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与诊断评价系统研究与设计

2018-02-02 11:01何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反馈诊断教学质量

何军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和《安徽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如何稳步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诊断系统成为各高校研究的重点。教学质量管理与诊断的五个主体是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分层细化,缺一不可。该文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现状中发现并梳理问题,简单描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诊断方法,针对日常教学质量如何诊断这一重点问题,设计出符合所在学院特色的“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与诊断评价系统”,通过系统管控,用数据说话,使教学过程可监控、可诊断、可整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诊断;评价;教学质量;反馈;监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1-0084-03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满足社会的需求,但目前似乎处于一种“企业招不到好员工、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好工作” 的尴尬境地。归根结底,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要从现有的问题入手,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编制,到课程教学的过程监控,再到课程教学效果,最后综合对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诊断工作涉及面过大,本文选取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与诊断评价这一子模块进行研究,并设计出相应的系统。

1 需求分析

以作者所在院校为例,目前的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问题及诊断对策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关系到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否就业重要因素,但其制定及审核的过程过于随意。没有校企合作的专业,由专业带头人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交由教学系部审核,教学系部审核后交由教务管理部门审核。看似严密的审核流程,主要是应对学院政策的一些规定动作,对基础类课程及课时数进行核对,而对专业课程的选取几乎无监管。有校企合作的专业,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也仅仅增加部分对应工作岗位的实训课程。

目前的互联网培训企业收取巨额培训费,其生源却呈增长趋势。近几年不断涌现的在线课堂平台,如网易云课堂、百度传课、慕课网等,有很多企业大牛开设付费精品课程,购买者有增无减。说明在企业对人才需求是最直接的,所以互联网培训企业的课程设置是优于高校的,值得我们借鉴。

所以,高校应加大和互联网培训企业的合作力度,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取长补短,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以适应社会企业需求。在实施过程中设立相应的监管机制,由教务部门、教学系部、教研室主任三层次共同监管,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采取院校、教师、学生(尤其是该专业毕业生)、企业、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相结合的形式,形成内外结合更为立体的评价机制。例如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单个课程的优劣及趋势等。最终根据综合调查的数据,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诊断方案,对专业方向进行调整,形成科学决策,并持续发展。

1.2 教学检查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检查只针对教师,学生的检查则处于一片空白,缺少监管。对教师的教学检查主要学生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

学生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教学系部召开学生座谈会,每个班级选取1-2名学生对其任课教师给出评价,一般情况“报喜不报忧”,只会提出少量问题,作为教学系部给任课教师打分的标准;二是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教师测评的线上打分,但情况过于混乱,以笔者所见,有些学生甚至在不知道教师姓名的情况下就胡乱打分,很难成为事实依据。

教学督导检查采取的是期初、期中、期末抽查的制度,上交材料有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程讲稿(电子课件)、学生作业、听课记录等。若上的是老课程,教师几乎都不需要再准备任何材料,只需对以往材料的时间进行修改即可。教学督导室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打分,然后反馈给教学系部,由教学系部反馈给相关教师。

1.3 课堂教学实施的问题

学生能否学到知识,教师是否认真教学,课程教学这一实施阶段才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这里包括了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等内容。但在这些最重要的环节中,仅仅只是检查教师的迟到、早退和随意调课等问题,完全处于监管空白地带。

1.4 检查结果的反馈及改进问题

教师测评采取“学生打分+系部打分”的综合模式,最终呈现给教师一个测评得分,测评优秀教师有奖励,其他教师无任何惩罚措施。教学督导检查最终的反馈也是一个得分,不构成任何影响。同时作为重要依据的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平时成绩、学生卷面成绩则没有纳入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任何分析数据。

2 角色功能设计

课程教学质量诊断系统的角色有教师、学生、教务管理人员(含督导室、教务处、教学系部)和系统管理员。

2.1 教师

教师是该系统的主要角色,设计如下功能:能够根据校历和授课任务书制定授课课程的授课计划;能够根据自己制定的授课计划上传相应的教学资料;能够对发布和批改作业进行管理;能够进行考勤;能够录入课堂互动信息;能够录入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能够在课程结束后看到教学工作的整改方案;能够维护个人基础信息;能够维护个人密码。

2.2 学生

设计如下功能:能够查看个人的测评权重及计算方式;能够根据教师制定的授课计划进行评价;能够在线提交作业;能够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能够在课程结束后看到学习的整改方案;能够维护个人基础信息;能够维护个人密码。

2.3 教务管理人员

设计如下功能:能够导入课程相关数据;能够按照政策制定学年校历;能够设置学生测评权重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教师制定的授课计划、教学资料和学生作业进行抽查、评价;能够根据教师教学工作的数据分析及评价结果给出整改方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据分析及评价结果给出整改方案;能够设置教师和学生评价的计算方法;能够维护个人基礎信息;能够维护个人密码。endprint

2.4 系統管理员

设计如下功能:能够对教师、学生和课程数据进行管理;能够对角色类型进行管理;能够对用户的角色权限进行管理;能够对学校机构进行管理;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恢复管理;能够对用户日志进行管理;能够对课程评价和教师评价的规则进行管理;能够对基础数据进行查询和导出管理;能够对数据分析功能进行管理;能够维护个人基础信息;能够维护个人密码。

3 系统功能设计

由上述需求分析,将系统功能分为7个子模块,分别是基础管理、用户管理、授课计划管理、授课文件管理、作业管理、评价管理和整改方案管理。整体功能设计见图1所示。

基础管理中主要是针对系统的设置、数据、安全、课程及校历进行维护。用户管理是对教师、学生、管理员、用户角色和角色分配进行管理。授课计划管理是为教师在线制定教学计划而设计的功能,不仅能够方便老师快速制定教学计划,同时方便检查教学进度。授课文件管理是让老师根据自己制定的授课计划对应的时间点上传相应的文件,将传统的教学考核转移到线上进行,更公开透明。评价管理则是根据学院的政策规定,针对不同的角色设置相应的评价计算方式。整改方案管理同理。

4 数据库设计

根据上述的角色分析和系统功能分析,设计如下数据表。1)系统基本信息表;2)管理员用户表;3)教师基本信息表;4)学生基本信息表;5)课程信息表;6)校历信息表;7)授课计划信息表;8)授课文件信息表;9)作业信息表;10)教师测评信息表;11)教师评价模型信息表;12)学生测评信息表;13)学生评价模型信息表;14)课程评价信息表;15)课程评价模型信息表;16)整改方案信息表。因整体数据库设计数据过于庞大,此处给出教师测评信息表的E-R图(见图2)及逻辑结构(见表1)。

5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主要面对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简单来说,就是“诊”教师、“诊”学生。针对教师,将教学检查、课堂教学和评价反馈纳入到系统中;针对学生,将考勤、作业、课堂互动、课程成绩和其他课程成绩纳入到系统中。

建立教师教学的评价模型,使用学校校历的时间节点编写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相应教学点上传相应的授课文件,便于系统管控教学进度。最终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及系部评价形成过程化综合考核。针对教师教学工作诊断流程如图3所示。

全面建立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历史成绩情况、历史出勤情况、辅导员行为档案评价和综合测评情况分析得出学生历史测评权重。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考勤出勤情况、作业提交情况、作业成绩、课堂互动情况和期末成绩进行分析得出本课程测评权重。结合学生历史测评权重和本课程测试权重得出学生最新测评权重,该权重作为学生评价老师的重要依据,若权重过低,评教分直接做无效处理。

学生的考评成绩则使用考勤+作业提交+作业成绩+课堂互动+期末成绩进行汇总得出,针对每一块数据进行分析,诊断问题,分析其学习过程中成败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整改方案,及时反馈、跟踪。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诊断流程如图4所示。

6 结束语

本系统从全院的教学质量管理和诊断入手,选取日常教学质量管理和诊断评价部分深入,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需求,并设计出相应的系统。特色如下:1)根据教务管理部门发布的校历编写教学计划,时间点对应,能够有效杜绝上完课再补材料的情况;2)根据教学计划时间点上传相应的授课文件,便于教学系部、教务处和督导室检查;3)设置学生的评价权重,有效规避教学评价学生乱打分的情况;4)针对学生评价,开发评价分析模块,有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管和整改。

教学质量管理和诊断评价是一项日常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有了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诊断和整改,确保教学质量能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国泰. 基于Web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与诊断平台设计与实现[D].长春: 吉林大学, 2016.

[2] 李海林. 课堂教学诊断系统的建设与运用[J]. 现代教学, 2010(9):10.

[3] 代天真, 李如密. 课堂教学诊断:价值、内容及策略[J]. 全球教育展望, 2010(4):41-43.

[4] 胡庆芳. 思想理论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 2009(4):41-47.

[5] 赵慧敏, 赵红梅.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五纵横一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培训, 2014(2):117.

[6] 李晓燕.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刍议[J]. 文教资料, 2017(6):296-297.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馈诊断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扬”和“忽视”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