用到校园建设中,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存储量的增加、共享平台的建设、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等,都会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将其推向智能化发展方向。移动互联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很好地提高了教学体验,同时改善了教学效率,并且通过拓展数据存储平台的内存,提高了高校教学的效率。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及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1 移动互联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1 一站式服务

当前智慧校园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过于重视管理,疏于校园服务方面的建设与管理,这样便会导致校园的一些服务不能正常提供,同时也不能满足师生的全方面信息服务,也会严重影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同时降低信息化投资效率。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求提高教育服务,积极采用一站式服务,不断推动教育改革的实现,同时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1],当然还需要重视对教学业务进行整合贯通,能够利用信息门户的服务性质,提供一站式教学服务。

1.2 标准化

智慧校园建设中,移动互联技术是重要的教学改革,在传统信息化建设中,各种教学业务均是部门之间主导完成,然而在技术上以及功能上缺少科学的规划,基本上只能满足当时的发展需要,或者满足局部教育的需要等。由于传统的信息建设项目均由各部门单独完成,独立进行维护,在管理上没有形成科学和统一的管理,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信息效果大不如前,需要重新进行系统建设,这样对智慧校园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十分不利,还会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针对这一现象,要求智慧校园的移动互联技术必须实现统一的建设标准,同时建设统一的管理体系,对其后期的发展应用等进行长期规划,保证智慧校园的长远应用。

1.3 开放性

智慧校园中,应用系统包含独立的开发平台,同时由于信息存储数据库以及具体运行的环境等存在很多不同,相对而言缺少一定的统一性[2]。在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基础上,系统应用及需要的教育资源逐渐增多,而具体的应用缺少科学的组织以及管理,加之移动互联技术在升级期间存在一定的风险,导致技术维护等后期费用越来越高。在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实践期间,要求智慧校园保证开放性建设平台,针对未来的发展变化提供更多帮助,保证其能够开放性的建设完善,同时为信息技术的维护提供方便。

1.4 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是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实际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并没有真正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原因在于各种数据在管理上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系统不能更好地提供数据交换和管理等功能,加之部分数据在应用期间存在跨部门现象,所以很多数据还是依靠手工传递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传递[3]。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求积极实现数据共享,完善数据共享管理机制以及管理规范,真正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保证各系统的协调发展。

2 智慧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研究现状

信息化建设的不断研究和分析,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很多发展机遇,当前校园建设中,骨干网络已经建设成功并实现运行。智慧校园移动互联技术中的部分技术形式也逐渐发展成熟,为校园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很多成果。智慧校园移动互联部分技术的应用,为校园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同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然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 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不全面,存在很多信息孤岛[4]。比如说校园的政教处、财务处以及人事部等,数据信息都是独立管理,相互之间数据交流并不及时。

2)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平台与集中应用平台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加上信息化技术手段缺失,系统都是独立运行,缺少一定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加上重视管理轻视服务的管理理念,导致移动互联技术不能很好的应用,体验效果受到影响。

3) 单一的信息系统管理方式,信息很难得到全面的收集,加上学校信息查询以及决策等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所以系统产生的效益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例如校园中教务方面的管理、图书馆管理等都在其中[5]。

3 移动互联技术

對于智慧校园来讲,移动互联技术建设需要从以下几项技术中进行研究,其需要科学的建设平台作为支持,具体构架体系如图1所示:

3.1 门户子系统

所谓门户子系统,主要是应用SSO技术为基础,采用更高级的安全框架作为技术支持,针对各个管理节点中的松散问题进行耦合性改革,同时利用J2EE技术支撑其中的视图管理。该系统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UME自主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可以设置用户站点,根据用户站点为基础,设定WAP实际应用管理节点,结合智慧校园主导系统支持子系统的应用运行。第二,根据与UME相关的其他系统为接入点,实现移动互联技术的全面应用。例如我国成都中医药大学,其图书馆系统以及教务系统等都采用这种技术手段,针对具体运行的数据提出准确的分析,为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6]。第三,NME商业数据应用系统,能够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业务分析以及数据统计、查询等功能。endprint

3.2 信息服务接入子系统

移动互联技术中的UME信息服务技术,需要寻找固定的信息接收端口,同时可以将所有数据接受信息实施格式化操作,同时这种技术形式还能够将教育信息及时上传至教育部门以及信息产业部门等,制定适当的信息管理形式以及标准,形成详细的信息组件,信息组件中能够将不符合信息转换的内容进行转换统一,信息存储更加便捷;需要采用内部接入通道的形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具有便捷、迅速的特点,属于迅速访问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自身对系统的调整,对智慧校园的所有数据库进行访问[7]。外部的接入通道也属于子系统的一部分,其通过系统端口直接进入到UME系统中。然而这方面安全性要求非常高,需要选择适当的核算手段才能计算,同时需要通过对自身各种业务进行计算处理进而将业务与信道之间进行连接,实现UME的快速处理。

3.3 信息总线服务

信息总线服务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升级,这种技术的应用实现,需要应用专用体系为载体,将信息进行快速传递,其中包含内核,能够快速记录所发生的数据信息,同时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信息总线服务中的VME属于大型应用平台,对移动互联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在保证性能稳定的基础上应用实施[8]。总线服务中,支持信息技术的集群模式,能够自动对负载进行均衡调整,同时内核、自动均衡以及集群模式等形成当前信息技术非常常用的网络部署方式,属于信息收集以及整理归类等专用平台,在很多高校中均有应用。这种技术支持网络电信的应用,当然在技术安全方面需要提高注意力,保证安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转移,保证信息持久性的特点,为数据安全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

3.4 数据库支撑体系

数据库支撑体系主要基于SQL SERVER 2008的前提下构建的移动互联技术平台,这种技术支撑体系被称之为页锁,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可以对频繁访问的系统进行锁定,然而在分析效率上还有待改进,整体来讲效率较低。虽然该系统的常用方向为特务处理,但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升级的基础上,这种技术逐渐开始支持集群运行,并且能够对失效的数据进行转移处理,及时将数据信息进行分区,各项技术指标不断提升,并且同时满足了智慧校园的要求。数据库系统管理中,存储门户系统需要很多的配备信息,这些信息需要经过详细的分析处理才能使用,各校针对自身发展以及智慧校园建设要求为根据,抽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中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规避,这样就能够处理存储系统,为数据处理提供更多的空间,能够提升信息访问的效率,实现真正的远程控制。

4 结束语

总之,智慧校园建设期间,需要根据移动互联技术为基础,从以上几点中分析出移动互联技术升级以及实践方案,从而推动移动互联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的应用,同时促进智慧校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伟,龚畅.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实现[J]. 科技经济导刊,2016(31):26-27.

[2] 张翠红. 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初探[J]. 职教通讯,2017(6):71-73.

[3] 严思静.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4):40-41.

[4] 马建斌. 高校“互联网+智慧校园”技术发展与应用浅议[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30-31.

[5] 范小春,陸勇,陶亮. 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高校智慧校园的构建研究[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7,33(1):52-55.

[6] 杨剑勇. 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服务管理转型探讨[J]. 中国领导科学,2017,(03):46-49.

[7] 丁海霞.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设计[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2):52-53.

[8] 时路. 智慧校园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及校园办公自动化发展中的创新[J]. 电子制作,2015(7):137-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高地应力判释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