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政支农的效率问题研究

2018-02-02 11:26张建国郭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广西

张建国+郭平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脱贫的关键,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主要通过农业政策来实现。以1991—2014年广西农业生产数据为基础,阐述广西农业财政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从边际论的角度对广西财政支农的效率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广西农业生产进入平稳阶段,但财政支农规模偏低,财政支农投入效率有限;财政支农的生产性特征偏离农业需求的实际。为此提出了广西财政支农的建议,应适度提高两级财政支农规模,协调财政与其他农业政策,协调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合理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跟踪更新机制等。最终在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的基础上,完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财政支农;效率模型;农业现代化;边际论;广西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1-0141-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1.036

Abstrac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he key to realiz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and a country mainly promote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rough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Based on the 1991-2014 data abou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Guangxi, the relation between agriculture public finance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uangxi was expounded, and the efficiency pattern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in Guangxi was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marginal the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waday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ve reached a stable phase, but the scale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was still at a low level, th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efficiency was limited,and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deviated from the fact of agricultural needs in Guangxi. Therefore, proposals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were offered as following: properly improving the scale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from two levels, coordinating the financial and other agricultural policy, dealing with reasonable investment between public capital and private capital, establishing the tracking and updat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and so on, finally to complete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and realiz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Key words: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efficiency model;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marginal theory;Guangxi

農业是国家基础产业,对国家经济安全起到基础性作用。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走向起着引导作用。自古以来,政府以农业政策对农业产生影响,国家农业政策主要通过货币支持这一表现形式进行。农业发展的投入成本可以分为内在投入和外来投入两个部分,内在投入主要是指农户个人为满足农业发展而进行的土地、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的投入;而外来投入是农户以外的个体或单位的投入,又可以具体分为政府投入和民间投入。根据中国国情分析,民间对农业投入是有限的,因篇幅有限,这里不再具体研究。政府投入则主要通过财政支农的方式进行。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发展真正进入市场时代,为满足市场充分合理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开始对农业投入成本进行研究,以实现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本研究正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生产中,财政支农的最小化,以求农业产值最大化(即利润最大化)这类假设进行的。

1 农业财政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财政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马斯格雷夫认为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共支出也是不同的[1]。阿道夫·瓦格纳在其“瓦格纳法则”中进一步提出政府支出应该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这明确提出了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关系[2]。魏朗[3]在对中国五年的农业经济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证实财政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0%左右。但吴晶等[4]提出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是即促进又制约的。这就说明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支出是必然的,但支出规模却是有界限的。为提高资源合理利用,很多学者更加关注财政支出的效率问题研究。萨缪尔森从供给效率方向提出公共品供给有效规律,即单人与公共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所有私人品与公共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5]。何振国[6]提出财政支出规模只有等于客观要求,否则其效率都是不可取的。李燕凌[7]通过DEA-Tobit模型提出采取合适的财政投入产出匹配政策是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的关键。综上所述,对农业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大多集中在财政支出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以及通过DEA模型或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的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从上述梳理中不难看出,很多学者对财政支农的效率问题研究停留在合适规模财政支农的层面,而缺乏细致研究,对于国家财政支农的实践缺乏可操作性。本研究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发展二十多年的实践,尝试通过边际论的视角对财政支农的规模贡献问题进行深化研究。endprint

2 广西农业财政与农业发展

广西是中国农业大省,地处中国-东盟贸易区的核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这为广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及走出去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受地形地势影响,广西一直以来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广西虽然面积宽广,但是耕地面积占比很小,人地矛盾还比较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4年广西农业增加值占到国民经济发展15.4%,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却只有6.4%。为进一步提高广西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有限财政支农的贡献,以广西1991—2014年农业数据为基础,对地方农业财政支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贡献程度进行研究。

1991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场农业的起点。基于此,选取广西1991—2014年的农业数据(图1)进行分析,广西农业总产值总体上呈爬升趋势,尤其是在2006年农业税取消之后,该趋势更加明显;广西財政支农投入虽然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不明显。由此可知,广西农业总产值与财政支农投入具有同相关系,可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验证农业财政投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广西1991—2014年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支农两个变量进行回归检验,财政支农支出为常量,农业产值为因变量。在财政支农对农业总产值的回归模型(表1)中发现,该模型调整后的判定系数(调整R2)为0.950 1,而财政支农支出的尾概率值(Sig.)为0.000 0,这说明财政支农变量与农业总产值具有显著性关系。这和前人研究成果一致,说明广西农业经济也同样遵循财政投入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一般规律。

3 广西财政支农的效率模型

财政支农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也导致很多学者的研究集中在财政支农是否有效方面,而对效率规模方面的研究不深。为对二者显著性关系进行深化研究,运用边际论对广西财政支农的效率规模进行计算。农业生产是一个持续过程,生产力的提高更是无法在短期内显现。因此,在对短期农业生产的研究中,生产技术提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忽略。为方便研究,假设农业生产投入只包括两个方面,即固定投入和财政投入。内在投入受多方面限制,一般难以变化,归为固定投入。由于内在投入因素难以变化的特征,该效率分析模型为地方短期财政支农效率模型。1991—2014年广西财政支农投入情况如表2所示[8,9]。其中,R表示农业产值;Q表示农业产量;C表示财政投入;TC表示总投入;AC表示平均投入;MR表示边际产值;MP表示边际产量;MC表示边际投入。数据来源于历年广西统计年鉴,百村观察项目调查数据。

3.1 农业生产函数分析

使用农业生产函数分析财政支农投入变化所导致的农业产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农业生产函数表示在特定的技术水平时期内,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固定投入和财政投入所能生产的最佳农业产量的关系。结合1991—2014年广西农业生产曲线及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关系满足下列函数:

其中,K表示固定投入,Qn表示不同时期的农业产量,Cn表示不同时期财政支农的投入量,n表示不同时间。该生产函数表示在不同时期财政支农投入变化所引起的农业产量的变化关系。在经济学中,边际量的定义为因变量的增加量与自变量的增加量的比值,它是对不同变量的变化陡峭程度方面进行考量的一个指标[10]。由此,通过上述农业生产函数得出财政投入的边际农业产量(MPC)。式(2)反映了在不同时期农业产量的倾斜程度,是描述农业产量变化的最敏感指标。

3.2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

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知,随着农业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的边际产量最终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11]。如图2所示,根据1991—2014年广西农业生产中财政投入的农业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曲线来看,在过去24年中,广西农业生产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虽然短时间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边际产量曲线总体来看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下方,同时,其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平均产量并带动着平均产量的走向变化。根据财政支农的农业边际产量曲线走势来看,广西农业总产值曲线走势当呈现出对数函数曲线的情形,即其增长由快速增长阶段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在快速增长阶段,广西农业产量随着财政支农投入的不断加大,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后,广西财政支农投入虽然整体上不断增长,但农业产量增长相对缓慢。根据经济生产理论,在当前广西农业产量增长的平缓时期,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最佳时期,即广西财政支农效率相对农业产量快速增长时期更突出。广西农业生产之所以由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到平缓增长阶段,其原因不在财政支农政策,而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他生产投入量有限。根据财政支农投入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走势来看,如果广西财政支农继续以较大增长比例投入,则其边际产量将进入负增长阶段,即农业产量的下降阶段。因此,广西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应保持在平缓增长阶段内。由此,既可以保持农业产量的增长,又可以避免盲目增加投入带来的农业产量下滑,产生负效应。

3.3 边际投入、平均投入与边际产值

财政支农的边际投入表示广西农业生产产量每增加1单位时能够引起的财政投入的规模。同理,其也是广西财政支农投入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广西财政支农规模的变化趋势。广西农业生产的边际产值则表示广西财政支农投入每增加1单位所能带来的农业产值,该指标主要表现了广西财政支农对农业产值的影响程度。

1991年以来,广西农业生产进入市场农业时期。因此,在其他投入一定的条件下,广西农业生产也遵循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由此决定着广西农业投入的特征。即投入量的边际产量上升到一个高度之后下降,而边际成本是下降到一个点之后上升。结合图2和图3可知,在这一时期,广西农业生产的边际产量与财政支农的边际投入呈反方向变动,边际产量下降意味着边际成本增高[12]。通过对比财政支农的平均投入和边际投入发现,边际投入曲线变化明显敏感于平均投入曲线,决定着平均投入曲线的走向,也就是说财政支农的边际投入对平均投入有拉升趋势。由图3可知,广西财政支农的边际投入曲线整体来看居于其平均投入曲线上方,而且其后期波动程度明显大于前期。这说明广西农业生产的财政支农规模一直遵循着边际投入大于平均投入的规律。endprint

3.4 边际投入与边际产值

广西财政支农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由于财政支农规模有限,其目标就是以有限财政投入获得最佳产出效果,即最佳性价比。为此,就需要寻找财政支农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均衡条件[13]。从图3可知,广西财政支农的边际产值与边际投入曲线均呈现出相对明显的变化,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并多次相交。具体来看,广西财政支农的边际产值曲线位于边际投入曲线上方,即边际产值大于边际投入。这说明在广西农业生产中,每增加单位产量产生的总收益值的增量大于农业生产投入的增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扩大农业生产,促进产量增加是正确的,可以使农业产值提高。因此,1991年以来,广西农业生产中政府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并未达到最佳效果。反过来看,如果广西财政支农的边际投入量大于边际产值,则说明在农业生产中,财政支农的投入规模的增量大于农业生产效益的增量,此时的财政支农规模也并非最佳投入规模。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得,当财政支农的边际投入量接近边际产值时,财政支农金额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佳水平,即财政支农的效率达到最高[14]。

总之,广西农业生产目前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财政支农投入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一定效力,但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对1991—2014年广西财政支农情况的分析中发现,其平均投入集中在[0,0.02]。因此,当广西财政支农的边际投入与边际产值在[2,+∞]区间内相交时,广西财政支农投入的效率最佳,并且财政支农投入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利润也是可观的。但从财政支农的边际产值曲线和边际投入曲线走势来看,二者多处相聚于财政支农的平均投入曲线下方,这也说明农业财政投入的公益性质[15,16]。但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应重视农业的投入效率问题。让有效的财政投入发挥最大效率,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的基本规律。

4 广西财政支农投入建议

广西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大,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经济财力有限。因此,其对农业生产投入有限,需要外来资本的大力支持。为适应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安全挑战,提高该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财政支农效率便成为必然之举。

4.1 适度提高两级财政支农规模

发展农业事关经济发展全局,更是实现全民脱贫的关键。从1991—2014年广西财政支农规模来看,2006年以前广西财政支农的增长速度较慢,农业产值增长也较慢;2006年以后,无论是财政投入还是农业产值都进入了快车道。如前所述,应提高财政支农规模,使其相关边际指数在0.02亿元以上相交,以期实现财政支农的最佳效率。广西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来源是当地政府投入。因此,广西在进行财政预算编制时,应该提高财政支农的相对增长率。

4.2 协调财政与其他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掌控着农业现代化方向。科技兴农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方向。虽然,国家对农业的科技研究投入不断加大,但是从目前来看,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偏低,农业财政和农业政策的制定缺乏协调。国家财政资金大部分用于农民补贴,对其他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对农业补贴基本上按照土地面积进行,而缺乏具体的奖励机制。这也就导致农业补贴对农民的吸引力不足。因此,国家在进行财政支农时,应制定合理高效的支农政策。合理布局农业补贴、农业研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投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4.3 协调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合理投入

财政支农基本上是作为公共资本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国960万km2的土地面积上,农业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任何农业投入只要平均一下就微不足道了。从广西1991—2014年的农业生产曲线来看,根据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广西农业生产进入平稳增长期。该时期资本投入农业生产能够产生较好的效益,这为私人资本进入农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在做好国家财政支农的同时,应积极引进私人资本。为此,国家和区政府应该适时推出民间资本支农投入政策,对私人资本进行合理引导,对大力投资农业生产的私人资本进行合理奖励,比如税收优惠或合理补助等。只有合理搭配公共资本、私人资本和农户投入,国家财政支农效率才会发挥更大作用。

4.4 建立财政支农及时更新跟踪机制

农业生产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财政支农应根据农业市场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以适应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当前国家及广西政府财政惠农的情况来看,财政支农一般以年为一个投入单位,后一年比前一年增长波动较大,最低为负增长,最高能达到50%以上,这种波动显然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因此,应该建立从国家到省级至市级的财政支农更新机制。及时汇总农业生产情况,根据产量及财政支农效率空间进行政策更新。既保证财政支农的公益性质,又最大限度地保证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5 结语

农业财政支农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又要合理布局财政支农对象,即生产补贴、农业科技等不同方面。运用边际论对农业财政展开研究,避免了传统领域内运用外来具体函数模型分析的局限,对农业财政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财政支农效率模型研究迈出新步伐。但边际论着眼于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忽视了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公益性质,结合实际国情的财政支农效率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孙文基.财政学教程[M].第二版.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3] 魏 朗.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对1999-2003年农业生产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9):11-16.

[4] 吴 晶,杨桂元.财政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9):99-104.

[5] 趙宝廷.从公共品定义的视角看公共品供给效率问题[J].求索,2006(6):67-69.

[6] 何振国.中国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及其约束[J].财政研究,2005(5):14-16.

[7] 李燕凌.基于DEA-Tobit模型的财政支农效率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9):52-62.

[8] 崔元锋,严立东.基于DEA的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绩效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6(9):37-40,79.

[9] 张淑萍.粮食价格机制对农户种粮激励作用的分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2(10):32-37.

[10] 何忠伟.中国财政支农效率的区域差异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5):76-77.

[1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2-69.

[12] 李焕彰.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8):38-43.

[13] 黄季焜,李宁辉.中国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模型——CAPSiM 3[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0-41.

[14] 李燕凌,欧阳万福.县乡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1(10):110-112.

[15] (美)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王根蓓,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9-32.

[16] 厉 伟,姜 玲,华 坚.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省际财政支农绩效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9-77.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广西
壮美广西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