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类招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3M教学模式研究

2018-02-02 12:58周玉萍方云端胡冠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基础模块信息技术

周玉萍+方云端+胡冠宇

摘要:该文提出了针对数物信类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3M教学模式”,给出了3M教学模式的具体含义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结构。文章阐释了不同内容模块使用的不同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得出了最优教学模式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用3M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利用多方式教学手段,不同模块使用不同教学方法,结合慕课与微课,解除时间、空间的限制,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3M(Multimode,Multimedia,MOOCs);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1-0149-03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3M teaching mod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and gives the specific meaning of 3M teaching mode and the basic curriculum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explains the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used in different content modules. Through practi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al teaching mode is a hybrid teaching mode. Using the 3M teaching mode, i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and make the abstract content more vivid. Using Multimode teaching method, the different course content module using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combining with the MOOCS and micro class, can remove restrictions of time, space,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By using these methods, we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ic course.

Key words: 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M(Multimode,Multimedia,MOOCs); Teaching mode

1 概述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理工类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数学与统计类、物理与电子信息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类这三大类学生(简称数物信类)来说,该门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目前该类大学新生的专业特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有别于其他的通识教育课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系列课程,它既有信息类的计算机基础内容,又有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内容,该课程的结构设置更适合于理工类,课程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该课程所面向的对象是理工科类学生,这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要求达到基本的专业化程度。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很多中学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如何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課程的无缝衔接,有深度有广度的将信息技术基础内容传授给大学生,是高校教师所思考的问题。这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所探究的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在大类招生情况下的教学模式研究在我国并不多见。在我国虽有很多高校所开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但各省、各高校开课内容的重点有所不同,针对大类的招生的研究不多,提出3M(Multimode、Multimedia、MOOCs,)教学模式的未见报道。各大学开设与之相关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很多,类似的课程也不少,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也各不相同。从生源上看,据近三年来的调查,广东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落实得较好,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较多。山东、吉林、河北、河南、黑龙江等省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要弱些。福建、浙江、湖北等省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这些情况导致了中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信息技术基础各不相同。就我国目前大学已经开设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来说,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中开设此课,计算机专业不开,结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内容的掌握反而不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有的大学不分专业,千篇一律都开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这样就存在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吃不饱”,另一些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这种没有针对性、不因人而异的现象显然不会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研究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3M教学模式”变得很有意义。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新时期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的种新方式,将入学新生按报考专业划分为不同的大类,针对不同的大类开设不同的课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在大学二年级开始进行二次选择专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物信类就是一个大类。《信息技术基础》即是针该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为该类学生后续的课程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3 “3M教学模式”

“3M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首次提出,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3M教学模式”在此指Multimode、Multimedia、MOOCs,即是集多方式、多媒体、慕课式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将这几种当今最为前沿的教学模式融为一身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既有传统教学手段,又有网络教学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以提高效果为最终目,是一种新式教学模式的尝试。endprint

3.1 多方式(Multimode)

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半翻转式教学,课堂上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如可以采用以下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一些多媒体作品的设计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动用以上教学方法,可以是以上的组合。使用多种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式、问题启发式、案例式等。

3.2 多媒体(Multimedia)

指运用多媒体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环境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特别是教学资源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往往要根据所授课的对象及课程的特点进行建设。目前可以利用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很多,从文本信息、图形图像信息到音频信息、动画信息,再到视频信息等,可利用的工具不胜枚举。能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建设课程资源,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他们刚刚步入大学,正在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初步转变,他们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必过于繁杂,要“精”、“优”、“多样”。通过使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一种开心、快乐的心境中学知识,享受学学习知识的快乐,多媒体微课件的制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3 慕课(MOOCs)

慕课,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结合微课,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化整为零,将部分课程模块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在线学习和交流。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来说,学生们的线上学习即可以采用该方式。对于将来从事师范教育的部分数物信类学生来说,将微课与慕课结合使用对他们也是一种启迪。利用网络资源的关键是速度快,所以将课程资源“减肥”,精化课程内容,设计制作课程主要内容的微课件变得比较重要。

慕课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为使这种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必须结合网教学平台,辅以微课、多媒体技术,这样“线上+线下”的模式,使得学习载体多样化。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们学习的路径。

4 “3M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

对“3M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采取“设计——实施——观察——分析——总结”五步循环方式,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4.1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结构

考虑到数物类学生偏于理工科的特点,信息技术基础是他们开设专业课之前的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前导课,为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和专业大类的因素,在进行了充分调研后,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设置为多个知识模块,其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从以上课程体系结构中可知,数物信类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包括九大模块,它们是: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和常用办公软件,该九大模块已基本含概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4.2 教学模式

从图2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九大模块,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对它们的教学模式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模块内容各自特点在教学中有个性化的加以实施,这也是本次提出“3M教学模式”教学的一个原因。具体教学模式举例如下。

1) 信息技术概述:该模块介绍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内容以理论介绍为主。由于该模块是数物信类大一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信息类课程,所以“抽象+形象”、“理论+实践”同时运用。所以该模块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不限时间和空间,参考慕课(MOOCs)方法,结合多方式(Multimode)中的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

2) 计算机系统:该模块与模块1)相比形象化因素更多些,如计算机硬件系统介绍,可结合实物。在教学过程中除运用模块1)中的模式外,还需加入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等。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

3) 操作系统:该模块内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需运用“3M教学模式”中的多种模式。在1)和2)的基础上,还需加上实习作业法,以强化学生对该模块的掌握。

4) 算法与程序设计: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在3)的基础上,还将运用发现法、探究法。这是一个综合能力表现很突出的一个模块,“3M教学模式”在此模块中将充分发挥作用。

5) 數据库技术:该模块几乎运用了与4)相同的教学模式,只是在抽象问题上体现得更加具体一些,抽象性不那种突出而已,它以大量数据管理为主要任务。该模块的教学模式需辅以案例教学方法,会更加生动。

6) 计算机网络:该模块的教学是主要以运用新技术领域知识更多些,传统教学模式在此运用的比例相对会降低一些。它也结合了“3M教学模式”中的多种方法。

7) 软件工程:该模块所涉及知识内容既有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管理理论,又有经济学方面理论。多种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面集于该模块中。该模块在4)的基础上,还将结合讨论法和问题任务驱动式、问题启发式等。此模块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更具理论综合性。

8) 多媒体技术:本模块与前几个模块相比形象化的比例更多一些。该模块运用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案例式以及以欣赏活动为主的作品展示教学方法均可使用。该模块是将“3M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的一个模块之一。

9) 常用办公软件:该模块是一个以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如:MS Office 2010)的使用为主的知识模块。该模块运用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案例式更多些。由于该模块中的各个知识点间相关性不十分强,并且有些学生在中学学习中已经有所涉猎,半翻转加自学的方法可以采用。endprint

除运用以上方法外,还可以将知识点制作为浓缩了的多个的微课视频,通过网络,不限时间、空间的让学生享受课程资源。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充分结合,将慕课与微课结合,将知识碎片化零为整的多种手段来学习该模块。该模块是充分运用“3M教学模式”的又一个模块。

4.3 实施情况

信息技术基础按知识结构划分了九大模块,这些模块在实际教学执行过程中,因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本科、专科或中专)的差异,模块内容安排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学学时安排也不同,从39到72学时不等,甚至有更少或更多的学时安排。无论哪种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哪么,“3M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模式到底哪种才是最优教学模式呢?

从上面4.2中不同模块的教学模式中得知,无论哪种模块,都不是单一使用某一教学教学模式,而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不同教学模块有其独特内容安排和特点,可能在某些教学模式上更有针对性的取舍罢了。因此,最优教学模式为应该是“3M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式”。

4.4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一个检验手段,通过考核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核可以包含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可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上课时的课堂表现、作業的完成情况、上机操作能力、对所学学知识的理解与创新能力等。期末考试,是大多数学生都要面对的。对数物信类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分为传统式、现代式和混合式。所谓的传统式是利用纸笔答卷方式;现代式一般是利用考试系统,学生们在电脑上答卷,答后试卷由计算机阅卷系统自动阅卷,阅卷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混合式考核是部分试题由电脑自动阅卷,另一部分试卷是通过人工阅卷来完成。

目前,各高校的信息类课程期末考核方式各有不同,笔试、机试、混合式的均有。笔者所在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期末考核采用无纸化全自动阅卷系统。考核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很多高校数物信类所开设的大一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根据该大类学生的特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分为九大模块,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每种不同模块实施“3M教学模式”中的不同模式。通过实践证明,涉及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所有知识模块在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方能充分发挥“3M教学模式”的作用,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 尹婷,赵思佳.高校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现状与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

[2] 刘秀玲,陈琼.《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计算机, 2012(11).

[3] 李彬.网络环境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及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5(4)

[4] 陈劲新.“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5] 曲萍.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模块信息技术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不等式”基础巩固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整式”基础巩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五抓五促”夯基础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