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究

2018-02-02 13:05龙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龙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在工作、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而要实现对计算机的有效应用就应当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所以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计算机教学。高校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信息化教学,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成效,所以高校应对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推动计算机教学成效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计算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1-0177-02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计算机课程改革是高校发展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方向,通过改革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成效能够获得有效提升。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进而影响和限制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对计算机课程改革目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以信息化教学为基础计算机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最终研究以信息化教学为基础的计算机课程改革策略。通过为高校开展计算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1 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和改革目标

1.1 计算机教学现状

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虽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但是其培养学生的理论深度不够,上机实践能力也不强。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所以当前高校应当对这种照本宣科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从素质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就业要求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具体教学中高校应当以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为依据进行计算机课程目标的设计,并根据教学反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调整和反思。

1.2 计算机教学改革目标

计算机课程改革既要优化课程体系,又要转化教育教学思想,也就是通过计算机课程改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计算机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首先,转变教育功能。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当科学融合计算机课程标准、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使得计算机课程教学能够有效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服务。新计算机课程标准应当将体现技能与知识的课程功能作为重点,进而实现高效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高校教师应当强化学科间融合,并对上机项目进行合理设置。将学生终身必备的计算机知识作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点,改变课程内容琐碎、重复的状况,强化学生生活和课程教材的联系。再次,凸显计算机课程目标,进行学生、教师教学权责的合理调配。在优化素质创新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现教学目标方法和教学实施过程。为了将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高校教师还应当依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对课程内容学习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2 计算机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计算机课程改革效果与教师队伍素质息息相关,所以计算机教师应当对教学思维进行创新,在深入了解创新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素质。首先,教师应当充分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对素质教育改革等现代教育理论进行认真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对考试观、学生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上存在的偏差进行反思。其次,计算机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科学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选择教学方式时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进而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课堂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实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收集,选择有效情境学习项目。另外还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作用和意义,并对良好学习氛围进行构建。教师应当科学定位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成为实践教育的开拓者。最后,教师应当建立以现代化信息教学方式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理念,不断强化和完善专业基础知识,并形成组织课程拓展实践活动、开展网络辅助教育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对自身整合知识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3 以信息化教学为基础的计算机课程改革策略

3.1 合理设计实验,加强实践操作

教师在开课前应当对实验项目进行精心设计,在充分考虑课程知识特点的基础上安排实验项目、划分实验类型,同时根据知识点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课上或课下的实践操作。计算机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并且会影响、改变学生认知,所以教师应当合理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上机实践课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推动计算机课程学习任务的实现。另外,在实践操作教师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保证学生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有效巩固理论知识。最后,教师还应当强化实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利用,让写生在多媒体教学中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掌握相应内容。

3.2 创新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学成效,教师应当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构建课程作业、上机实验作业、手写作业有机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增强操作能力,最终实现计算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计算機知识,教师可以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中上传计算机课件,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网络学习这些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升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课堂上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课下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3.3 强化教学信息反馈

教学实现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并通过多元化方式反馈教学信息,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水平。实际当中高校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计算机教学成效、推动计算机改革,然而仅通过和学生简单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并不能充分、准确的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调查问卷、实践检测等方式主动接受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保证计算机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中教师还应着重观察学生上机操作情况,依据学生上机操作信息反馈进行理论教学的调整。endprint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快,高校教师要有效改革以信息化教学为基础的计算机课程就应当不断学习,并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这些新技术和新知识。高校应当有效开展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教师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教师也要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计算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进而有效掌握国际最新技术、专业最新发展。只有高校计算机课程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计算机课程改革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校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计算机教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3.5 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

高校进行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开展体现计算机教学改革目标的教学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效反映出来,还能够实现对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热情的激发。任何形式的计算机教学改革都是为了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所以高校应当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同时为了充分实现信息化教学,高校应当对教师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信息化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也应当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知识,所以还应当对学生信息技术、信息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評价。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计算机教学发展,阻碍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最终降低了他们未来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所以高校应当充分重视计算机课程改革,将信息化教学作为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点,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实现改革目标。本文分析了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目标、教学现状,探索了以信息化教学为基础的计算机课程改革策略,但本文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高校教师能够强化对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最终实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淑霞,林立树,席强林,等.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4):59-62.

[2] 艾明晶,李莹,赵廷光,等.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05):5-9.

[3] 王移芝,鲁凌云,周围,等.以计算思维为航标拓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社会科学版,2012(06):39-41.

[4] 陈萌,陶咏梅,张光伟,等.地方本科院校适应卓越计划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社会科学版,2012(10):80-84.

[5] 叶惠文,杜炫杰,李丽萍,等.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报告[J].计算机教育:社会科学版,2015(12):154-158.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