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02 12:54付婷婷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微视频教学模式

付婷婷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课堂效率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学生纵向发展的现象。该文设计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问题解决为核心目标,对每个具体环节做了详细解释;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课、基本技能课、应用软件课、程序设计课四种类型,给出相应的微视频制作方法和设计原则,并设计具体的应用案例,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微视频;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1-0129-03

1 概述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方式,参加考试拿高分,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非统考性质,家长和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非常低。知识检测与反馈发现即使是教师多次讲解强调的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较差,在基本技能课与应用软件课上反映更为明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基础知识点上,来保证大部分学生掌握核心教学目标,课堂效率非常低。课堂教学方式依然以教师为主导和主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获得来源于对教师的模仿,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多元化发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单是教师将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习者,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識的过程。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核心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微视频是指持续30秒到20分钟的长度,依据教学计划制作的具有短、精、准的特点的教学视频。以其短小精悍,集成文本、图像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等特征深受学生欢迎,其共享性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将知识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活动的组织与能力培养。

本文在建构主义及混合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环节,给出基于微视频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知识分类,给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原则,并具体应用于初一教学实践,以期给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2 基于微视频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2.1 信息技术学科常用教学模式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的常见教学方法有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研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尽管教学方法多样,但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边讲边练、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讲边练教学模式下,教师将知识进行分层演示讲解,学生在每个知识点结束后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上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效果较好,但课后非常容易忘记,同时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发展;先讲后练教学模式下,教师先将知识演示后,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自主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依照记忆去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下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能够按要求完成下发的任务,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无法准确回忆教师的演示内容,导致任务无法完成;先练后讲即教师先将任务下发下去,学生通过合作自主探究去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做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的培养,但只适用于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在正常教学下经常出现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不具有普及性。

2.2 以微视频为脚手架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征及初中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转换的认知特点、偏向同伴互助的学习风格,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微视频为脚手架的教学模式。课堂围绕教学目标,分层设置教学任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层解决问题。

1) 呈现学习目标与布置教学任务

教学开始时,向所有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讲明学习目标与最终评价的关系,学习目标必须细化到可用具体行为来评价的详细条目;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分层设置教学任务(三个基础任务,一个拓展任务),教学任务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任务之间需要有相互关联的知识点,并呈现出难度梯度,向学生呈现教学任务时要对任务的关键点做详细说明,同时下发与各个任务相对应的学习微视频。

2) 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探究完成教学任务阶段与问题解决阶段。在探究完成阶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问题,通过观看微视频尝试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此阶段学生会自发形成分层,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快速完成基础任务进入拓展任务的探究,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耗时较长。教师要严格控制此阶段的探索时间,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以后进生技术支持和知识讲解。

3) 提出问题

学生在自主探究尝试任务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的问题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并总结问题,设置小组提问环节,每个小组讨论提出本组认为最具价值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为了保证课堂效率,要求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

4) 解决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共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微视频及网络信息,同时互相帮助组内每个成员都完成三个基础任务。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

5) 评价

教学评价需要从个人和小组两个维度进行,结合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逐条核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提出的问题的价值性、问题解决与否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评选班级MVP及最佳表现小组。endprint

3 信息技术教学微视频设计原则

3.1 微视频制作方法

教学微视频制作方法广义上分为三大类:设备摄像法、屏幕录制法和软件制作法。设备摄像法指运用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如手机、摄像机、摄影机、手机、ipad等录制微视频,这种方法下更侧重于实体情境的记录;屏幕录制法则是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 Studio 、屏幕录像专家等)对屏幕操作进行录制,偏重于课件展示与屏幕操作记录,相比于摄像法,屏幕录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软件制作法是指运用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教学动画结合实际视频制作出来的微视频,尽管两种微视频制作方法适用的情境不一样,在具体制作时要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也可两种方法混合使用,使微视频内容形式多样化。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制作的微视频后期都需要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辅助教学的课堂资源。

3.2 微视频设计原则

在课堂上,微视频为教学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跨越最邻近发展区到达下一个发展点,设计的最主要原则是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微视频的核心点是展示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实验证明在学习视频的重点内容部分添加字幕最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微视频设计制作时要给关键点加入字幕解释;根据课堂时间的跨度,用于课堂教学的微视频时长控制在3-5分钟。

按照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学科的知识逻辑结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可划分为:基础知识课、基本技能课、应用软件课和程序设计课。

如表1所示,基础知识课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课;基本技能课是教授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应用软件课则是通过学习运用软件来创作多媒体作品;程序设计课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逻辑能力,同时提高编程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微视频的制作与设计必须考虑所服务的教学内容,即设计微视频时需要依据课型来设计,不同的课型所适用的制作方法不同,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也会有相应变化。

1) 基础知识课微视频设计

基础知识课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对学生而言是比较枯燥的课型,一方面计算机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初中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形象,另一方面理论课型学生反馈较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由此,支持基础知识课的微视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a将理论知识具体化;b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以这两个问题为核心,基础知识微视频设计时需加入理论知识的具体化及提高视频的趣味性。因此,此类型的微视频设计时采用动画制作软件与视频合成效果最好。将理论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具体化理论知识,使学习者能够通过模拟的情境直观地去感受,对于难度较高的理论知识如计算机原理等可设计为交互式动画,让学生在交互的过程中理解原理。动画形象非常受学生喜爱,能够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

2) 基本技能课微视频设计

基本技能课侧重对操作技能的讲解,强调实际操作的规范性。由于机房内部结构限制:讲台离学生较远,计算机屏幕的视线阻碍,计算机设备的不可移动性等,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进行操作示范时(特别是基本技能如键盘打字、鼠标规范操作)无法保证所有学生看清看明白,同时技能操作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仅仅通过一两次师范无法准确掌握技能,需反复观看。基于此,运用于基本技能课的微视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践操作的准确示范。

设计此课型的微视频时宜采用设备拍摄法,设备拍摄的视频能够准确的记录实际操作的过程,对关键技能和难点技能在技术上要做速度减慢处理,同时在微视频上加入回放、调节速度等功能,对于要求规范操作的细节(如指法)做细节放大处理,保证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能通过自我控制步骤学会重点技能。

3) 应用软件课微视频设计

应用软件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会使用应用软件的各个功能不是教学的实质,教学本质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应用软件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技术是基础,问题解决是核心,因此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应用软件,并掌握软件迁移的能力,通过对一个应用软件的学习触类旁通至一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同时提高运用软件解决问题能力。

基于应用软件类课程的微视频,适用于屏幕录制,突显软件操作的技术特征,微视频不能只局限于任务相关的应用软件操作,严禁直接录制任务操作的视频给学习者参考,此类型课程需要录制分层视频:基础微视频和拓展微视频。基础微视频必须是基于软件基本操作,但范围要大于教学任务涉及的功能,将应用软件功能相似的操作集中在一个微视频中,有利于学生进行总结和迁移;拓展视频是基于具体情境的问题解决操作过程,难度与教学任务的平均难度水平相同。

4) 程序设计课微视频设计

程序设计类型课程逻辑性与抽象性非常高,对于初中生而言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入引导性教学,基于此课程类型的微视频适用于屏幕录制,将算法思想分解成小步骤,每一步加入引导性注释,以游戏思维呈现给学习者,使其进行闯关操作,最终完成算法思想和程序语法的学习。

4 微视频的教学应用实例

4.1 教学内容与讲练教学模式教学情况

本文选取初一信息技术第三章制作多媒体作品第二节“图像的采集与简单加工”第二课时为例,此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利用ACDSee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属于应用软件课,教学目标为学会运用ACDSee软件对图像进行旋转、调整亮度、调整大小、简单修饰,提高运用图像加工软件解决生活中与图像相关的问题。

此节课是初中生首次接觸应用软件课,小学阶段接触过画图软件,图像加工软件功能与画图软件有一定的差距性,在常规教学下,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四个教学任务,教师通过操作演示关键步骤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反复举手提问教师在讲台上已经演示过的关键动作,学生任务完成速度很慢,课堂效率低,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重复去讲解基本操作,最后本课时的教学花费两个课时才保证80%的学生完成基础任务。endprint

4.2 微视频的设计

基于微视频的教学可解决上述情况,通过屏幕录制2个教学微视频,一个为基础微视频,涵盖ACDSee软件的基本操作,具体包括两个个方面:浏览、旋转、改变大小、裁剪、保存、打开等基本编辑功能;调整亮度、颜色、滤镜等修饰功能。另一个为拓展视频,设置的情境为校园介绍电子相册,此视频演示运用ACDSee软件制作电子的全过程。两个视频均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制,关键操作点加入文字注释说明,加强理解记忆。

4.3 基于微视频的教学过程

step1:呈现教学目标:教师讲解教学目标;

step2:布置教学任务:任务一:图像1的旋转,图像2的裁剪,图像3的调整亮度;任务二:给图像1、图像2、图像3去除水印并去除多余部分;任务三:给图像设置滤镜并添加说明文字;拓展任务:制作“科学”主题图册;思考任务:你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记住一个你任务最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讲明评价标准:(a)任务完成情况;(b)提出问题的质量;(c)小组问题的解决情况。

step3: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巡视给予学法指导和技术支持。

step4: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每个小组内部交流讨论问题,每个人说出自己的问题,小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得出最具价值的问题;小组间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

step5: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小组根据微视频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帮助组内每一个成员完成基础任务。

Step6:作品评价。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给个人和小组进行统分,评选MVP和最佳表现小组。

Step7:内容小结,学生发言总结,教师归纳分析。

5 结束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应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指导思想。遵循短小精悍、高效性、完整性、趣味性为原则。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式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通过微视频搭建发展的脚手架。微视频设计时需要依据信息技术课型做相应调整。本研究后期需进一步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型,遵循相关设计原则设计微视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为期一轮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依据学生的反馈效果,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去评价教学模式及微视频的效应,指导修改教学模式及微视频内容与设计。

参考文献:

[1] 冯文静.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2] 孙众.混合学习的深化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5(15).

[3] 纪宏伟.基于 Camtasia Studio 的微课制作方式研究[J].发明与创新,2015(6).

[4] 茶利軍.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5] 黄捷英.探究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4(5).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微视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